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慫,就是干
蜜獾(Honey badger),
是鼬科蜜獾屬下唯一一種動物,
主要分布于非洲、西亞及南亞,
體長70-90厘米,肩高25-30厘米,
體重10公斤左右,
算得上小巧玲瓏。
蜜獾這種生物啊,十分記仇,你要是冒犯了,它能一直把你干到死!說起這種性格呢,我就想到了一種在非洲非常拉風的動物——蜜獾,俗稱平頭哥!
I am 大哥!!!
因為頭頂平,背上覆蓋一層白色毛發,
像極了留寸頭故意染白的江湖大哥,
故而大家都稱呼蜜獾“平頭哥”。
大哥不是白叫的,具體還要看“平頭哥”的戰斗表現!懟天、懟地、懟空氣,不服咱就干!
經典案例1:
誤入獅群,面對“非洲一哥”,毫無懼色,先發制人,單挑我怕誰?滾犢子,勞資咬死你。
經典案例2:
遇到非洲大草原上遇到實力要次于獅子的“非洲三哥”野狗的挑釁,先咬了再說。
經典案例3:
疣豬?就是個毛線,我“平頭哥”還不放在眼里。
經典案例4:
好奇的斑馬想湊近看一眼小蜜獾,被聞風趕來的蜜獾媽媽一聲吼,嚇得掉頭就跑。
正是因為不懼向體型數倍于自己的動物發起進攻,蜜獾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封為“世界上最無所畏懼的動物”。
這懟天懟地的勁頭,誰都敢惹,他就不怕被強敵吃掉嗎?想吃掉蜜獾真的不容易。
首先,蜜獾身材嬌小,戰術靈活,它與大型動物對峙的時候,會選擇邊走邊攻擊,或者快速從對手身下穿過,轉而從后方攻擊。
其次,蜜獾的皮毛光滑,厚實,有韌性,一旦被咬住,可以通過扭動掙脫,甚至轉頭反咬一口。
剛跟豪豬干了一架,賊爽!!!
眼鏡蛇?你是在說這根辣條么~
“平頭哥”還是很江湖的,大哥會用含有臭味液體的腺體來標記領地,
一旦陷入威脅,就可以釋放臭氣,警示敵人,救自己于水火之中。
從不記仇,因為有仇當場就報了。
當然,蜜獾雖然兇猛,也是講道理的。它們喜歡獨來獨往,盡量不與其它動物發生沖突。不過,一旦惹怒了它,后果就會十分嚴重。性格直爽火爆的蜜獾,其報仇“執念”之深,就像一貼膏藥,你沾上了撕下來就是一層皮。
電影《上帝也瘋狂2》中就有一個經典片段,對蜜獾的這一性格進行了精準細致的刻畫。
影片中男主角在拖拽掉落的飛機時,沒有看到身后的蜜獾,不小心踩到了它。
沒想到開始遭遇史上最瘋狂的報復。
蜜獾先是咬破了飛機輪胎。
覺得不解氣,一定要咬男主角一口,
自此開始了漫長的復仇路。
先是咬住男主角的鞋子不松口,
只好被拖拽著走,
不小心被甩開后就一直緊隨其后,
追著男主角滿沙漠跑,
炎炎烈日下,它幾番中暑暈倒,
卻依舊不拋棄不放棄,
跑起來繼續追。
最終累癱在地,只能被男主抱著繼續行走。
雖然在電影中蜜獾的“大仇”未能得報,但在現實生活中,蜜獾報仇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
在某研究基地,蜜獾和獅子被安排在相鄰的園子中,有一天,蜜獾忽然開始挖洞,然后越過鐵絲網與對面的獅子打了起來,最后把人家的臉抓出了血。
事后,管理員分析,應該是兩個動物在無意的對視中,滋生了敵意,蜜獾的火爆脾氣促使他先行出擊。
這種“你瞅啥”引發的“血案”,在“平頭哥”的日常生活中毫不稀奇。
這種有仇必報、馬上就報的個性,實在是讓對手們只能感嘆:
真是怕了你了!百毒不侵,萬物皆可為食材
除了對抗強敵,蜜獾還是一個頂級的捕食者,
它眼里,“一切皆可吃”,是從不挑食的雜食動物,老鼠、小鳥之類的自是不在話下。
更讓人感到驚訝的是,自身攜帶毒液的動物,蜜獾也吃,比如,蝎子。
母蜜獾經常拿蝎子作為練習對象,教授孩子如何捕捉帶毒液的動物,
小蜜獾在無數次被毒刺蟄后,就會習得,咬住毒刺就可以一招制敵。
當然,蝎子只能作為“甜點”,真正的大餐是蛇。
蛇占到了蜜獾“菜譜”的四分之一,在非洲的旱季,由于其他食物短缺,這個占比還會上升。
朋友們可能要問了,蝎子和好多蛇都是有毒的,蜜獾吃了不中毒嗎?
