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系客服
2008.09.02
由于做獵頭的原因,我們接觸很多30左右經理人,發現他們在職業發展道路上往往有很多致命的問題。在30歲之前,他們的職業生涯表現很優秀,但從30歲到40歲這一段,很多人都在做職業的布朗運動,無規則的跳來跳去。我把這些歸納了一下,首先舉幾個案例。第一個案例。在《千萬別把自己當人才》中講的,一個30歲的人應聘到一個大集團的一個管理中心當副總經理,年薪在40萬。他在上任前找我做職業輔導,請我分析一下,這個大集團是讓他去革故鼎新還是力挽狂瀾,或者去沖鋒陷陣?我說這三個都不是,這么大一個集團,你去了以后第一要是學習的。后來經過輔導,這個經理人轉變了,詳情一會再講。第二個案例。這種情況比較普遍,我接觸了至少不下20位這樣30歲左右的人,很優秀的職業經理人。當我問未來的理想問題,他們都會這樣回答我。 40歲成為億萬富翁,50歲進政治局常委,60歲進聯合國協管全球。我都是一句話,說按你這樣的職業生涯規劃你去做,這一輩子你很可能是顆粒無收的。我見過一個小伙子就是典型。他1988年以全省第三考入北京某著名大學經濟系,,95年研究生畢業,畢業后進了一個半政府半企業的機構工作。用了5年時間做到業務處副處長,年薪達到20萬。這時候30歲剛過,開始職場布朗運動。布朗到現在10年了,收入還沒達到20萬,還沒有10年前掙得多。后來我就給他分析,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走法,30歲開始布朗運動,毫無規則的穿梭般跳槽。其實在我們看來,和這個小伙子一樣背景出身的人,走的都是這樣一種路徑,他很少有選擇的,就是這樣一種職業生涯。他就很奇怪,為什么像他這樣很有才華的精英人士會走這樣一條路徑?我給他們總結了六大職業瓶頸。第一個瓶頸就是心態不穩,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像剛才我舉的第一個,沖鋒陷陣、革故鼎新、力挽狂瀾的那一位,其實溝通不到20分鐘,他就立即變得非常謹慎、謙虛,開始拿小本記我說的入職以后六大準則。一會非常傲慢和自信,一會變的非常謙虛和謹慎,這種不穩定的心態其實與這個年齡段有關系。到了單位以后,這種不穩的心態表現在,要么過了頭盛氣凌人,要么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結果是事情都做不好,盛氣凌人做不好,小心翼翼也做不好。第二個瓶頸,僅聰明做事,并以此自居。他們做事上非常聰明、絕對夠聰明,但是做人上不夠精明,做領導他還缺乏智慧。所以在這個年齡段就自以為做事是一切了,并以此自居,討厭那些復雜的人際關系,好多30歲的企業經理人都這么認為。30歲左右的年齡段心態是與天斗奇樂無窮,與地斗奇樂無窮,等他與人斗的時候,就不知道怎么辦了;而且他們認為不應該跟人斗,就天斗地斗把事干好就行。他為什么會是這個樣子?他的心智還僅僅停留在做事層面,這世界上做事只是高端職場最基本的要求,最基本的層面,還有更高的層面他沒有錘煉。因為他年輕,即使有意的學,也學不會,這個年齡段他有意的學更高層面的事,如果他會學滑頭了,那更不行了。他必須經過這一段做事的錘煉,再到更高一段精明的做人,才能智慧的去做領導。但30歲的職業經理人還沒有錘煉的這一步,他還停留在最低的做事,但是他認為這世上做事就夠了,別的都不對。我見過一個200多萬年薪的經理人,級別做到大總裁的位置,世界級知名公司里面唯一一位非法國籍的委員。但是到了委員位置上干了半年就下來,后來我們倆見面一聊我就知道他僅僅停留在做事的層面上。我給他講,你就是一個最低層面做事的高端職稱,你很精明,你是高端層面里最低層面做事的人,你就是工程師!為什么讓你做委員這樣一個職位你就難受?因為你不具備這種做人的能力。所以他到大民營集團做到一個總監層面可以,但做到管理層就不知道怎么做了。我說主要原因是因為你層面太低,你就是工程師,你就是僅僅在做事的層面,你總看著管理層的人是混飯吃,你看不懂的原因是組成你的要素不同。你組成的要素,你就像塊木材一樣,你的耐高溫可能五、六百度。但管理層的人是塊鋼鐵,他需要更多復雜的要素組成,他耐高溫,要兩、三千度。你可能感覺到老板領導更是糊涂蛋,其實他能耐到兩、三萬度。他總覺得別人不行,并以此自居。如果他沒有意識到做人的因素,他永遠只是是高端職場里的最低層面。第三個瓶頸,以歷史英雄為偶像,并進行模仿。剛才講的30歲做到副處長的經理人,他拜陳獨秀。因為陳獨秀和他是老鄉。我說你要鬧革命時候,可以崇拜陳獨秀,那是革命家,當之無愧學習的榜樣。今天是創業時代,市場經濟,你崇拜他,所以你就這樣了,一直做布朗運動,沒飯吃,干兩天,在職場沒位置了。原因是什么?首先是教育的原因。在整個成長過程中學校的教育、父母的教育,都是劉胡蘭式的英雄典范教育。他的思想里根深蒂固的英雄不是建設的英雄,但今天的社會已經是建設時代。其次是他們為什么模仿這些英雄?起因總是這些英雄和自己某些特殊身份相同。