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悠久而絢麗的髹飾王國

漆藝初始

漆器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一大奉獻。追根溯源,中國古代漆器究竟始于何時?這是一個迄今尚未完全解開的學術之謎。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考古學者經過了長期的探索。

犀云紋漆盒(元)

1955年在江蘇吳江團結村良渚文化遺址發現了一個漆繪彩陶杯,

1959年冬在吳江梅堰鎮東北的良渚文化遺址又發現了兩件漆繪彩陶壺,

1987年在浙江余杭瑤山良渚文化遺址還發掘出一件嵌玉高柄朱漆杯。

就在距今約5000年的良渚文化圈內相繼發現陶胎與木胎漆器的同時,在距今約6000年的青蓮崗文化江南類型遺址又出土了時代更早的漆器。

1973年秋在江蘇常州圩墩的青蓮崗文化遺址發掘出兩件彩繪喇叭形漆器。據發掘者觀察:“這兩件木器的涂料,黑色表面還微有光澤,直觀同現在的漆沒有什么差別。”

彩繪鴨形漆豆(戰國)

最令人驚奇的發現可謂1978年在距今約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朱漆木碗和木筒。木碗和木筒外壁飾有一層朱色涂料,微見光澤。經用化學方法和光譜分析,兩件漆器上的涂料均為天然漆。這是我國迄今所知的時代最早的兩件漆器。

上述這些重要的考古發現,不僅證實了古典文獻關于舜禹時已有朱、黑兩色漆器的說法,而且將我國使用漆器的時間明確無誤地上推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期,讓世人看到了解開髹飾起源之謎的曙光。

需要說明的是,時至今日,學者們仍未窮盡漆器制作之源。因為良渚文化遺存的漆器已采用鑲嵌工藝,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漆器在天然漆汁中已經加入朱色顏料。

從事物演變的規律來看,在彩繪與鑲嵌漆器出現之前應該還有一個使用本色漆器的萌芽階段。據此推斷,學者們一直期盼有更早的漆器在未來的考古發掘中出現。

雕填云龍紋梅花形漆盒(明)

進入夏、商、西周和春秋時期,髹飾工藝初始,漆器品種漸多,漆器業逐步形成特有的手工制作體系。夏王朝的疆域和統治中心究竟位于何處?學術界仍在探索之中。

一般認為山西的西南部應為夏的發祥地,故稱“夏墟”。1978至1980年,就是在這一區域內的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出土了一批彩繪漆器。

這批漆器的木胎已腐朽成灰,從器身外壁殘留的漆皮可辨認出鼓、圈足盤、長方形平盤以及斗、豆、案、俎、匣等。陶寺遺址是中原龍山文化的一個地域性變體,其時代約在距今3800年至4000年。這處遺址所出土的彩繪漆器對認識夏代髹飾面貌和揭示我國古代北方漆器的淵源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商代漆器集中出土在豫、鄂一帶。除了在河南偃師二里頭早商遺址、安陽小屯商墓和侯家莊商王大墓、湖北黃陂盤龍商城遺址出土的朱漆匣、缽、觚、盒以及朱、黑相間的頗具威武猙獰風格的饕餮、龍虎、云雷紋木雕漆痕,商代漆器的精華首推1973年在河南藁城臺西村商代遺址和1980年在河南羅山天湖商代晚期墓地出土的漆器。

其髹飾工藝在商代以前彩繪和鑲嵌的水平上又有新的突破。例如,臺西村出土的盒、盤等漆器殘片,有的在木胎上雕飾饕餮紋后彩繪朱、黑相間的色漆,然后在眼睛處鑲嵌經過琢磨的方、圓、三角形的綠松石;有的為顯示富麗還在器表貼有半圓形金箔,開了在漆器上鑲嵌金箔與銀箔的先河。

在天湖出土的10件漆器中,有一個用結實的邊材輪制加工而成的黑漆木碗。這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的輪制木胎漆器。另一件纏絲線黑漆柲,胎骨上髹漆后用絲線纏成方格紋,致使高低不平的器表顯示出后代堆漆的特殊效果。西周至春秋時期,漆器出土不多。

其亮點是上世紀80年代初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國墓地出土的多種木胎漆器。除了繼承先前的髹飾技法,還運用了嵌螺鈿這一全新的制作工藝。其中的一件彩繪嵌螺鈿漆罍,在朱漆上面的褐漆花紋中又鑲嵌多組加工精細、整齊光滑的蚌片,構成鳳鳥、饕餮、圓圈等多種圖案。這是我國已知最早的嵌螺鈿漆器。

彩繪世界

戰國、秦、西漢是古代髹飾工藝和漆器業走向繁榮昌盛的重要時期。新興的諸侯群雄不再為顯示身份地位而熱衷于青銅器的多寡輕重,而是從實用與審美的角度出發,更加偏愛光亮潔凈、體輕易洗、隔熱無味、抗酸耐腐、彩繪鑲嵌的漆器。

