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克的認知轉(zhuǎn)變療法
這種心理療法的理論基礎是貝克的情緒障礙認知理論。他認為心理障礙不—定都是由神秘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所產(chǎn)生,相反,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件,如錯誤的學習,依據(jù)片面的或不正確的信息作出的錯誤推論等也會引起心理障礙。以下是貝克等歸納的幾種常見的認知歪曲的形式:①任意推斷,即在證劇缺乏或互相矛盾之時,武斷地做出結(jié)論。②選擇性概括,即以偏蓋全的認知方式。③過度引伸,或稱過度泛化。即從一件瑣碎的事件出發(fā)引伸出關于能力或價值的普遍性結(jié)論,④夸大或縮小,即指對某些事物的過分重視或輕視而與實際情況不相符,表現(xiàn)為對客觀事件的意義作出歪曲的評價。⑤雙極式思維,或走極端的思維,即把生活往往看成要么全對,要么全錯,絕無中間狀態(tài)可言。⑥個人化,是——種變形的內(nèi)疚心理。即在缺乏相應聯(lián)系的情況下把外部事件的發(fā)生全都歸因于自己的過失與無能。認知轉(zhuǎn)變療法的的主要目標在于改變患者歪曲的認知,從而改善失調(diào)的情緒與行為。其治療的基本過程如下:①識別自動式思維,是指介于外部事件與個體對事件的不良情緒反應之間的那些想法,表現(xiàn)為患者對自己、對周圍世界和對未來三者的消極評價。這種自動式思維,一般人不會意識到它的存在,因此,在治療過程中病人首先應學會識別自動式思維。治療者可用提問、指導病人想象或角色扮演等方式來識別自動式思維。②識別認知錯誤,為了幫助病人識別認知錯誤,治療者應該聽取和記下病人訴說的自動式思維以及不同的情境與問題,然后要求病人歸納出一般的規(guī)律,找出共性。③真實性檢驗,這是治療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一旦認識了一種或一組歪曲的信念,就可訓練病人按下列順序進行更嚴格的檢驗:我的證據(jù)是什么?對那個問題是否還有別的認知存在?假設那是真的,結(jié)果是否就會那么糟?在患者能夠認識和評論這些不正確的自動式思維和信念之時,新的、更接近現(xiàn)實的信念便會逐漸代替了舊的、不真實的信念。隨后要求病人按照這些新的認知結(jié)構去實踐,檢驗它是否切實可行。治療者還要通過給病人布置一定的家庭作業(yè),并讓病人反復練習,以鞏固新的認知結(jié)構。此外,還有一些類似行為治療的方法,如通過記錄和觀察行為達到對現(xiàn)實的正確認識,進而改變病人的認知,去注意監(jiān)控苦悶與焦慮水平,這就是認知轉(zhuǎn)變療法常用的技術。
貝克認知療法
一、概要
" 貝克的認知療法起源于對憂郁癥的處理。他認為,憂郁癥與當事負面的思考與偏差的理解有密切的聯(lián)系。有三個要素會產(chǎn)生三種不同的憂郁癥狀。這三個要素分別是:其一,對自己有負向的看法,他們很少理會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全以自己的不佳表現(xiàn)來責備自己。其二,習慣以負面的方式來解釋或印證自己的經(jīng)驗。其三,對未來抱著憂郁的看法與悲觀的投射,以及有預期的失敗焦慮。從治療抑郁癥的經(jīng)驗,貝克提出了重點放在糾正不正確思維方式的認知療法。
" 貝克認知療法的獨到之處是注重從邏輯的角度看待當事人的非理性信念的根源,以及通過鼓勵當事人自己收集與評估支持或反對其觀點或假設的證據(jù)以瓦解其信念的基礎。
" 更主張對話式的合作氣氛,強調(diào)協(xié)助當事人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己一貫堅持的錯誤觀念以及教條主義與絕對性的思考方式。
" 貝克認為,其實在許多情況下并不是因為當事人的觀念不理性,而是因為他們使用了一組違背邏輯的規(guī)則(即前提假設和推理公式)來進行不合理的或不切實際的解釋和評估情境,并得出了不正確的結(jié)論,因此,使用“不正確的結(jié)論”一詞要比“非理性的信念”來進行分析也許要更加貼切一些。
二、常見的認知歪曲
" 讀心術:自認為知道別人在想什么。
" 貼標簽:給自己或他人以整體的負性評價。
" 低估正性信息:看不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績。
" 選擇性負性關注:只關心負性信息。
" 過度概括:以偏概全。
" 兩極化思維:非此即彼,非黑既白的方式看待人
或事件。
" 個人化:歸因于自己的過失,而沒有看到別人的
責任。
" 不公平的比較:將自己與那些比自己做的好的人進行比較。
" 后悔傾向:關注過去你應該能做得更好,而不是關注現(xiàn)在能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
" 如果….怎么辦?總是問自己:如果….怎么辦?的問題,使自己處于緊張之中。
" 情感推理:用感受支配了對現(xiàn)實的解釋。
三、實施程序及其技術要素
1、建立良好的治療關系,充分調(diào)動當事人參與治療的積極性。治療者的作用主要在于催化和持續(xù)調(diào)動當事人主動積極參與治療過程的每一個階段,與當事人一道工作,直到對方找到結(jié)論,提出可以驗證的假說為止。