還真別說,蜜獾“骨骼清奇”,可謂“百毒不侵”,是世界上少有的能抵抗蛇毒的動物之一。
此前,有研究人員發現,蜜獾在捕捉了一條劇毒的鼓腹咝蝰,將其頭部撕扯吃掉后迅速失去生命跡象,爪子里還緊緊抓著鼓腹咝蝰的尸體。
但是兩個多小時以后,蜜獾抖了抖身體,又恢復了生命跡象,繼續吃鼓腹咝蝰。
這說明,蜜獾的體內有著強悍的抗毒系統,毒液只會暫時麻痹其神經,等自身消化完畢,又會恢復如常,堪稱奇跡。
為了吃,蜜獾也掌握了許多捕獵者的必備技能,覓食1次,可以挖洞50個,它還會利用挖洞時跟隨泥土跑出來的蟲子,吸引小鳥來吃,進而捕捉小鳥。它的爬樹技能也十分突出。這有賴于其從小的鍛煉以及長達4厘米的爪子,可以深深嵌入樹干。
這只快速爬樹的蜜獾正在追捕一條眼鏡蛇。眼鏡蛇的天敵極少,而其中之一就是蜜獾。
這條眼鏡蛇被逼得無路可退,跳下了樹,沒想到蜜獾也趕緊迅速爬下樹,窮追不舍。
幾番打斗,曾經的“王者”最終還是被蜜獾吞入腹中。
就連獅子老虎都奈何不了的烏龜,蜜獾也可以輕松咬開硬殼,這有賴于其鋒利的牙齒。
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蜜獾肆意生活的背后,是勤奮練習帶來的過硬身體素質,
以及天賜的抗毒能力。
智勇雙全,“永不為奴”不要以為蜜獾只是空有一身蠻力,它在動物界可以說是有一顆聰明的小腦瓜。
也正是由于聰明,它們得以一直保持自由身,因為動物園圈養不住。
美國曾有人試驗過圈養一雄一雌兩只蜜獾,結果是讓它們好好“秀”了一把逃亡操作。研究人員一開始用鐵門加鐵絲固定,試圖阻止它們逃跑。
然而,那只叫史道佛的雄性蜜獾找到了打開門的方法。它先讓雌性上去打開第一個門栓,
它自己在下面撐住門,隨后雌性繼續往上爬,打開第二個門栓。
最后,等雌性下來,史道佛打開門,兩只蜜獾一起逃了出來。
研究人員加固了門,史道佛就挖洞跑了出來。
專門建造一個水泥砌成的“蜜獾監獄”,
蜜獾爬上樹,把樹壓墜到了墻邊,跑了。把樹全砍了,蜜獾就開始搜集石頭堆到墻角,積累到足夠的高度后,又跑出去了。
石頭都被挖走,蜜獾就開始捏泥團堆在墻角。
即便是研究人員遺忘在墻內的掃帚,也被蜜獾當做梯子,用來逃出生天。
除了自身機智外,蜜獾還會聯合其他動物,共同捕獵。雖然蛇肉在蜜獾的飲食結構中占據很大比例,但蜜獾這個名字不能白叫,它最喜歡吃的還是蜂蜜,以及蜜蜂幼蟲。但是野蜂常常把巢筑在高高的樹上,不容易被找到。蜜獾為了一飽口福,選擇與目光敏銳的黑喉響密鴷合作。
一般情況下,黑喉響蜜鴷發現樹上的蜂巢后,便去尋找蜜獾。
它們邊飛邊扇動翅膀,發出“嗒嗒”的聲音。
蜜獾得到信號后,迅速趕來,爬上樹咬碎蜂巢,吃掉蜂蜜和幼蟲。
在這期間,蜜蜂會瘋狂攻擊蜜獾,不過蜜獾皮厚眼睛小,耳廓還可以自如的開合,
避免異物進入,完全不在意蜜蜂的攻擊。等蜜獾飽食一頓,黑喉響蜜鴷就開始享用蜂房里的蜂蠟。說來也神奇,一般的動物是無法消化蜂蠟的,黑喉響蜜鴷卻可以,所以,它跟蜜獾簡直就是“最佳拍檔”。
它性格直爽,敢愛敢恨,心里不開心就要表達出來,
被欺負或被挑釁,不管對手多強大,
不關心勝負,追到天涯海角都要誓死捍衛自己的尊嚴。
同時,它又竭盡全力地鍛煉自己,暗暗蓄力,以求一擊即中。
這就是“平頭哥”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