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體凝聚力和良好班風的必備條件。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通過班級文化建設來進行班級管理,是初中班級管理的一條有效途徑。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十分重視班級文化建設,班集體由此煥發出無窮的力量和生機,充滿了青春的朝氣和活力,學習的效率大大提升,各項活動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班級文化最大可能地成為了塑造學生心靈的棲居地,
學生把班級當成自己的“家”,班級文化成為我們班級所特有的靈魂,班級文化建設成為形成我班良好班風的載體和平臺,更為學生提供了發展個性的園地。
班級文化建設是形成班集體凝聚力和良好班風的必備條件。要使班級建設開出燦爛之花,主要靠的就是形成一套有序、有理的文化體系。班級文化,實際包括表層的物質文化如:班級活動環境、設施、班級管理目標等,中層的體制文化如運轉機制、班委會建設、行為規范等,深層的精神文化如班級精神。
人總是在一定的文化環境熏陶中成長起來的。實踐表明一個學生在學校的成長離不開班級的精神文化、環境文化和管理文化等, 不同班級間的個性特征更反映了各班級間發展水平管理文化的差異。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努力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已成為我們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和促進學生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班級是一個團體,讓學生在團體中學習、生活,感受世界的美好,人情的溫暖是班級建設的宗旨。
自學生入校以來,我就有意識、有目標的引領學生,開展了一系列的班級文化建設活動,例如,每周的板報設計及內容更換,班級的書柜裝滿了各種圖書,還有各種活動的評比展臺等等,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探索,我認為,根據學生特點、
通過班級文化建設來進行班級管理是班級管理的一條有效途徑。通過近兩個學期的班級文化建設,我們班級文化建設情況如下:
首先精神文化建設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內容,它是一個班級的本質,是個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應,并具體表現在班風、學風、班集體輿論和班級人際關系等方面。在工作中我則通過對班級精神文化的優化提高每個學生的素質。
一個班要有自己的精神面貌也就是班魂。這種精神面貌要在班級成立之初有意識地培養,并逐步讓學生了解和接受,最后根植在全體學生的心里。因此在學生來校之初,我就把“校園生活,快樂充實每一天”“珍惜光陰,努力學習”“自強、自立、自尊、自信”等理念灌輸給學生,抓住一切機會給她們講解這些理念的含義,引導她們在實踐中慢慢培養并形成這種班級精神。在一年多的班級建設中,我們班積累了豐富的精神財富:把“拼搏進取,勤奮篤學;自強獨立,創造輝煌”作為班訓班級目標為:做最優秀的自己。我把“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作為班主任宣言;把:“誠實做事,誠信為人”作為工作準則。
我們班的精神文化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增強班級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和團隊精神,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把班級的環境文化建設作為班級文化的助推力, 在入學初,我就帶領學生布置好班級的“硬環境”, 教室,是一個班級活動的主要場所,因而必須首先完善教室的設施、美化教室的環境。“班級外表”包括班級中人和物的清潔和整齊,門窗、桌凳整齊,座位安排得當,并在窗臺和黑板兩側擺上各種鮮花,教室里溫馨美好,養人眼目,愉悅心情。同時我還關注學生自身的外表形象的規范教育,專人監督檢查同學們的儀容儀表等,不抽查學生在教室也體現出了本班文化建設的特色。
第三、管理文化 班級管理工作直接關系到整個教學計劃的實施,學生個性心理、道德情操的發展影響著學生基本素質的提高,如何有效地進行班級管理,是我在教育工作中關注、探索的焦點。建立良好的班風、學風,創造優良的育人環境,為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形成“以自我管理為主,以他人管理為輔”的管理模式,我特制定本班班級管理制度。
班級管理以“積分制”的形式來彰顯個人的積效。通過“周小結、月總結,期總評” 對月結差的學生給予適當處罰并教育改正,對期總評差的學生制定整改計劃并報德育處處理,對優秀的學生報學校進行表彰并號召全體同學學習。
以上就是我們的班級文化,我的學生成長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