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說過:“父母必須是要有給小孩子立規矩的意識,有一句話,三歲的孩子都管不好,如果到了六歲以后想管也是很困難了。”
有不少寶媽都跟我抱怨,2歲之后寶寶開始變得不聽話、叛逆了,不管父母怎么說,寶寶就一味地拒絕,“不、不、不”,說是家里的“小魔王”也不為過。
點擊加載圖片
在面對寶寶撒潑、哭鬧的時候,多數父母都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會在一氣之下暴揍孩子一頓,結果寶寶非但不改正,反而更加變本加厲的躺在地上大哭,寶媽也會覺得心里特別不是滋味,也不知道該如何來跟寶寶溝通。
點擊加載圖片
蒙特梭利發現的三十幾個兒童敏感期中,從孩子2歲開始,就會經歷多個心理上的敏感期。
物權敏感期:對自己的玩具充滿占有欲,認為這個玩具屬于自己,一旦有別人想要拿玩具,孩子就會覺得有人搶奪自己的東西。
認知敏感期:孩子一旦到了認知敏感期,就會喜歡去觸碰各種各樣的東西,并且將東西塞進嘴里,這是孩子正在認識周圍的事物。
秩序敏感期:這時孩子會對物品的擺放有自己的想法,家長若是想要將東西放得工整,孩子反而會打亂,按照自己所想的方式去擺放。
點擊加載圖片
這時的寶寶自我意識變得逐漸清晰,會隨心所欲地干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而這種行為一旦遭到阻止,孩子沒有別的方法只能蠻不講理,大哭大鬧,還會有很多行為“暴力”、“破壞”、“不聽話”。
點擊加載圖片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家長就要開始給自己家孩子立規矩了,若是你錯過了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長大后可能成為一個管不了的小霸王。
父母若能做到這4步,娃以后更好管
1、利用繪本、小故事幫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1歲左右的孩子就可以開始看繪本了,父母可以利用繪本或者小故事,來建立孩子的規則意識,例如飯桌規則等小故事,當你講給孩子聽,孩子就會有所理解,等你以后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就會很輕松。
點擊加載圖片
2、抓住孩子犯錯的瞬間
給孩子立規矩最好的時機,就是抓住孩子犯錯的瞬間,在孩子犯錯下一秒,家長就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引導孩子養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家長無需委婉,要簡明扼要的說重點,讓孩子清楚地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例如:不能罵人、吃飯時不需看電視、玩游戲不需超過一小時……
父母千萬不要含糊其辭:“不要鬧了,乖一點”,“快點吃,吃完再看”……這些話不會讓孩子明白犯錯的重要性,只會讓孩子對規則的意識變得模糊。
點擊加載圖片
3、家長適當給予懲罰
當孩子漸漸意識到規則,父母就需要先做到一件事,那就是適當的給予懲罰,這樣才能讓寶寶明白規矩的重要性,就比如父母禁止孩子摔東西,孩子在發脾氣時,還是將東西摔在了地上,這時家長就要給予孩子懲罰了!讓孩子知道自己摔東西的后果,你可以沒收他的玩具,或者不讓孩子看電視等。
點擊加載圖片
4、設立規矩后,父母要以身作則
人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本身也會將父母作為榜樣,當你給孩子樹立規則的時候,你需要作為一個引導人,以身作則的施行這些規矩,就比如不讓孩子邊吃飯邊看電視,作為父母的你,也需要在做到這一點,孩子有了父母做榜樣,自然就會遵守規矩了。
點擊加載圖片
給孩子立規矩這件事情不能太著急,但也不能太晚,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演講中說到:“2-6歲前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這個時候家長要不斷糾正孩子的錯誤,因為這個年紀孩子的性格會伴隨著他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