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霧霾之下,加大空氣污染治理力度,切實改善空氣質量,已成為全社會共同的迫切要求。一方面傳統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很大,已經超過了環境總量的承載力,另一方面,新的環境問題又在不斷產生,危險化學品、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電子垃圾等污染因素有增無減。
近幾年,“PM2.5、霧霾”等空氣問題的頻繁出現,直觀地反映出我國空氣污染的嚴重程度。通過近幾年研究發現,導致空氣污染的四種主要污染物大部分是由人群密度高的城市排放出來的。根據國家公布的信息,全國的兩個三角洲,加上京津冀,這三大城市群是全國PM2.5濃度最大的地區,而其中又為長三角地區為最高,東部地區污染問題尤為突出。霧霾天氣使我們對空氣污染有了直觀感受,其實,空氣污染的危害更可怕的在于對人體健康的慢性影響。
在治理空氣污染方面,符院士認為:首先,我們要有治理空氣污染的信心。早在上世紀50年代,國外同樣存在城市化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通過實施長期治理計劃,目前空氣質量得到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其次,空氣污染不僅僅是一個部門問題,它涉及到各方面,因此要加強各個部門間的合作,協同治理,共同改善空氣質量。最后,減排是治理空氣污染的唯一途徑。為了達到減排目的,我們應建立長期的減排計劃,調整經濟結構,改變目前粗放式型展模式;進行科學研究,實行技術改進;舉行科普宣傳活動,增加民眾的環保意識。
院士鏈接:符淙斌現任南京大學氣侯與全球變化研究院的院士,曾經擔任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973項目北方干旱化和人類適應首席科學家,國際四大全球變化東亞區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協副主席,太平洋科協主席,國際科學聯盟執行局成員,并在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亞太全球變化研究網絡和國際氣侯變化委員會等國際組織任職,同時也在歐美日等國際一流研究所擔任科學指導委員會成員。
Q:大氣顆粒物主要從哪里來的呢?
全球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和顆粒,就是PM10等。除了濃度高以外,我國東部地區的大氣污染另外一個突出問題就增長的快,主要的排放還是在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區,所以城市是大氣污染物的主要的排放源。
Q:細顆粒物的濃度的增高,將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懸掛在大氣的顆粒對人體影響最顯著的是PM2.5,粒徑為2.5微米和粒徑為10個微米的這兩種顆粒。一般大氣粒子進入鼻腔以后,就停留在鼻腔里面。顆粒越小,進入越深,PM2.5則可以直接進到肺部里面,PM1則進入的更深,可以傷害整個呼吸系統。粒徑越小,傷害越嚴重。許多研究認為,顆粒物和污染物對人健康的影響,首先是我們的呼吸系統,包括支氣管收縮、耳朵、鼻子、嗓子發炎、黏液的分泌,更嚴重是細顆粒不僅會進入呼吸系統,而且會跑到心血管系統里面,持續嚴重的污染就可以導致人體死亡。實際上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更可怕是慢性的影響。另外,空氣污染顆粒通常會吸附很多東西,有機污染物,各種重金屬等等,可以造成各種各樣的過敏,比如青椒里面的顆粒所吸附的花粉、昆蟲的排泄物、微生物、真菌、孢子等等這類東西。這些東西可以造成各種各樣的固定性疾病的發病率,還可以造成一些傳染,流行性傳染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