情商形成的關鍵期是出生后的頭幾年,科學的訓練會有效的促進情商發展。在這個時期,應該是以學習社交技巧和情緒管理,以及知識和評估為核心,讓孩子更好的了解自己和他人,這種教育有助于他們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形成良好的情商。
一般來講,高情商的孩子都具有如下特點。
1.自信心強
自信心是任何成功的必要條件,也是情商的重要內容。自信是不論在什么時候,目標為何,都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有能力和決心去達成。
2.好奇心強
好奇心是對許多事物都感興趣,想弄個明白。
3.自制力強
自制力就是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有時是善于迫使自己去完成應當完成的任務,有時是善于抑制自己不當行為的發生。
4.人際關系良好
能與別人友好相處,在與其他孩子相處時,積極的態度和體驗(如關心、喜悅、愛護等)占主導地位,而消極的態度和體驗(如厭惡、破壞等)很少。
5.具有良好的情緒
高情商的孩子活潑開朗,對人熱情、誠懇,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許多研究與事實也表明,良好的情緒是影響人生成就的一大原因。
6.同情心強
同情心是指能與別人在情感上發生共鳴。這是培養孩子愛人、愛物的基礎。
家長在培養情商上應該注意到以下五個方面:
1.體察孩子的情緒
人類的基本情緒是與生俱來的,孩子在出生時,就能夠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情緒情感是孩子心理活動的激發者,他們直接指導和驅動、促使孩子去做或者不做某些行為。因此家長要在教育和養育過程中,細心觀察和分析孩子的情緒情感變化,以便準確的給與孩子恰當的安撫和引導。
2.分析孩子的情緒
情緒情感的反應是孩子的最重要的溝通訊號,嬰兒早期,由于語言尚未發展,情緒情感就更加重要。孩子的基本情緒情感大概8~10種,如愉快、興趣、驚奇、厭惡、痛苦、憤怒、懼怕、悲傷等。孩子的情緒具有易變性的特點,情緒易受體內、外環境的影響而變化,經常出現破涕為笑。在不同的環境以及不同的事物的刺激,孩子的情緒情感可以在愉快和懼怕之間浮動,這時還在愉快中,一會兒確又轉向懼怕一端,引起逃避行為,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了解孩子的情緒情感變化。
3.確認孩子的感受
孩子早期,情緒情感的表達極其豐富,如面部表情、動作、姿態以及不同的聲音表情等,都是孩子經常使用的表達形式。如哭,就可以可以表現出生理性和疾病性兩種不同狀態。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情商時,不但要分析孩子的情緒變化,更要關注成人的行為,尤其是情緒而引起的語言、表情對孩子情緒的影響。
4.協助孩子表達情緒
孩子在沖動時情緒是極其外露的,愉快不愉快表現明顯。同時,在早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弱、經驗積累貧乏,所以還不能正確表達情緒。在培養孩子的情商時,家長應該注意教育孩子針對不同的情況,運用適當的表達方式。如孩子在語言發展相對滯后的早期,孩子經常會采用哭鬧來獲得物品,家長要引導孩子不要急躁,慢慢的指出想要物品等。
5.為孩子設定合理限制
孩子在一個安靜、規則的環境內,情商才會得到良性發展。成長過程中,孩子逐漸學會哪些事情能做,那些事情不能做,同時“對錯”的觀念的好奇心,更驅使孩子遵從規則。家長在養育過程中,要為孩子設定合理的限制和規則。合理限制和規則就是以危及孩子生命安全的行為為底線,家長要幫助孩子選擇活動和行為,孩子有選擇活動形式和行為模式的權利。家長不可過分限制和替代孩子的言行。
情商的家庭培養方法
跟據我們20余年的實際教育教學,我們依據不同年齡心理特點,下面推薦幾個便于家庭實施的學前兒童情商培養活動:
一、感知情緒情感