舉個例子,出身條件特別差的,家上不起學的,他就特別以林肯為英雄,因為林肯當了總統。以拿破侖為英雄,可能是自己個子不高,他們總是找那些和自己特征或者缺陷相似的某些英雄人物模仿,學習。同時,他們往往把英雄精神層面的東西帶進職場。把特定條件下的英雄形象拿到市場條件下進行現實操作,英雄人物怎么做他就怎么做。所以大家會覺得這些人非常的迂腐,雖然他們往往只有30歲左右。第四個瓶頸就是受制于成長的背景,拒絕改變。我接觸過一個很有名大學的書記,他是上大學讀研究生,最后奮斗上來,當上大學黨委書記。他說自己的孩子特別叛逆,就是不學父母的專業,覺得這種成功沒有價值。他非要從第一層做起,重新打造自己的職業生涯道路。我說原因就在于父母給他灌輸了一種“人要自尊、要獨立,獨立自主“的思想,其實正確的方法是你要告訴他人既要獨立自主,更要有外圍資源,你沒告訴他。現在他要自主,你要讓他按你的思路走,這就等于你自己否定自己的教育。大多數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能超越出自己的背景。如果能超越出去,要么往好的方向轉化,要么往壞的方向轉化。但是大多數人都沿著父母或者從小受的教育劃定的路線一直走下去。比如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經理人他頭十年在職場大多都走得非常順,但30歲左右就開始布朗,就開始無規則運動。為什么呢?就是父母教育他做事的一個道理,工程師的做事方式。結果他在頭十年最基礎的就是做事,他會,一旦做過“工程師階段“,往高層面走,就沒人指導他,就越出了他的文化背景。更重要的是時代變了,你的父母、老師教你的那一套已經不管用了,失去規則指導的經理人就開始布朗了。還有重要的一個因素是被“三十而立“的老話僵化了、不改變了。第五個瓶頸就是目標多元化,不能夠專心。從職業生涯來說,30歲是狂妄的年齡段。小孩少兒期是幻想階段,少年期是狂想階段,成年期30歲左右就變成一個狂妄階段,40歲中年期就變成沉靜階段,到晚年期就50多歲,這個時候叫等待階段,等待退出歷史舞臺,安享晚年。到六、七十歲這人就活在老年期,他只對健康感興趣。人活在世界上,有社會評價體系,自我評價體系。社會評價體系里面有三個目標:榮譽、權力和財富,所有的東西無論如何追求都會到歸結到這個三個方面,三個坐標。一個年輕人往往同時追這三個目標,所以他40歲要成億萬富翁,50歲成為政治局常委,60歲協管全球,這三個目標全有了。其實人活在社會評價體系當中就這三個追求。而健康、快樂幸福都是自我評價,不是社會評價。所以每個人都在社會評價驅動下,進行自己的社會行為和職場行為,而自我評價從內心來驅動。這三個坐標軸,有不同的規則。有的人就是因為往三個方向同時奔,每天早上起來,在權力這個山上奮斗奮斗,中午又到榮譽山上跑上去,晚上到財富山上跑一下,最后我說這類人要死在山谷里面。后來有年輕人給我講,你說的不對,他要用十年爬財富這座山,用十年爬權力這座山,再用十年爬榮譽這座山。我說這樣做也可以,但最終你還是成不了大事。為什么呢?這三個山的游戲規則是完全不同的,同時換山是有成本的。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后來出事的副省長,副部長原來都是大學教授,因為他們習慣了學術這個規則,老想做學問。所以任何一個人這一輩子你三座山來回爬,一般的都容易出事,三個坐標軸不能相交,一相交就出事,目標多元。所以30歲的人如果能明白這一點,三座坐標軸是不能相交的,而且三座山是不可能同時爬的,那你這一生當中很有可能了不起的職業前景。如果到40歲你還明白這一點,那你這一生當中一定是一事無成的。第六個職業瓶頸就是難耐恐懼和誘惑。現在的社會是變革的時代,誘惑太多,人在職場上耐不住外界的誘惑,偏離了原來的目標。在追求自己目標當中,很容易把外界的困難和危險信號放大,最后引發內心的恐懼而退怯。所以30左右的人,往往停留在構建偉大的戰略層面,就是打不響一場具體的戰斗。結論,就是要避免前面所講的6個瓶頸。人一生就是要心態平和而充滿激情。人生無論創業還是工作,其實就是一種生活方式,這種人生的生活方式從創業角度來講有六種。第一種是沒有夢想的生活方式,這種人是死氣沉沉的。第二個是有夢想的生活方式。第三個是有夢想加激情的生活方式。第四個是有夢想加激情而且能持續的激情。第五個是有夢想加激情能持續達到成功(階段性的成功),每個人的成功都是階段性的,這是正常人的現象。第六個是對中國來說,在剛剛變革的初期,規則還沒建立起來的時候還有一種生活方式,就是冒險和大膽。這六種生活方式決定每一個人的選擇不同。戰爭年代選擇的都是革命家,市場年代選擇的都是創業家。這就是時代精英選擇的生活方式,為什么是這樣?大的文化和環境決定了你為什么活著,小的文化和環境是你選擇怎么活著。整個世界都在改變,對精英來說趕上了很好時代,趕上一個自己開創新事業的時代,開創新事業需要平和的心態加上夢想和激情,而且是持續的激情。(文:景素奇)
微信登錄中...請勿關閉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