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187 任伯年 東方朔
立軸 設色絹本
1891年作
111×55cm. 約5.5平尺
出版:《名家翰墨·第28期·任伯年人物特集》第119至123頁,(香港)翰墨軒出版社,1992年5月
《人物畫筆墨集法詳解》第83頁,廣西美術出版社,2001年1月
著錄:《名家翰墨·第27期·任伯年特集》第112頁,(香港)翰墨軒出版社,1992年4月
紀錄:蘇富比香港,1984年11月21日,編號70
此作絹本,5.5平尺,繪壽星東方朔,曾出版、著錄于香港《名家翰墨》等出版物。
畫中東方朔身著大袍,腰系酒壺,頭戴玳瑁小冠,雙手挽著拐杖,背后挑負一籃仙桃,正緩步前行。袍服衣紋的勾勒爽利,率意中含寓法度,是伯年晚年氣質的體現。而東方朔偷桃的畫題,亦常見于歷代帝王之壽辰,故此作或是為人祝壽所繪。
Lot449 謝稚柳 碧梢照煙明
立軸 設色紙本
1948年作
46.4x38.5cm. 約1.6平尺
此幅作于1948年,是畫家藝術盛期,用色考究,以花青、石綠混合,輔以不同濃度的水墨,調配成輕重不一的綠色,給觀者以愜意舒適的視覺體驗。
竹節處老化的竹皮以赭色表現,真實生動。
Lot098 江寒汀 花鳥迎春
立軸 設色紙本
1946年作
105.5x52cm. 約4.9平尺
出版:《江寒汀畫集》封面、第39頁,(香港)潔思園,1991年5月
拍品被選為《江寒汀畫集》的封面。
Lot104 趙叔孺 百鳥朝鳳
立軸 設色紙本
1924年作
145×81.5cm. 約10.7平尺
展覽:“海上升明月---海上畫派重要作品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5月5日至12日
出版:《新金陵與海上名家精品集》第124頁,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5月
紀錄:蘇富比香港,2004年11月1日,編號656
此幅近11平尺,描繪的是百鳥朝鳳這一傳統吉祥題材。
一只鳳凰獨立巖上,側首望向右方,目光炯炯,威重凜然。鳳凰雙翅合攏,長尾下垂,其羽毛先勾后染,一絲不茍,敷色富麗細致。
立軸 設色紙本
1978年作
141×61.2cm. 約7.8平尺
出版:《程十發花鳥習作》圖版11,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79年8月
《程十發書畫之三·走獸鱗介》第83頁,西泠印社,1980年1月
《程十發近作選》第71頁,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年5月
此作出版于數種程十發重要出版物中,尤其是小開本一套九冊的《程十發書畫》,洵為難得。
三只母雞棲身下方幽篁之中,雞冠、眼睛、喙部、肉裾以淡墨細線勾勒,復以高純度朱砂、土黃填色;軀體則以畫家典型的濕筆掃出,與頭部精微細致的描繪形成對比,頗具視覺張力。
Lot148 馮超然 仿古四季山水四屏
立軸(四幀) 設色紙本
172x37.5cm.(4) 約5.8平尺 (每幅)
展覽:“晚清民初繪畫展”,(臺北)歷史博物館,(臺北)歷史博物館主辦,1997年1月
出版:《晚清民初繪畫選》第104至105頁,(臺北)歷史博物館,1997年3月
著錄:《馮超然年譜》第87頁、第98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年12月
拍品春、夏、秋三屏作于1923年。春景繪松泉疊嶂,據題識所云,連日與吳湖帆獲觀多幅石濤畫作,歸后吳氏在馮之寓所以石師筆意作一小幅,為周湘云求走,馮超然回味此事,亦技癢作此。
夏山一屏取高克恭云山墨意。
秋景為在周湘云處觀王蒙巨幅后所得。
待1924年至龐萊臣家見徐幼文雪景卷,遂取其筆意補全,合此四屏,極見精心。
Lot112 張善孖 秋巖觀瀑
立軸 設色紙本
1936年作
112.5x45.5cm. 約4.6平尺
展覽:“晚清民初水墨畫展”,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主辦,1997年1月
出版:《晚清民初水墨畫集》第212至213頁,(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7年1月
《中國近代繪畫叢刊·張善孖》第112至113頁,(臺北)雅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4年12月
此作構圖奇崛非常,格調頗高。畫面中央繪制一塊巨石,如泰山壓頂一般矗立在畫面中心,其勢極危,令人目眩。激湍飛瀑被巨石逼到畫面右緣,觀瀑高士所處的房舍亦被安排在巨石腳下,與常見布景殊不相同,令人嘖嘖稱奇。
此幅作于1936年,兀立的巨巖與微若累卵的房舍不禁讓人聯想到動蕩的時局,而壓角印“有心雄泰華”,正是畫家一腔熱忱的最佳注腳。
Lot145 賀天健 巉崖觀瀑
立軸 設色紙本
1948年作
103x36.5cm. 約3.4平尺
展覽:“民初十二家·上海畫壇”,(臺北)歷史博物館,1998年6月27日至8月30日
出版:《民初十二家·上海畫壇》第262至263頁,(臺北)歷史博物館,1998年6月
《中國近代繪畫叢刊·賀天健》封面,第106至107頁,(臺北)雅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12月
此幅作于1948年,兼取高遠、深遠構圖,高聳的巉巖以披麻皴和橫解鎖皴繪就,突出山勢的險峻奇偉,又以石綠輔以淡墨敷染,表現植被蓊郁之貌。白衣高士面向瀑布山巒,倚坐于橋欄之上,正陶醉于眼前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