注重情商教育,讓孩子學會用適宜的方式表達情感,要培養孩子對人或事物的積極態度和情感。首先要對人的情緒、情感有所識別,知道與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相對應的面部表情,要讓孩子識別到什么會引起各種情感。
1、感情卡片
將各種感情分別寫在卡片上,卡片后面用表情或表現感情的圖畫(孩子能夠輕易的將詞與表達的感情聯系在一起)。
1) 給感情配對:同樣的感情卡片兩套,一副詞向上,一副圖向上,讓孩子把與圖對應的詞找出。
2) 感情猜謎:家長與孩子輪流把任意抽取的感情卡片表演出來,其他人根據表演者的表演猜出是哪種表情。
2、啞劇表演
用簡單的油彩把你和孩子畫成小丑,一塊站在鏡子前,練習表演各種表情。留意各種對立情緒的不同面部表情。還可以用不同的聲調(高興、憤怒、悲傷等等)表現同一首歌。
二、培養交往能力
孩子出生就要開始考慮培養與人交往的能力,而且不能放松,引為要想讓孩子成為善于交流、傾聽以及與人相處的人,就要在交往能力方面進行全面的而且經常的教育。
1、用玩具進行交流
通過玩具娃娃、木偶等進行情景表演(也就是我們所熟習的過家家)。這種方法一直是我們教學中,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成人即可以通過游戲教育、引導孩子,又可以了解自己孩子的語言、智能、情商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如,和孩子一起玩“客人來了的游戲”,在游戲中,孩子就學會了如何待人接物;“和你是好朋友”就能夠讓孩子了解如何與同伴相處。
2、助聽帽
選擇一個帽子,在上面做些特殊的裝飾,(如裝上個大耳朵,并寫上“助聽帽子”。需要孩子認真聽你說話時,就請他帶上帽子。戴上帽子的人,要注視講話人的眼睛全神貫注的聽成人的講話。
三、心理放松活動
1、蠟燭融化了
準備:
雙腳直立,想像自己是根蠟燭;雙手上舉,十指指尖相觸,略呈三角形,以此當做燭芯。
玩法:
想像蠟燭逐漸軟化,身體由上至下逐漸彎曲、軟化,直到躺在地上(重復數次)。
變化:
當孩子受到挫折、失敗、生氣、精神緊張時,借此運動可緩和孩子的情緒。
2、松松腿和手
準備:
請孩子輕松舒適地平躺在地板上,并閉上眼睛。媽媽站在孩子的上方。
玩法:
1).媽媽抬高孩子的雙手(頭呈自然下垂狀),上下左右各搖蕩數次。
2).媽媽移至孩子的下方,抬高孩子的雙腳,做上下左右搖蕩。
3、減輕壓力的枕頭游戲
成人有壓力需要放松,孩子有壓力也要放松,我們平時最喜歡的枕頭大戰,就是個最好的方法。枕頭大戰十分有趣,能將受壓抑的能力釋放出來,讓全家開懷大笑,不但孩子可以得到放松,成人也可在活動中借以放松。另外,也可以到公園中,和孩子一起任意的亂跑一氣,也會得到放松。
四、建立自尊、自信
1、“偉大的我”的墻貼
同孩子一起制作出技巧卡(孩子認為能夠做的事情),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到特殊能力,從對一只小狗的愛撫到關心其他人的疾苦,無所不可,需要一段時間(有時需要幾天),此后仍可不斷補充。
從卡片中精選20項以上能力,和一段時間內孩子的各種活動照片,一起粘貼在大的紙張上,與孩子一起布置成名為“偉大的我”的專欄。當孩子感到氣餒和信心不足時,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觀專欄,以使孩子獲得信心。
2、功勞簿
同孩子一起回憶孩子成長中那些重要里程碑性的事件(如第一次笑,第一次爬、走,第一次說話),激勵孩子回憶各種各樣的成就。和孩子一起把這些優秀的、平凡的成就,按書籍的形式排列編輯。這本書屬于連載形式的著作,隨著孩子的成長,需要不斷調整書籍的內容和方向。
培養孩子良好的情商,一定要全體家庭成員的配合和推動,才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丹尼爾.戈爾曼曾在書里清楚地指出:“家庭是培養情商的第一所學校,有高情商的父母,才有高情商的小孩。”他發現每個人對情緒的認知和處理情感的能力,比智力水平更能決定你生命中的各個方面,包括家庭關系的成功與幸福。而這種能力大部分是從父母那里學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