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新型騙術 新老年網紅支招防騙
【關鍵詞】“神醫神藥”詐騙、“免費旅游”詐騙、“求換零錢”詐騙、“高額回報”詐騙、“專門電話”詐騙
針對老人的詐騙案件始終層出不窮。不法分子將老人作為重點詐騙對象,究其原因在于他們對社會發展資訊、常見詐騙手法不夠了解,防范詐騙能力比其他年齡層的人低。
近段時間,不少“新老年”網紅涌現,他們本身就是銀發老人,通過揭秘針對老年人設套的騙局,傳授防騙知識與手段,得到了中老年群體的關注與好評。公安部門在加大新媒體平臺宣傳力度的同時,也可以多與這些老年網紅合作,提高老年人的防騙意識和能力。
“新老年”網紅專注揭秘騙局
越來越多的老人走到臺前記錄生活,老年網紅不僅成為年輕人新的“快樂源泉”,而且針對老年人欺詐案件多發的問題,這些老人也像家人一樣通過寓教于樂的表演傳授防騙知識。
抖音號名為“神探大媽”的老年網紅,專注揭秘老年人騙局,她的頭像是一個扇著扇子的銀發老太太。眼睛是美少女戰士的清純大眼瞳,但她可一點都不單純,她可是老謀深算的大媽。她的騙局揭秘視頻吸引了1112萬以上的點贊,以及244萬以上的粉絲。
“神探大媽”置頂的是一條幫助大爺看孩子、從而實施偷孩子的惡劣短視頻,注釋語很簡單:“轉移注意”,“認親”是人販子的慣用套路!這條視頻的點贊數和評論數最多,點贊數高達277萬,評論數高達6萬。最近拐賣九名兒童的嫌犯“梅姨”在網絡平臺被網友們討伐,而“神探大媽”制作這樣的短視頻,無疑給老人提個醒,在帶孩子的同時提高警惕,讓他們將注意力時刻放在孩子身上!
“神探大媽”另一條推理劇情視頻,演示的正是在《都挺好》中蘇大強老來戀的那出戲。劇中蘇大強自認為遇到了“善解人意”的保姆蔡根花,不顧一切地要與保姆結婚。然而,蔡根花貪圖的卻是蘇大強的房產。“神探大媽”的這條推理視頻,注釋也很簡單:看似甜蜜的愛情,其實都是設計好的劇本。老爺爺在年輕女子一番哄騙下,迫于情感的壓力,說道:“今天晚上我把存折都給你。”“神探大媽”當場戳破兩個年輕女子對老人的“殺豬盤”投資,告誡老人們不要被騙子欺騙感情誘騙投資。不由得讓人想起,今年4月21日,蘇州吳中家有兒女的八旬賈老伯,卻以自書遺贈的形式將一套房產贈給照顧自己的保姆。網友們議論紛紛,這是無微不至照顧孕育出的真感情,但也有人說,這又是一起典型的詐騙老人招數。
如今,很多詐騙手段看似天衣無縫,但很多伎倆反復出現,之所以會屢屢得手,主要還是抓住老人的情感缺失,注重身體健康,防范意識不夠,知識儲備片面等短板。在此,提醒老人,如果遇到此類事情,先要冷靜思考,“天上不會掉餡餅”,只要謹慎對待,很多伎倆就會被識破。
新型騙術頻出 五類需提防
11月22日,福建省廈門市集美派出所社區民警田興軍成功攔下一起針對老人的中獎詐騙。當天,民警走訪社區,突然一名80多歲的王老先生將他攔下,請求幫忙核實號碼。令人詫異的是,民警詢問號碼用途時,王先生卻支支吾吾,后經開導才說出實情。原來,王先生收到一封信,內裝保健品獎券。“我刮開獎券,發現自己竟然中了100萬元。”王先生立即與獎券上所謂的兌獎公證員“王娟”取得聯系。對方說前提是:需當天繳納2萬元的公證費和個人所得稅到指定的銀行卡中。王先生準備匯款,幸遇社區民警阻止,才使得財產免遭損失。王先生幡然醒悟,他曾購買過該公司的保健品,推銷員詢問個人信息后,還告知公司近期有活動,表示會通知老人參與。“我也是因為這樣一個前提,才會深信不疑。”諸如此類的新型騙術屢見不鮮,犯罪分子利用心理暗示的詐騙伎倆,使老人頻頻上當受騙。
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針對老年人的詐騙手段需要提防,總結起來有如下幾類:
騙局一:“神醫神藥”詐騙。詐騙分子標榜自己是能治百病的“神醫”,推銷所謂的“萬能神藥”,就像“少林神僧”推銷“神藥”的詐騙案件。
騙局二:“免費旅游”詐騙。以“免費旅游”吸引老人注意,其實旅游只是幌子,重要的是將老人帶至事先布置好的現場,配上名醫、講師,全面吹噓+軟硬兼施,忽悠老人買下動輒上千上萬的所謂“養生保健品”,就像“孝行天下中國行”這種詐騙案件。
騙局三:“求換零錢”詐騙。這種詐騙多發生在郊區擺攤賣菜老人身上,騙子假裝向老人買菜,又謊稱沒有零錢,在找換零錢的過程中,將假錢乘機更換。當老人發現時,犯罪分子早已逃之夭夭。
騙局四:“高額回報”詐騙。詐騙分子先租下高檔的寫字樓,精心裝潢,虛構“投資項目”到處宣傳。當有老人來投資咨詢時,他們熱情接待,并請所謂的專家講解行業背景、市場走向,以高額利息誘惑老年人,一開始允許短期投資,一旦老人投入大量資金,寫字樓就人去樓空。
騙局五:“專門電話”詐騙。詐騙分子打電話自稱是法院、公安局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稱老人的子女在外地“犯罪”需要錢處理,并且假造法院“傳票”、公安“逮捕證”等讓老人信以為真;或者謊稱老人的子女出了車禍需錢救治。老人“救子”心切,就會趕緊匯款。
因此,公安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執法,嚴厲打擊針對老年人的保健、投資養老項目、“民族資產解凍”、古玩等詐騙行為,增強對不法分子的威懾力。同時,可以多與網絡平臺的老網紅合作,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老年人的防騙意識和能力。
很多老人自認為“過的橋比小輩走的路多,吃的鹽比小輩吃的飯多”,但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新型詐騙無處不在,社會經驗明顯趕不上時代變化,因而老人容易受騙。對于老人的防騙宣傳,需要注重方法,直接灌輸觀點容易傷害其自尊,產生抵觸情緒。正如“神探大媽”這樣的短視頻應當多一些案例宣傳,通過演繹展示,讓老人在潛移默化中意識到隱藏的危險,意識到自己防騙能力與年輕人有一定差距,從而加強與子女溝通商量,有效降低受騙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