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要過于迷信“辦公室兵法”
目前,探討職場人士人際準則、做事準則和人生職業發展規劃的書籍與文章很多,很受年輕干部熱捧。客觀地說,其中不少高論也是很多職場人士多年豐富人生閱歷的結晶,有些體察入微,對人心、人性及職場規則、世俗文化有著深入、獨到的認識,瀏覽一下,體味一番,對于年輕干部增加社會知識,提高人際交往和處理公共事務的技巧,填平學校與機關、個人與社會之間的規則與習俗鴻溝,的確有些啟發。但是,這些所謂的“辦公室兵法”也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一是商業氣息濃厚,具有惟利是圖的色彩,視人人為交易對象,誘導人們處心積慮地榨取別人的可利用價值,充滿著偽善和別有用心的機巧心態。如果浸染過深,就會喪失人性中誠實、誠懇、仁厚的良善成分,不僅惡化單位良好的風氣,誘發和加劇惡性競爭,而且也會令人自遠甚至自棄于眾,聰明過頭必將反被聰明誤。因為處處企圖占盡別人便宜的人,就是別人的敵人。
二是其在黨政機關的適應性也很有限。這些所謂的“辦公室兵法”大多源于商業性公司,他們的人員流動很快,晉升條件往往單純地依據利潤指標和市場占有額度,更多地取決于上層領導的信任和偏愛程度,具有賺一把就走、一個圖謀得逞就高升的投機色彩,而往往容易忽略個人品行、職業信用、同事口碑、公眾評價等因素。但是,在黨政機關,用人標準則更為綜合化,人員流動頻率不高,流動規模不大,不少人會在一個單位工作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乃至直到退休,這就從客觀上降低了那些套現的、投機的技巧的效用,更注重“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更看重人的基本素質、良好人品和合作精神、奉獻精神,個人職務晉升除了看學歷、資歷、工作績效等硬條件外,還要綜合參考領導評價、同事推薦、群眾評議、公眾口碑等軟條件。重機心必薄德,一個太講技巧的人,也會很容易令人懷疑其真實的面目,而這對于年輕干部的成長是不利的。因此,年輕干部對于“辦公室兵法”可以學,但不可以濫用;可以信,但不可以迷信。
二、不要刻意追求超過年齡和資歷的成熟
成熟是成長的重要標志,也是在職位上晉升的重要條件。所謂成熟是指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外在環境的契合,具體表現為一個人的心智同他的年齡、受教育程度、社會與生活閱歷、工作環境等因素比較一致,在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上表現得比較得體、相宜,個人的心理適應性良好,人際關系較為融洽,心理上較少障礙,工作上較少難以克服的困難。年輕干部心理上比較單純,人際關系上欠老道,處事方法上不夠穩重,考慮問題不夠周到,情緒上不夠穩定,熱情強于理性,等等,這些都是局限和不足。但是,辯證地看,這些又都是年輕干部的優勢。正因為存在這些局限和不足,年輕干部才會對事業有強烈的追求,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才有可能。假若在這個年齡階段產生了像中老年一樣的成熟,對事看透了,對情分看淡了,對自身的發展看到頭了,就很容易對工作喪失熱情,對同事喪失真情,對信仰和真善美的追求都會喪失激情。那么,這樣的所謂成熟無異于就是一個年輕干部職業生命的夭折。
現在,許多年輕干部都怕別人說自己不成熟,因而都會刻意地追求成熟,甚至偽裝成熟。為了怕別人說自己傻,擔心工作上吃虧,就想方設法推脫工作,還自以為得計;為了怕擔責任,對于一些創新性的工作、難度大的工作、復雜程度高的工作,總是刻意回避,不敢嘗試,唯恐出錯;為了怕別人說自己不老練,與人交往總是遮遮掩掩,故作高深,云山霧罩。殊不知,這些所謂“成熟”的表現就會給人留下偷奸耍滑、難當重任和為人虛浮、不誠懇的印象,對于年輕干部的未來發展是很不利的。再則,年輕干部擁有了與其年齡和閱歷不相稱的成熟,會被人認為是陰險。因此,對于年輕干部來說,自然一些,坦誠一些,甚至單純一些、簡單一些,多一分理想和激情,多一些探索未知的勇氣和闖勁,即使是出一些錯,只要不是品質性的錯誤,于別人而言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對自己則更是一種難得的經歷與財富。如果處處設防、畫地為牢,也可能不會犯錯,掩蓋住不足,那么也不可能得到應有的鍛煉和提高,自然也會影響未來的發展。也就是說,對于事要不怕出錯,就怕不長記性。對于人,不要因為傳言中和現實中人際關系的復雜就放棄真誠、善良的為人準則。事實上,人際關系確實有其復雜之處,但如果以復雜對復雜,只能會無限復雜;而如果以簡單對復雜,倒可能會化繁為簡,所謂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三、多勞少得比少勞多得或不勞而獲會有更大的回報
