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眾號攝影師曾在2017年4月份以《河南農村有座古石橋:竟能兩次通過180噸以上載重卡車》對古賢老石橋進行報道,將近一年后,攝影師于本月上周日對古賢老石橋進行回訪,當地目前正對古賢橋附近的河道(橋梁)進行維護整修。
據橋旁“修橋記”碑載,古賢北原無橋梁,人們過河往來,皆依河中央石跳躍而過。明嘉(靖)隆(慶)以來,河水暴漲,夏秋之季尤甚,行人車輛過河十分困難。
天啟元年(1621年)知縣楊樸來湯就任,遂議于此建橋,召士紳村民,募捐財貲,“冬春募化,夏秋輦石”,于天啟二年(1622年)開工筑橋,至天啟四年(1624年)完工。此橋“南北長十五丈,東西闊二丈五尺,欄桿四十二架(今不存)……”是一座大型弧形石拱橋。
古賢橋橋墩之上起券,外券有券臉石,中孔十五塊,正中龍門石上下游方向均雕有龍頭,下游龍頭爪下抓寶珠,其余券臉石表面陽刻兩道弧形裝飾線,白灰粘縫并鑲嵌有鐵板。
拱券之上有護拱石一道,厚15厘米,伸出外券石
兩次孔外券用十一塊券臉石砌筑,券拱上有護拱石一道,護拱石之上有蹬券三層,再上為橋面石。整個橋面略呈弧形。
1983年4月,中原油田指揮部聘請有關專家勘測得知,該橋結構嚴密,耐壓性強。在4~7月間,兩次通過180噸以上載重卡車,橋面未加任何減壓物資,仍安然無恙。
當地傳說,該橋的奇特之處是三個橋拱均為全圓拱,在河床下面還有半個拱券與橋上的拱券構成一個全圓拱,這可能也是該橋抗壓力強、負載能力高的主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