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青年”這個詞是去年新興的詞匯,是繼“空巢老人”之后給社會上的某些青年人定義的名稱。最近在網上被某些媒體重新提及。有一瞬間心里一驚,之前自己也屬于這“空巢青年”,但是由于不堪重負,還是逃離大城市回到了家鄉的小城市。有人說“空巢青年”就是單身狗給自己找的冠冕堂皇的標簽,其實不然,兩者完全不同。單身狗是自身原因導致的沒有另一半的狀態,而這些背負“中國式寂寞”的年輕人則是主動選擇遠離家鄉,在異地他鄉的大城市獨自打拼的這群人。他們有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卻主動選擇了獨居。在工作之余的事情就是在獨居房上網、玩手機、打游戲,對交際的事情都不積極,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個人做,似乎時刻被孤獨和寂寞籠罩。這種狀態其實和“空巢老人”無二,只是年齡階層變年輕了,其實是很可怕的現象。
當一批又一批大學生畢業涌入大城市,他們給這個城市帶來的貢獻遠比想象中多得多。但是反過來,人口的大量涌入只會讓這個城市超負荷,城市所回饋給年輕人們的生活條件卻越來越差。我們知道,現在就連二三線城市的房價都被炒的讓人負擔不起,更別說是這些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們。這些人經常白天出入高樓大廈,晚上卻只能回到廉價的出租房或者單身公寓。雖說如此,但是這些人還是不愿意回到小城市去,因為習慣了大城市的便利生活,加上對夢想的期待,更加讓他們選擇堅持守在這里。
一年前我在某個大城市做一份媒體工作,一年中輾轉租房4次,來回搬家讓我一個女生心力交瘁。每天的行程就是單位和出租房的“兩點一線”,即使周末有時間也不愿意出去交際,生活真的非常空虛。有人說,那你為什么不去談戀愛,擺脫單身不就好了,我覺得那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先不說現在很多人寧愿被單身也不愿意遷就另一半,即便是有對象的人也不見得生活有多豐富,(之前看到過這句話:一個人是寂寞,兩個人是兩倍的寂寞)這里最根本的問題還是生活不夠充實,選擇面太窄,加上工作壓力大導致的精神疲憊。在我看來,這些“空巢青年”急需要改變生活方式,在工作之余充實和豐富自己的生活,可以選擇讀書來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可以走出去多交交朋友,擴大自己交際圈;可以加入各種興趣組織,擴充自己視野;也可以自己多出去旅游,放飛自我。總之,每個人可以做的事情很多,重要的是要用心去想。
雖然好多人現在呼吁逃離北上廣,但是不可否認北上廣仍然是很多人的追求。詩和遠方是所有人的夢想生活,但是夢想還是基于現實生活的夢想,當你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肯定沒心思談什么夢想,首先解決的是生存問題,當生活有了保障,你才會去考慮精神層面的享受,所以說在你沒資本談論夢想前,還是先談論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