年輕干部一進入機關,教他們學聰明的勸告很多,許多人也以少干工作、不下苦功、多得好處自以為得計。但是,這樣一種價值觀主導的結果就是,大家盡量少承擔責任,多獲取回報,甚至不勞而獲,不承擔責任。長此以往,單位事業就不能發展,甚至難以正常運轉。由此,單位也自然產生了一種新的抑制和調節機制,那些聰明人只能得逞于一時,當他們顯露自己的聰明時,也就暴露了他們品質和作風上的缺陷,自動降低和減損了對單位的價值,如同在透支價值和信用,他們先期可能會多得到一些實惠甚至職務晉升上的機會,但是,在中后期則會喪失更多更有價值的利益和職務發展機會。因為一個對單位沒有價值或只有很少價值的人,必將會被單位所拋棄。這不僅是用人的正確導向問題,也是單位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以及單位絕大多數成員維護自身根本利益的必然選擇。而那些勇于承擔責任,多付出少索取的人,如同在不斷地進行價值和信用的儲蓄,他們在能力提升和職業發展中往往具有后發優勢,發展更平穩,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大的成就,總體看,他們的綜合回報要超出那些聰明人。
從顯而易見的道理講,人們討厭那些處處都想占便宜的人,當人們無奈地給予他們一些小便宜的時候,實質上從心里也同時給他的利益回報劃了底線,不會再給他們更有價值的回報。而對于那些勇于任事,不計得失的人,人們會最終用最有價值的利益回報他。這一點,在用人日趨科學、民主、透明的情勢下,更是如此。因此,年輕干部進入職場,多干一些工作,多付出一些辛勞,少計較一些得失,不去處心積慮地追逐一些蠅頭小利,任勞任怨,著眼長遠地積累資歷、積累能力、積累政績、積累美譽度,就會為長遠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也就是說,年輕干部的職場生涯如同吃甘蔗,從根上吃,味道會越來越淡;從中間吃,人生的幸福體驗就很短;從梢上吃,則會滋味越來越甜。
四、與人為善,人人都是靠山;趨炎附勢,可能誰也靠不住
現在不少的年輕干部都很“精”,都知道人際關系很重要,往往很熱衷于取悅領導,目的很明確地找靠山。很多人相信,找到一個可靠的靠山,勝過個人奮斗二十年。但是,從實際來看,這種情況也存在,不過其幾率也高不過買彩票中頭獎。找靠山或許能走上個人發展的捷徑,但也極可能會讓人誤入歧途。找靠山也是有風險的,一是你自己要夠資格,否則,不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質,沒有扎實做事的作風和能夠成事的能力,你不過是一個一無所長的累贅,沒有人會讓你靠;二是靠山也可能是冰山甚至是火山,一旦冰山消融、火山噴發,你也會并遭其殃;三是曲意地攀附少數人,容易犯眾怒,遭受多數人的疏棄,長遠講是得不償失。畢竟用人注重公論已經漸成趨勢,年輕干部在謀劃個人的長遠發展時,不能目光短淺。
對于年輕干部來講,在單位重視處理好人際關系尤其是與領導的關系,這是很必要的,也是一種素質和能力。但是,物極必反,過猶不及。過于注重人際關系的功利性,總是企圖在人際關系中牟利,就會顯得庸俗可憎,遭人鄙薄。因此,對于人際關系要堅持“三忌”:一忌過于勢利。“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過于勢利,不僅得不到尊重,最終也會失去領導與同事的信任和根本的支持。二忌以鄰為壑。單位的人際競爭不可避免,但要堅持公平競爭,不可不擇手段,要知道,惡意的行為必將招來更為惡意的報復。同時,既要勇于參與競爭,也要善于合作、尋求雙贏。見到榮譽要爭,見到好處也要分,或者也要知道讓。很多時候,善意會得到更大善意的回報。三忌見利忘義。喪失了利益會失去很多,喪失了道義很可能會失去一切。為得到一點實惠而污損名聲和品行,不僅是道德修養不夠,也是智力欠缺。好的人品和口碑通常比一時的得失更重要。
另外,還要“三記”:一記尊重老同事比尊重領導更重要。因為你離領導很遠,離老同事很近,同領導套近乎,你既缺少資格,也缺少條件,你的表現好壞,通常領導很難直接感受到,往往要通過老同事來了解。如果一味眼睛向上,巴結領導而忽視老同事,搞所謂“遠交近攻”,就會一人親而眾人毀,一人種樹十人拔,勞而無功。二記多做舉手之勞,勿以善小而不為。別人有求之事、利于別人之事,自己不妨多做一點,這實際上是在往自己的人情信用卡上存錢。三記不要厭煩小事,那會是將來獲取做大事機會的機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剛進入一個單位,不可能讓你承擔什么大事,把分派給你的小事做好,甚至自己主動地攬一些小事做。當單位很多事都需要你甚至依賴你的時候,你自然就變得重要了,你的發展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年輕干部成功的一路不止一條,當大家都在思謀著走捷徑、以巧取勝的時候,也無異于在擠獨木橋;而采取“笨辦法”,憨厚一些,踏實一些,干好一些,或許能以迂為直,更容易獲得成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