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First glance at a new world
原文來自:Max-Planck-Institut Gesellschaft
Posted: 2014. 12. 8
編譯:Melipal 審校:數星星的貓
NASA的黎明號探測器向地球傳回了矮行星谷神星的圖像。
一個獨特的天體在距離溫暖的太陽4.13億千米的小行星帶深處運行著。它名叫谷神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小行星。它的直徑大約是950千米,外觀幾乎呈球形。谷神星看起來更類似行星而非小行星。2015年春天,NASA的黎明號探測器將抵達這個神秘的星球。現在黎明號框架照相機已經從大約120萬千米之外凝視了探測器這個遙遠的目標。前往谷神星最終的沖刺已經開始了。
黎明號探測器并非小行星帶中的新面孔。在2007年9月發射之后,探測器于2011年7月16日進入了環繞灶神星運行的軌道。黎明號花費了超過一年的時間來詳查這個直徑約為530千米的天體,發現了一個頗具奇異之美的天體,這里有著無數的環形山、深深的溝槽,還有太陽中最高的一座山峰。
來自德國馬普太陽系所(MPS)的小行星研究者、黎明號框架照相機的首席研究員安德烈亞斯·納索厄斯(Andreas Nathues)說:“灶神星是一個巖石星球,內部結構與地球類似。”他又補充道:“在前往小行星谷神星的后一半任務中,我們將要面臨截然不同的條件”。雖然谷神星和灶神星都身居小行星帶,它們相差甚遠。灶神星在很多方面可以類比為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這幾顆內行星,雖然它要比后者小得多。一些研究者實際上將灶神星視作類地行星的第五個成員。然而谷神星可能更接近木星、土星等外行星冰封的衛星,它是被凍結的,富含水分。使用赫歇爾空間天文臺進行的測量表明,谷神星偶爾會向太空噴灑水分,這與土星的衛星土衛二類似,不過尺度要小得多。
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黎明號首席研究員克里斯·拉塞爾(Chris Russell)說:“黎明號探測器將幫助我們了解濕潤小行星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它們在當代是如何保持活躍的。”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黎明號由兩臺相同儀器組成的照相機系統發揮了關鍵作用。它是由MPS領導開發的,并由該機構負責運營。框架照相機不僅可以以最高可達35米的分辨率測繪谷神星,還可以考察其地形以及礦物組分。
第一張解析出谷神星的圖像是在2014年12月1日從大約120萬千米之外拍攝的,圖中這顆矮行星直徑只覆蓋了9個像素。照片將幫助照相機小組在探測器于2015年抵達谷神星之前校正儀器。在未來數月內,將有分辨率更高的圖像問世。納索厄斯說:“現在我們手頭最為銳利的谷神星影像是由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到了1月底,我們的圖像將超過它。自那之后,我們就駛入了無人測繪過的領域。”
在短暫的接近階段之后,黎明號將在2015年3月進入環繞谷神星的軌道。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探測器與小行星地表之間的距離將減小到4000千米。黎明號將在1年多的時間里環繞這個新的星球運行。
前往灶神星和谷神星的黎明號探測器是由NASA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為華盛頓的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SMD)管理的。它是發現計劃旗下的一個項目,該計劃由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Huntsville)的NASA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為SMD管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負責黎明號的整體科學研究。弗吉尼亞州杜勒斯(Dulles)的軌道科學公司設計并建造了黎明號探測器。框架照相機是在德國哥廷根(G?ttingen)的馬普太陽系所的領導下協同布倫瑞克(Braunschweig)計算機與通信網絡工程研究所開發建造的,柏林的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行星研究所為其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框架照相機項目由馬普學會、DLR與NASA提供贊助。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