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衣服消毒液
衣服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自來水都用到它來消毒,是安全無毒。但無毒不等于可以經常使用。如果經常使用消毒液,會對皮膚有刺激作用,導致皮膚粗糙。
其次,洗衣液的成分對很多面料比如羊毛、蠶絲、兔毛、尼龍等都有嚴重損傷作用。如果干洗,服裝干洗劑、除漬劑含有過氧乙烯,對人的肝臟和骨髓的造血功能均有損害。
2.紙杯含增白劑
大多數買紙杯的市民都不會注意紙杯的QS標志。專家提醒:如果紙杯聞起來有刺鼻氣味,或者感覺軟,最好不要購買。尤其要注意特別白的那種紙杯,可能添加有熒光增白劑,這些物質一旦進入人體,會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
3.家居瓷磚&木制家具
瓷磚含有的放射性核素超標,若對人體長期輻射,會增加得癌癥的幾率。而在木制家居行業中,高毒物質危害十分嚴重。家具中的甲醛多來自木家具的表面漆,因此表面漆中所含甲醛是否超標往往成為木家具是否有毒的關鍵。
4.“免熨燙”
市面上曾一度流行“免熨燙”衣物,隨便搓揉也不起皺,很適合出差族。但業內人士透露,一般全毛、全棉含量超過30%的,就必須添加一種叫甲醛的試劑才可以抗皺。這種試劑經常運用在紡織業上,用來對一些面料做處理。甲醛會導致鼻腔癌和呼吸系統腫瘤。
5.紙巾含過量漂白劑
調查顯示,多種紙巾產品都不符合標準要求,主要是細菌菌落總數和柔軟度不合格。質量差的衛生紙不但細菌超標,長期使用含有過量熒光漂白劑的衛生紙還可能致癌。
不少消費者在選購衛生紙的時候除了關注價格,還會以紙張的白度來判斷優劣,這其實是一個消費誤區。為了讓衛生紙的“賣相”好一點,有的企業便會添加熒光增白劑,來增加紙張的白度,但實際上熒光劑對人體是有害的。
6.馬桶致癌
坐式馬桶替代了蹲坑,不過有專家提醒,坐馬桶時,身體和有毒物質之間形成了一個封閉空間,時間長了,這些毒氣會進入人體內,嚴重的會引發痔瘡、肛門炎、慢性陰道炎,甚至宮頸癌等婦科腫瘤。
下水道反味、馬桶反味等各種臭味聚集在衛生間中,有潔癖的家庭主婦會忍不住時常噴點空氣清新劑或香水,掩蓋難聞的氣味,殊不知,這些氣味可能成為致癌的一個危險因素。
7.洗滌用品致癌
洗滌劑中的化學成分對頭發及人體的其他器官也有不同程度的侵害。殘留在碗、盤子上的洗滌劑對家人的健康更是個威脅。
另外,也許你還習慣把各種不同的清潔劑混在一起用,以加強去污效果。可是,家用清洗劑有的呈酸性,有的呈堿性,混合時可能會發生化學反應,如用潔廁劑除垢時可能產生刺激性的氨氣或氨水,當氨水與具有漂白功效的清潔劑混合時容易產生有毒的氯氨氣體,過量吸入后將導致肺部嚴重發炎及肺積水。
8.女性內衣染料可致癌
有調查顯示,女士內衣質量樣品抽查合格率為70%,不合格商品主要是耐汗漬色牢度、標志等項目不符合國家質量標準要求。
耐汗漬色牢度不合格的內衣,人體出汗時,面料中的染料會由于汗液的作用而脫落并轉移到皮膚上,染料被皮膚吸收后可能會對人體產生致癌、致敏作用。
9.尼龍衣物會釋放“塑料單體”
你的衣柜里肯定少不了彈力緊身衣、尼龍褲、尼龍襪.。.這些尼龍聚酯類合成纖維織物經人體加溫后,可釋放出微量的“塑料單體”。在加工時加入的松軟劑、氣溶膠及抗靜電劑都對人體有潛在的危害。
10.滑石粉
滑石粉是爽身粉的主成份,過去和現在的研究,都一直著重滑石粉和癌癥間的關聯性,特別是滑石粉可能導致肺癌與卵巢癌,因此,若可以的話,還是減少使用較安全。
11.止汗劑
止汗劑中的鋁,已經被證實會導致乳癌。另外,止汗劑阻止身體排汗的機制,也會讓毒素堆積在淋巴結導致乳癌。建議避免使用止汗劑。
12.泡泡浴用品
泡泡浴產品中因為含有月桂基硫酸鈉,已被證實會影響皮膚粘膜,長期使用也會增加罹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