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是“最本真”的茶,它未經發酵,最充分的保留了鮮茶葉中的各種香氣、滋味和抗氧化成分
綠茶中的抗氧化物質主要為5種名字超級繞口的兒茶素單體,分別為兒茶素、表兒茶素、表沒食子兒茶素、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已經暈了……)。
相比于其它茶葉中的抗氧化成分,綠茶中的兒茶素分子較小,具有很強的還原性,往往能夠很迅速的與“有害物質”接觸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將它們清除。但正是由于這些小分子過于敏感,兒茶素單體以及綠茶中的咖啡因很容易對胃部產生較強的刺激作用,因此胃部常感不適以及對咖啡因過敏的人群最好避免大量飲用綠茶。
除了兒茶素外,綠茶中還含有類黃酮化合物和維生素C。類黃酮化合物不僅具有很強的保健功效,它還是綠茶湯的主要呈色物質——雖然綠茶是綠色,但由于大部分葉綠素不溶于水,所以綠茶湯主要的顏色是類黃酮化合物帶來的黃色,綠色僅占很小一部分。維生素C就不必多說了,每100g干綠茶中含有100-200mg的維生素C,也是綠茶抗氧化的重要來源。
常見的綠茶包括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太平猴魁以及安吉白茶等——是的,“安吉白茶”真的是綠茶,它之所以有個“白”字,是因為生產這種茶葉所用的是一種葉片顏色發白的特殊品種(也就是“患了”白化病)茶樹,但從加工工藝上來講,安吉白茶絕對是屬于綠茶的一種。
但是與綠茶相比,白茶中兒茶素、咖啡因這些刺激腸胃的成分會有少量的分解;同時研究還發現,白茶對幽門螺旋桿菌也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因此白茶比綠茶更加適合胃部不適的人飲用。常見的白茶包括白牡丹、白毫銀針等,它們的外表披滿白毫、色澤銀白灰綠、香氣鮮醇、滋味鮮爽。
“悶黃”就是在悶熱潮濕的作用下引起茶葉內部成分的輕微發酵,這種發酵使得黃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黃湯,但是這種工藝對茶葉抗氧化性的影響還沒有比較明確的研究。常見的黃茶包括君山銀針等。
由于發酵時間的長短可以隨意控制,因此烏龍茶的品類繁多:比如凍頂烏龍等屬于中輕度發酵茶,安溪鐵觀音等是中度發酵茶,而中重度發酵烏龍茶則包括武夷巖茶(大紅袍)等。根據加工工藝及發酵時間的不同,烏龍茶可以呈現出各種不同的氣味。
在發酵的過程中,兒茶素類物質在酶促氧化的作用下聚合成茶黃素、茶紅素和茶褐素等顏色較深的茶色素成分。
由于茶色素是通過氧化聚合生成的,可能很多人會認為紅茶的抗氧化性一定很低。
然而眾多的研究發現,茶黃素、茶紅素等色素成分表現出比兒茶素更強的清除自由基能力,而且能夠幫助調節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加之飲用紅茶基本不會引起不舒適的癥狀,因此對于各類人群而言,紅茶都是一種十分健康的飲品。
黑茶與其它的茶種有較大區別,它有一個環境中各種微生物參與的后發酵過程
微生物的參與不僅讓黑茶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風味,更讓黑茶具備了很好的解油膩、促消化、改善腸道功能的作用。隨著研究的深入,黑茶對穩定血脂、促進腸道健康的作用也逐漸得到了科學的驗證。常見的黑茶包括茯磚茶、普洱茶、六堡茶等。
茶葉是抗氧化的佳品,但不同的人群適宜不同的茶葉,不同的茶葉又有著各自特殊的健康功效,大家一定要選對適合自己的茶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