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都是要求我們做一個忠厚老實之人,然而我們會發現,晚清重臣曾國藩,他并不看好老實人,并說忠厚老實之人難成大器。曾國藩說這句話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他之所以說這句話,是因為他的經歷導致。曾國藩原先就是一個老實之人,他頭腦比較笨,背書沒別人快,掌握東西也沒別人接受的快,有時候一根筋很容易得罪人。后來曾國藩冥思苦想,改掉了自己的一些毛病才成為了之后的晚清大臣。曾國藩總結了想要成就大事,老實人需要改掉三個毛病。
點擊加載圖片
第一個毛病過于老實,忠厚老實的人,每個人都喜歡,因為不具備很強的攻擊性,而且非常踏實,用起來順手。然而過于老實則不好了,過于老實則會成為老好人,沒有進取心,沒有機靈勁兒。很多重大場合上根本用不到,只能將過于老實的人安排在一些特定簡單的工作上,就好比一個機器上的螺絲釘,重復簡單的工作。因此過于老實忠厚的人是難成大器的。
第二個毛病鼠目寸光。過于老實的人看不到長遠的未來,只會追逐當下的利益。有些人會長遠投資,多讀書多交朋友,老實人則會埋頭苦干,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面出不來。聰明的人會創業,會經歷很多事情,不斷豐富自己,而老實人則會每天打工,因為穩定的來源會讓他很舒服,卻不知雖然眼前得到了利益,卻輸了長遠的未來,這就是鼠目寸光。曾國藩曾經也是如此,他曾經一味貪圖享樂,與紈绔子弟在京城中玩耍。直到28歲那年才幡然醒悟,結束了他的享樂,因為他知道享樂是短暫的,發奮圖強才能讓自己變得強大,他就看到了長遠利益,才成為之后的曾國藩。
點擊加載圖片
第三個毛病不知變通,一根筋。有人將一根筋稱之為耿直,在官場當中一根筋會得罪許多人,一根筋在儒家學者眼里也是不對的。君子講究能夠借勢造勢,而不是一根筋地埋頭苦干。利用現在的風向,通過自己的運作使自己成為造勢者,即便不是勢力的中心,也可以利用其他人的勢力來幫助自己完成事業。曾國藩剛開始是一根筋,皇帝讓大臣上書批評自己,曾國藩真的就上書罵了皇帝一頓,結果被貶回老家。
點擊加載圖片
曾國藩這就是一根筋,太過老實,后來曾國藩明白了這個道理,在官場當中能夠運用自如,機警多變,使得他籠絡了一幫人。有了這些人的幫助,曾國藩才成為后來的國之棟梁,如果他只是一根筋地走到底,那么曾國藩很有可能就像在江西的下場一樣,每個人都和他不對付,做事情連連碰壁。雖說是耿直,其實是不知變通。
曾國藩之所以成為后來的國家棟梁,就是因為他自省的能力。通過自省將自己的毛病一點一點剔除,這就是他的智慧。想要成就大事,需要懂得自省,懂得探索智慧。自省的一大源泉就是讀書,多讀一些書會讓自己掌握無窮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