2、如何找出負性的想法
" 垂直下降技術:探索引發(fā)對某種后果的害怕情緒的潛在信念有助于削弱這一想法。
" 咨詢師持續(xù)地詢問:“如果那是真的,那么會發(fā)生什么呢?”以挖掘最底層的而又不清楚的信念或潛在擔心。
如何找出負性的想法
" 估計序列事件的概率技術:假定先前事件真的發(fā)生,患者可以使用垂直下降的程序,依此估計每一事件發(fā)生的概率。
3、評估和挑戰(zhàn)原來的想法
" 讓當事人陳述癥狀的理由并嘗試挑戰(zhàn)那些所謂的理由。可用面質(zhì)促使當事人發(fā)覺自己有瑕疵的或錯誤的推理過程,過激的或過偏的觀點以及主觀預定的假設。
" 語義分析技術:弄清楚當事人對與失敗等用語的定義。以幫助當事人發(fā)現(xiàn)他們的定義是多么地不合理。在他們看來感覺就是定義。
" 家庭作業(yè):查字典可以修正原來錯誤的定義。
4、檢查支持和反對的證據(jù)
" 練習:請你花幾周的時間將與消極的核心信念不符的證據(jù)和相對抗的經(jīng)驗全部記錄下來,即使是這些證據(jù)看起來微不足道,你也不要忽視。
" 第一步:選擇一個你想評估的核心信念(例如“我很不討人喜歡,我很自卑”等等)。
" 第二步:努力尋找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顯示原來那些信念并非在任何時候都百分之百正確的經(jīng)驗。
" 第三步:隨著時間的推移,你開始找到一些小的證據(jù),而且每天發(fā)現(xiàn)得越來越多。
5、技術:區(qū)別行為和人
" 常見的思維錯誤之一就是將單一的行為與整個人等同起來。
" 幫助當事人將一次行為的錯誤或過失從對自己的整體判斷中分離出來。
" 家庭作業(yè):列出自己的負性的個人標簽,將特定的行為與整體的人相區(qū)別。
6、理情心像演練技術
" 學習用正面而成功的心像取代負面的心像,用合乎實際而正確的認知取代有偏差的認知。
" 所謂心像演練就是指用想象的方法想象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了一件很糟糕的事情,面對這種情境自己產(chǎn)生了焦慮不安和行為表現(xiàn),并集中精神去體驗此時的感受。然后再嘗試將這種感覺反應改變?yōu)榱硪环N恰當?shù)母杏X反應的心理練習。
" 家庭作業(yè),如閱讀提高自信心和糾正認知偏差的書籍,這些書籍對于如何處理心理困擾提供了一些實務知識,故可視為認知療法的輔助治療工具。
" 見邱鴻鐘著《閱讀心理療法》各冊
7、技術:用行為來改變想法
" 提問:如果你的想法是真的,那么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使事情變得更好一些呢?
" 與當事人共同擬訂實踐活動表,活動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鼓勵當事人“做點事”比“什么都不做”強,鼓勵當事人針對過去困擾的觀點和不良行為制定出替代的觀點和行動方案。要求當事人記錄支持新的信念的證據(jù) 。
" 第一步:先將原先的核心信念反向轉(zhuǎn)換為另一個新的信念。
" 第二步:連續(xù)每天記錄支持新信念的細微事件和經(jīng)驗。
" 第三步:使用情緒評估的量表來評估你對新信念的可信程度及其實踐經(jīng)驗。
" 第四步:綜合練習替代或平衡思維
貝克認知療法(Beck’s cognitive therapy)
由A.T. Beck在研究抑郁癥治療的臨床實踐中逐步創(chuàng)建。貝克認為,認知產(chǎn)生了情緒及行為,異常的認知產(chǎn)生了異常的情緒及行為。認知是情感和行為的中介,情感問題和行為問題與歪曲的認知有關。人們早期經(jīng)驗形成的“功能失調(diào)性假設”或稱為圖式,決定著人們對事物的評價,成為支配人們行為的準則,而不為人們所察覺,即存在于潛意識中。一旦這些圖式為某種嚴峻的生活實踐所激活,則有大量的“負性自動想法”在腦中出現(xiàn),即上升到意識界,進而導致情緒抑郁、焦慮和行為障礙。如此,負性認知和負性情緒互相加強,形成惡性循環(huán),使得問題持續(xù)加重。常見的負性認知有:任意推斷、選擇性抽象、過分概括、放大和縮小、個人中心、二分法思維。
認知治療的過程就是采用活動安排、1、完成/愉快的評定(M/P技術):最大限度地促進病人參與提高心境的活動。M(Mostery)表示患者完成活動的程度,P(Pleasure)表示患者對活動感到愉快的程度。每種活動均按照0—10分評定完成和愉快程度。2、活動安排:這項作業(yè)的目的是在增加活動程度,最大限度地使病人控制感覺和獲得愉快,著重于對每天活動作出計劃,鼓勵增加能獲得愉快活動的比例,使病人獲得對于生活控制的感覺。3、等級任務練習:將任務分解為若干細小的容易完成的步驟,通過自身強化來增加成功機會的練習,用于克服病人拖拉、幫助病人對付遲鈍感,提高面對應激情景的信心。4、識別和檢驗負性自動想法、5、識別和盤詰功能失調(diào)性假設等等,從而發(fā)現(xiàn)錯誤的觀念及其賴于形成的認知過程,并加以驗證,使之改變到正確的認知方式上來,用以徹底調(diào)整情緒和行為紊亂 北京師范大學馬健心理咨詢與親子教育研究室
代表人物:艾利斯---情緒ABC理論
凱利---建構主義
貝克--認知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