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公安部關于印發《公安機關辦理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的通知
(公通字[2016]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公安局:
為充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知情權、監督權,有效化解公安機關政府信息公開行政爭議,公安部制定了《公安機關辦理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各地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及時報部。
公安部
2016年1月21日
公安機關辦理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為規范公安機關辦理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案件,充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知情權、監督權,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及其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公安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申請行政復議,公安行政復議機關應當依法受理。下列情形除外:
(一)因申請內容不明確,被申請人告知申請人作出更改、補充且對申請人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
(二)申請人要求獲取政府公報、報紙、雜志、書籍等公開出版物,被申請人未予提供但已履行告知義務的;
(三)申請人要求獲取已公開政府信息的原載體或者加蓋單位印章的復印件,被申請人未予提供的;
(四)行政程序中的當事人、利害關系人以政府信息公開名義申請查閱、獲取案卷信息,被申請人告知其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的;
(五)申請人申請公開信訪事項的處理信息,被申請人未予提供但已告知其依照《
信訪條例》的規定辦理的。
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被申請人未依法履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義務,直接申請行政復議的,公安行政復議機關應當依法決定不予受理,并告知申請人先向被申請人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
三、被申請人以申請公開的信息不屬于政府信息為由不予提供的,應當重點審查該信息是否為被申請人履行行政職責過程中制作或者獲取。公安機關履行刑事司法職能過程中制作或者獲取的信息、黨務信息,以及申請人以政府信息公開名義進行法律政策咨詢,或者要求確認相關行為、文件的合法性的,不屬于政府信息。
四、被申請人以申請公開的信息屬于內部管理信息為由不予公開的,應當重點審查該信息涉及的事項是否對外產生效力,是否對相對人權利義務產生實際影響。公安機關開展內部監督制作或者獲取的信息屬于內部管理信息。
五、被申請人以申請公開的信息屬于過程性信息為由不予公開的,應當重點審查該信息是否屬于討論、研究或者審查過程中制作或者獲取的信息。
六、被申請人答復申請公開的信息已經主動公開,并告知獲取方式或者途徑的,應當重點審查主動公開的信息與申請公開的信息是否相符,以及告知獲取信息的方式或者途徑是否準確。
七、被申請人告知申請人依照有關檔案管理法律、法規或者國家有關規定查詢的,應當重點審查申請公開的信息是否在申請前已經移交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
八、被申請人以申請公開的信息涉及第三方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為由不予公開的,應當重點審查被申請人是否書面征求了第三方意見。第三方不同意公開的,不公開是否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響。
九、申請入主張被申請人對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未予答復的,應當重點審查被申請人是否收到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申請人申請行政復議時政府信息公開答復期限是否屆滿,申請人是否就相同信息反復申請公開而被申請人曾經作出答復,或者是否因申請人的原因導致無法送達答復文書。
十、被申請人對政府信息公開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行政復議期間,被申請人無正當理由未提交證據和有關材料,導致相關事實無法查清的,被申請人依法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
十一、公安行政復議機關因審理案件需要,可以要求申請人提供或者補充證據。申請人提供的證據不成立的,不免除被申請人的舉證責任。
十二、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chl_26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