隨著禮制觀念和生活習俗的改變,加上漆器作坊普遍使用鐵工具來切削加工木胎,促使漆器在工藝、品種和產量上都遠遠超過前代,成為備受時人青睞的日用品和工藝品。

這一時期漆器的顯著特征是在鐵制刀斧削鑿而成的各類木胎上髹朱飾黑或髹黑飾朱,然后再用褐、黃等色漆繪制各種花紋圖案,從而在器表構成了一個綺麗多姿、神妙飄逸的彩繪世界。

現存的戰國漆器大多出自湖北、湖南和四川等南方地區的楚墓與秦墓之中。由于這些墓葬的木槨外大多采用白膏泥密封,加上地下水的浸泡,隔絕了空氣的彩繪漆器得以大量而完整地保存下來。其精品首推湖北江陵眾多楚墓出土的各類稀世奇珍。

值得一提的有江陵郢都故城東垣雨臺山楚墓出土的彩繪鎮墓獸、虎座飛鳥、鴨形豆和蟠蛇卮,有郢城東南拍馬山楚墓出土的彩繪虎座鳥架鼓,有郢城西北望山楚墓出土的精美絕倫的彩繪透雕座屏,還有江陵縣城北面李家臺楚墓出土的彩繪漆盾和西北面馬山一號楚墓出土的的朱繪夾纻胎黑漆盤

除此之外,各地楚墓還發現有大批精美的漆器。其中的代表作有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彩繪內棺與鴛鴦形盒、湖北荊門包山大塚出土的彩繪龍鳳紋內棺與彩繪出行圖夾纻胎漆奩、湖南臨津楚墓出土的雙虎形座等。

特別需要提到的是四川滎經、青川、新都和成都等地戰國墓出土的針刻與烙印“成亭”等銘款的一批精美漆器。它們由成都等地的秦國官營作坊制造,在胎骨上刷漆灰后再施彩繪,與楚地漆器風格迥異。戰國漆器出土之多,制作之精,保存之新,令人難以相信竟是2000多年前的工藝品。

秦代的髹飾業持續不衰。1975至1978年,在湖北云夢睡虎地和河南泌陽官莊秦墓出土了大批漆器,展示出驚人的成就。在睡虎地秦墓前后三次出土的數百件漆器中有一部分是統一六國后秦都咸陽官營作坊的專業化制品,其中的彩繪獸首鳳形勺、橢圓形奩、扁形壺和魚鷺紋盂,造型奇特,圖案精美,均為前所未見的新品種。

在官莊秦墓出土的17件漆器中最典型的是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0年)由官營漆工為“平安侯”制作的彩繪銅扣漆盒。此器外表髹黑漆后用紅、黃、褐漆彩繪,器內髹褐漆,器身與器蓋用紅銅鑲邊,并用漆書和針尖淺刻所有者、制作者和完工時間。

西漢漆器在皇家御用賞賜和民間普遍使用的推動下,產地漸多,數量猛増。

其品種有鼎、壺、鈁、盆、盤、盒、匕、勺、碗、杯、笥、匜、奩、案、幾、梳、硯匣、屏風和棺槨等,紋飾有龍鳳、云氣、花草、人物、鳥獸、蟲魚和幾何等。

技法有彩繪、堆漆、夾纻、針刻、填金、施油彩、貼金銀箔和鑲嵌珠寶等。西漢前期的精品有湖南長沙馬王堆和湖北江陵出土的眾多精美漆器。

例如,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紋飾絢麗的雙層漆棺、杯盤、兵器架和夾纻胎雙層九子奩,江陵漢墓出土的彩繪神獸紋龜甲形盾、鶴紋匜和耳杯盒。西漢后期的精品則有江蘇揚州和安徽天長出土的工藝考究的漆器。其中比較突出的有揚州邗江姚莊漢墓出土的彩繪橢圓形漆盒與嵌銀箔漆砂硯,天長漢墓出土的彩繪貼金銀箔銅扣鑲邊夾纻胎雙層漆奩與鴨嘴形柄漆盒。

據各地已經發掘的西漢漆器考證,究其產地主要來自京城長安和西蜀的廣漢郡等官營作坊。正是這種嚴密而系統的專業機構、制作程序和能工巧匠,促使西漢漆器業攀登上了中國古代漆器發展歷程中的第一個高峰。

千文萬華

中國古代漆器的演變在兩漢之間具有如此的戲劇性。就在西漢髹飾園地百花爭艷后,東漢以后漆器的制作卻戛然而止,考古出土的各類漆器顯著減少。

從東漢至唐、五代,盡管髹飾工藝仍有創新與發展,1984年在安徽馬鞍山東吳朱然墓出土了一批產自蜀郡的精美漆器,1965年在山西大同北魏司馬金龍墓出土了彩繪人物故事漆屏風,唐代對漆器的文獻記載較多,五代出現了我國第一部見于記載的漆工專著《漆經》(可惜原文已失),但是從整體而言,漆器業已經從戰國以來5個世紀的持續繁榮中跌落下來,進入到更為持久的衰微時期。

