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原創作者:艾小貝育兒課堂(純屬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道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切道德的基礎,是一個人的立世之本。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條件是越來越好了,但親情卻愈發被淡化。條件好了,為什么子女不孝的現象卻愈發嚴重?有人總結了3個原因,令人心酸,引人深思。
1.獨生子女,過度溺愛孩子
在獨生子女家庭,一家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傾盡所有,把所有愛都給了一個孩子,這樣就很容易造成過度溺愛。對于獨生子女來說,沒人搶,沒人爭,長期下去,就會認為父母做什么都是理所當然的,反正家里面就只有一個孩子。不會感恩,不理解父母,不會設身處地地為父母著想,又怎么會孝順父母呢?
2.沒有能力,養活自己都是問題
雖說,大對數父母不求孩子能有多大成就,能賺多少錢,只求孩子能平平安安度過一生。但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孩子的經濟條件,與父母的晚年生活的生活質量是掛鉤的。有些父母埋怨自己的孩子常年不在身邊,令自己孤獨寂寞。可以理解父母的這種想法,老人需要陪伴。但是,現實問題不得不面對, 孩子雖然常年在外打拼,但賺的錢并不多,或許連養活自己都是問題,之所以不回家,是不想讓父母知道自己過得不好。這種現象還是很普遍,不是孩子不孝順,而是條件不允許。
3.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沒有樹立正確道德觀
雖然義務教育早就普及,但有的家庭因為經濟條件問題,不能讓孩子繼續深造。有的家庭父母因為不支持上學,信奉“讀書無用論”,覺得不如讓孩子早點打工賺錢。還有的是孩子自身問題,不喜歡學習,志不在此。小小年紀就踏入了社會大染缸,與各色人接觸,與金錢打交道,無法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對親情很容易忽視。
其實,孝順不單單是孩子和父母的情感關系,也是一個人是否能關心他人大問題。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孩子連他的媽媽也不愛,他還會愛別人、愛家鄉、愛祖國嗎?”。因此,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那么要怎么培養孝順的孩子呢?
1.要讓孩子明理
知道是父母給了孩子一切(身體、智慧、思想等等),父母恩重如山。作為孩子有孝敬報答的責任,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古語“鴉有反哺之義”指的就是孩子必須盡孝的問題。
2.讓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
很多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么賺來的,只知道一味索取,這樣的孩子必然不會從心底里孝敬父母。因此,在外打拼的父母應該有意識地把自己在外的工作情況告訴孩子,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來之不易,培養孩子對父母的感激和尊重。
3.要讓孩子知恩圖報
家長應要求孩子:1.對待父母有禮貌,關心父母的工作、身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2.是聽從父母的教導,改正自身不足;3.言傳身教,如果父母自己都不孝敬長輩,必然會影響孩子,所以父母平時也應多關心長輩,給孩子做一個孝敬的模范。
我是一位寶媽,大家在育兒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向我咨詢,這里有最全的育兒方法,希望我的建議能夠幫助你解決帶娃的困惑,如果你喜歡本文的話,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