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從本研究的結果來看,我國網絡教育學院的教學平臺及網站建設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網上教學環境已經形成規模
1999年,我國首次在4所普通高校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時,網絡應用水平是很低的。經過這些年的努力,網絡應用水平正在大幅度提高。在調查的53所學院中,單純利用網絡發布教務文件信息、只提供課件共享點播的學院,不到10所。大多數網絡學院都在網上提供了答疑、網上交流等學習支持服務,從而加強了教師與分布在各地的學習者之間的互動,增進學習者的學習效果,使我國利用網絡的學習走入了新的發展水平。正如東北農業大學網絡教育學院介紹中指出:學習者“對于實時授課的依賴性逐漸降低,基本上實現了基于互聯網的多層次學習”(東北農業大學網絡教育學院,2004)。
第二、適合自主學習的網上教學平臺正在豐富和完善
網上自主學習模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網絡教育學院接受和應用,一些學院在實時授課的同時,積極探索和鼓勵學生采用網上自主學習方式學習。一些能夠突出網上教學優勢的功能得到采用,如學習自測管理、網上作業提交、作業評分管理、網上選課、分學科分課程的答疑等等。這些功能的應用,使網絡教育不僅能夠發揮信息技術在知識傳播方面準確、快捷、交互性強、易于存儲等優勢,而且能夠發揮信息技術在組織和管理方面的優勢,為網絡教育不斷提高質量和擴大開放度創造了條件。
第三、注意到與普通高校常規教育資源相融通
利用普通高校本身的辦學優勢,可以提高網上教學平臺和網站建設的質量,降低成本。一些院校在這方面的有益的嘗試,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案例。例如,廈門大學網絡教育學院等13所大學,通過網絡學習平臺,把本大學的數字圖書館向網絡教育學院的學生開放,這無疑是對學生學習的巨大支持和幫助,也為遠程教育建設圖書資源減少巨大投入提供了可行方法,還可以使遠程教育學生與大學本身產生良好的歸屬感。這對于大學發揮建設終身學習、全民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知識組織核心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盡管我國普通高校網絡教育學院已經取得了突出的進展,但一些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第一、網絡教育學院之間在網上教學平臺及網站建設方面的不平衡
從網絡教育學院的網上教學平臺及網站建設可以看出,有的網絡教育學院能充分利用網上教學的優勢,網上資源優質,并且豐富而多彩,同時通過網絡技術,給學習者提供全方位的學習支持服務。而有的網絡教育學院的網站難以進入,缺乏良好的遠程支持服務,造成的結果只能是仍然依賴面授,網上教學的優勢難以發揮。
舉例來說,在幫助學生了解網上學習中,網上人大的經驗值得推薦,該網站和平臺為注冊和非注冊學習都提供了學習內容,使沒有注冊的學習也可以通過學習體驗,參加到網上學習中去。但仍有一些網絡教育學院不能通過互聯網和相關大學的網站找到,或不能通過網絡獲得學習選擇的有價值信息,這對于開放教育無疑是一大缺陷。同時一些網絡教育學院的介紹、網站設置等,從學習欄目放置的位置、到內容、到語言都沒有能夠體現努力滿足學習者的需求,引導學習者高質量和有效完成學習。有的網站內容過多、過雜,好像一個綜合性網站,影響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集中。
第二、仍然存在著“為技術而技術”的現象
學習平臺的功能不是從學習者的需求出發,從滿足學習者需要而設計的教學過程出發,而是從技術能否實現出發,結果是,技術上實現了,但可能沒有學習者使用。這在網上教學平臺功能中也能部分地反映出來。例如,在網上教學平臺中,缺乏讓教師自己開發網上課程的功能,難以讓教師的知識和經驗與網上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建設了網上工作組,但關于課程的學習卻幾乎沒有教師和學習者使用。
第三、深層次的網上教和學的研究不夠
國際上的網上教學研究非常重視通過科學研究,增進實踐。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教學設計的結構越好,交互的要求就會越低(薩巴,2003);網上學習的積極參與者與旁觀者的學習成績相差不大,但是,不參與和很少參與網上討論的網上學習者獲得的成功機會很小(泰勒,2004)。這些結論都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同時,我們也需要加強這類科學的實證研究,以提高網上教學的實踐。我國的一些研究結果也需要受到重視,如上海交通大學關于答疑方式的探討。目前的答疑方式與教學材料很少相關,網上答疑多數是教師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很少被引導,因而也不會對知識的獲取和建構產生較大的作用,也不可能促進形成較好的網上學習社團。一般說來,減少答疑可能降低成本,特別是減少實時的答疑。上海交通大學通過研究,采用技術手段降低了重復答疑,讓學生感受到了技術的優勢。
幾點建議
我國普通高校的網絡教育在教學平臺及網站建設方面已經上了一個新臺階,從網上發布信息和共享資源為主,走向了利用網絡輔助教學過程為主,一些學院已經開始進入了基于網絡的學習,網絡的優勢正在遠程教育的實踐中得到發揮。
但是對網站建設及教學平臺的應用還有待深入。在此,我們提出以下幾點供參考的建議:
第一,教育行政部門帶領專家和實踐者,通過深入研討和交流,推廣使用與應用緊密結合的平臺,完善現有的網上教學平臺;
第二,明確提出所有網絡教育機構都應該利用網絡發布信息,建立學院與學生之間的網絡聯系,盡快使我國普通高校開辦的所有網絡教育實現利用網絡開展教學過程支持服務,提高辦學質量;
第三,有關學院實質性探索,實現普通高校優勢資源與其網絡教育共享,實現根據學習過程的需要分步驟、模塊式地建設和完善平臺功能,建設一個、應用一個、用好一個。真正實現教學平臺促進學習者學習質量的提高,通過資源共享,降低辦學機構成本,提高效益。
感謝
本研究是“網上教學平臺的比較研究”課題的部分結果。感謝裘槎基金會資助王珠珠副教授作為訪問學者,在香港公開大學遙距及成人教育研究中心合作進行這一課題的研究。
作者簡介:
王珠珠,副教授,教育部電化教育館副館長(100031)。
張偉遠,博士,研究員,香港公開大學遙距及成人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