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李禾
考慮到二手煙的危害,很多煙民在想吸煙時,會獨自在辦公室里關起門來,或默默躲到衛生間里、煙臺上,更不會當著孩子以及孕婦的面吸煙。這樣是否就不會對他人造成危害了?
非常遺憾的是,德雷克塞爾大學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三手煙的傳播情況比人們先前想象得更普遍,它甚至可以在無煙的建筑樓中流竄。這項研究成果是博士生Anita Avery偶然發現。當時她正在研究一間無煙教室里室外到室內的空氣顆粒物運動軌跡。但她發現教室內氣溶膠中有29%含有三手煙化學物質。
“這顯然是令人吃驚的并引發了許多問題,這么多三手煙究竟是如何在不允許吸煙、通風的房間內逗留?會導致怎樣的健康危害”她疑問道。
三手煙來源于二手煙,但又與二手煙不同。三手煙通常是來自煙草煙霧的顆粒,是在煙草熄滅后出現的,主要附著在地面、墻壁、家具和窗簾等各種物體表面,甚至是在吸煙者的身上——完煙后,吸煙者身上往往帶著一股濃郁的“煙味”。這些有害的三手煙顆粒物質存留時間長到數天甚至更久,還會被皮膚吸收或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徑吸收,影響進入室內或接觸吸煙者的人群。
德雷克塞爾大學的研究并非是三手煙的首次發現。2010年,美國伯克利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第一篇有關三手煙的研究文章。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內對三手煙霧暴露后的物體表面殘留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物體表面殘留的尼古丁,會與室內常見的空氣污染物發生化學反應,形成具有致癌性的煙草特異性亞硝胺、多環芳烴(PAH),以及攜帶有害化學物質的超細顆粒等。
2013年,伯克利實驗室發表的一項研究證實,三手煙會損傷人體細胞DNA。研究人員使用濃度接近真實環境的三手煙標本來處理人培養細胞,結果發現會引起核內DNA堿基氧化或基因鏈斷裂,從而引起基因突變或細胞異常增殖,這是很多疾病特別是癌癥發生的重要一步。
該研究還發現,三手煙慢性暴露比急性暴露危害更大,也就是說長期的三手煙暴露,即某些化合物濃度會逐漸積累,比吸煙后不久的急性三手煙暴露,對人體細胞造成更多、更嚴重的DNA損傷。
2014年,伯克利實驗室研究人員發表了三手煙成分對室內空氣影響的研究,通過評估吸煙后18小時內超過50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和空氣傳播顆粒水平,發現在煙草熄滅后的數小時內,三手煙對健康的影響仍然存在。
2017年2月,伯克利實驗室研究人員在《Scientific Reports》再次發表一項研究,指出三手煙暴露會造成體重和細胞發育的生物學影響,并損害人體尤其是嬰幼兒的健康。
研究發現,暴露于三手煙的新生小鼠,前三周體重明顯低于對照組小鼠。此外,不論是新生還是成年小鼠,會持續出現血細胞等變化,這與暴露于三手煙導致炎癥、過敏反應和免疫系統相關。
因此,研究人員指出,兒童和嬰幼兒面臨更大的風險,他們處在免疫系統發育最關鍵、最脆弱期,往往會因爬行、亂咬東西等接觸更多受到三手煙污染的物體。
2018年2月,研究人員證實了三手煙暴露與肺癌發病率和嚴重程度有關。他們使用一種易患自發性肺癌的小鼠模型,在4-7周齡期間用三手煙污染的紡織物廢料圈養,小鼠暴露的三手煙劑量相當于小孩在吸煙者家中的暴露量。40周后,與19只對照小鼠相比,這些小鼠的肺癌發病率大幅增加,并出現體積更大、數量更多的腫瘤部位。也就是說,幼年小鼠短暫的三手煙暴露,也會大幅增加了成年后肺癌發病率和嚴重程度。
除伯克利實驗室和德雷克塞爾大學外,目前已有更多團隊開始研究三手煙對動物多器官毒性的影響。
雷克塞爾大學的研究小組發現,三手煙中附著在懸浮微粒上的化學物質可重新進入空氣并最終來到“無煙”區域。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報告指出,中國有近7.4億人每天暴露于二手煙霧危害之下,其中1.82億為兒童;每年約有10萬人死于二手煙暴露,140萬人死于與煙草有關的疾病。
專家們認為,跟二手煙一樣,三手煙對健康的危害很有可能也很難避免。
吳宜群說,從三手煙的危害和難以消除的特性可以看出,只有在公共場所全面禁煙,才能全面消除煙草危害。北京從2015年6月1日起要求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室內環境、室外排隊等場合禁止吸煙,為營造無煙公共環境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但是從全國看,公共場所禁煙的進程并不順利,比如近期杭州在修法過程中受到煙草行業影響,有所退縮,想在公共場所設立吸煙室。“其實這既難以保障二手煙不污染其他空間,更難以消除三手煙的長遠影響。立法必須一點死角都不留才能真正保護公民。”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