究其緣由,除了此間的社會動蕩和東漢興起的磚室墓不利于漆器保存等因素,實用而美觀的瓷器在攻克燒制難關后的大量生產與使用應為更加直接的原因。

兩宋漆器素彩兼備,獨具特色,預示了中國古代漆器業在實用的基礎上更加偏重審美收藏的重新崛起。其中尤以高雅古樸的素色無紋漆器留存最多,享譽古今。

北宋早期的珍品有湖北監利宋墓出土的碗、盤、盒、缽、勺等九件黑表朱里的漆器和遼寧法庫葉茂臺遼墓出土的缽、盤、碗、奩等27件素色漆器。北宋中晚期的佳作有江蘇常州北環新村宋墓出土的朱表黑里銀扣漆盞托和淮安楊廟五座宋墓出土的花瓣形圈足黑漆碗、盤和紫漆盒等。

南宋的極品有浙江杭州老和山南宋早期墓出土的髹黑飾朱的碗、盒、盤、奩和江蘇武進村前鄉南宋中期墓出土的造型別致的盒、奩及渣斗。宋代素色漆器能達到造型秀美、精光內含、韻味無窮的玄奧意境,與其制胎工藝采用了創新的“圈疊法”是密不可分的。

除了上述的素色漆器,上世紀70年代初在浙江瑞安北宋慧光塔出土的堆漆描金舍利函和70年代末期在江蘇武進南宋墓出土的三件戧金漆器,再現了兩宋時期堆漆、填漆、描金、戧金等技法兼備和素彩兩類漆器并行發展的髹飾風貌。

元代是雕漆異軍突起的轉折時期。其間巨匠輩出,精品涌現,漆器的種類已基本齊備。正是在這個厚實的基礎上,元中期從嘉興府西塘(今浙江嘉善縣城北約10公里處)誕生了兩位雕漆巨匠張成和楊茂。

張、楊傳世的作品頗多,現藏國內外的精品有日本京都興臨院藏“張成造”剔紅茶花綬帶紋盤、北京故宮藏“張成造”剔紅梔子花紋盤、國家博物館藏“張成造”剔紅曳杖觀瀑盒、安徽省博物館藏“張成造”剔犀云紋盒、北京故宮藏“楊茂造”剔紅花卉紋尊和剔紅觀瀑八方形盤。

除此之外,元代還產生了以剔紅名家張敏德為代表的一批留名與不留名的雕漆高手。雕漆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明顯不同于先前盛行的薄涂鑲嵌的彩繪漆器,而是需要在考究的胎骨上厚涂深雕,以便能留下變化多端的浮雕圖案。一件作品往往需要涂漆數十至上百遍,耗時數月至數年。雕漆包括剔紅(雕朱漆)、剔黑(雕黑漆)、剔彩(雕彩漆)和剔犀(雕交替出現的不同色漆)。從文獻看,雕漆的出現不會晚于唐代,宋代已初具規模。

進入明、清,傳統的髹飾工藝主要是在多種技法的結合中創新變化,古老的漆器業則迎來了千文萬華的繁榮局面。明代隆慶年間(公元1567-1572年)成書的《髹飾錄》就力求對這種盛況進行系統的分類研究。

盡管書中知無不錄,共分14門,仍未窮盡當時的髹飾全貌。一般來說,明、清漆器的主要特點就在于一器使用多種技法髹飾,形成絢麗多姿的風格。現存國內外公私博物館的明、清漆器甚多,尤以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藏品最為豐富。其主要品種有素色、彩繪、描金、堆漆、填漆、雕漆、螺鈿、犀皮、歀彩、戧金、百寶嵌等,均有珍品佳作陳列。

綜上所述,漆器源于華夏大地,縱橫7000年,流傳海內外,至今仍在日常生活和審美領域中廣泛使用。它是中華民族聰明才智的結晶,更是當今的人們欣賞與認識中華文明的生動縮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悠悠中華 漆色流光
中國藝術品收藏鑒賞百科全書| 漆器
漆器,永不褪色的人間繁華!
漆器的分類與制作方法
宋代漆器
從“用”到“賞”——中國古代漆工藝(二、技藝的巔峰)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定县| 玛曲县| 夏津县| 瑞安市| 远安县| 古交市| 北碚区| 延庆县| 恩施市| 健康| 无棣县| 盐池县| 德安县| 达孜县| 凉城县| 钦州市| 梁平县| 黄大仙区| 黎川县| 从江县| 景泰县| 友谊县| 宜昌市| 罗定市| 北海市| 双柏县| 都兰县| 商都县| 尤溪县| 永春县| 兰溪市| 蒙城县| 天长市| 邵阳市| 清丰县| 漯河市| 龙南县| 鹤岗市| 宁河县| 邢台县| 聂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