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大漢王朝》之四十六:荊州得失

欒氏春秋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圣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赤壁之戰以后曹操、孫權、劉備三家三分了荊州,這個時候,劉備就上表朝廷,推薦孫權領徐州牧。孫權也同意劉備領荊州牧,雙方的關系非常好,孫劉聯盟進入了充滿陰謀的“蜜月”期。


孫權嫁妹妹

  孫權嫁妹妹是陰謀嗎?《三國演義》說是,而且說這主意是周瑜出的,結果呢,弄巧成拙,周公瑾賠了夫人又折兵。這是演義,事實是什么樣的呢?據《三國志》的記載是這樣的:“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什么意思呢?就是劉備拿了江南四郡以后就上表朝廷,推薦劉琦做了荊州刺史,后來劉琦病死了,于是荊州集團這些人就推舉劉備做荊州牧。這個時候劉備的力量強大了,孫權也逐漸地感到了畏懼,因此把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以便鞏固孫劉聯盟。 

  這里面至少有三個問題。第一是年齡問題,劉備當時多少歲呢?49歲,孫權的妹妹多少歲?19歲,年齡的懸殊是很大的。


  第二點是性格問題。孫權這個妹妹叫孫仁,她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里面,又嫁給了劉備這樣一個人,她是江東第一小姐,荊州第一夫人,脾氣恐怕是比較大的,史書上的說法叫做“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就是她的作派和孫策這些人一樣。據說她嫁給劉備以后隨身帶了很多女兵,這些女兵都拿著刀在她的房門口站崗,這個劉備每次到他太太的房間去的時候兩邊都是女兵拿著刀,我都不知道洞房怎么入的,史書上的說法是先主“衷心常凜凜”,寒風凜冽的“凜”,就是感到一股寒氣從脊梁背上升上來,為什么會這樣呢?胡三省注《資治通鑒》的說法是“恐為所圖”,就是隨時都害怕孫小妹做什么動作。


  所以就有第三個問題,他們關系如何。關系如何呢?劉備方面很緊張,據《三國志·法正傳》,諸葛亮后來回憶起這段往事的時候說了這么一句話,他說:“懼孫夫人生變于肘腋之下”,就是隨時都提防著孫夫人要在劉備集團內部搞政變。劉備自己也很緊張,他采取的辦法是什么呢?讓趙云來擔任他的內政部長,幫他管這攤子事,因為趙云這個人嚴重,“嚴重”就是很嚴謹,很持重,是個很穩重的人,很讓人放心的人,把趙云調過來看住他的這位太太。那么現在看起來,劉備、諸葛亮的擔心不無道理,建安十六年劉備入蜀,劉備一入蜀孫權就派了一個船隊去接他的妹妹,他妹妹也愿意回東吳去,而且準備劫持劉禪,把劉禪也帶走。幸虧劉備、諸葛亮早有安排,所以趙云來了一個截江奪阿斗,才總算是把這位未來的皇太子給奪回來了。這個事情雖然當時是記載在野史里面的,但是《資治通鑒》采用了,也就是司馬光也認為這個事情恐怕是真實的。


  那么我們現在的問題是,這個孫小妹或者說這個孫夫人回東吳的時候要把劉阿斗隨身帶走,這是孫權的指使呢,還是孫小妹的自作主張呢?這個就不知道了,如果是孫權的指使,那就是蜜月陰謀;如果是孫小妹的自作主張呢,那我們就得承認她是巾幗英雄。事實上后來很多人對于這位孫小妹評價也是頗高的,你想一個女人出于她哥哥的政治事業的需要嫁給自己未必愛的一個男人,到了對方的這樣一個軍營之中,如入無人之境,毫無畏懼,反倒把對方弄得是“衷心常凜凜”,劉備這樣一個英雄見了她都一股寒氣升上來,這樣的女人好生了得啊!是不是女中豪俠?而且她雖然最后也沒有帶回阿斗,她總算也沒有丟了臉面,還是很體面地回到了江東,所以我們得承認她是一個女中豪俠。但是我們同時也要指出,作為一個女人,她是不幸的,她嫁的不是她愛的人。


  孫小妹的婚姻是不幸的,孫小妹要劫持人質這個做法在江東也已經是下策,因為江東方面原本是要劫持誰做人質的呢?劉備,這就牽涉到我們要說的第二件事情,周瑜出狠招。建安十四年劉備到了京口,就是現在的鎮江,也就是當時孫權的治所,來向孫權借地盤,借什么地盤呢?江陵,這就是后來人們所說的借荊州。孫權到了京口以后,周瑜就寫了封信給孫權,說劉備這個人不是尋常人物,天下梟雄,而關羽和張飛,熊虎之將,這樣三個人弄在一起,絕不會心甘情愿地受我們的指使和指揮。他說因此我建議將軍把劉備遷到吳縣,就是現在的蘇州,在吳縣把他軟禁起來,給他修很多的好房子,給他配備很多的美女,給他很多好吃好玩的東西讓他聲色犬馬,花天酒地,消磨他的斗志;另外把關羽和張飛兩個人把他拆開了,再各派一個像我周瑜這樣的人去當這個張飛和關羽的領導,帶著他們去打仗,這就天下太平了。這是一個狠招啊,但是周瑜的這個招它是不現實的,為什么說不現實呢?說你軟禁劉備做不做得到?做得到,因為劉備是只身一人到京去見孫權的;但是你把劉備軟禁起來,你還要去指揮關羽、張飛?這個異想天開。


  那么周瑜這邊呢,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周瑜看軟禁劉備不了,自己來到京口對孫權提出三項建議,就是奪蜀、并張、聯馬,什么意思呢?就是奪取蜀郡,吞并張魯,聯合馬超。這個主意表面上看起來是對付曹操的,因為周瑜最后說的話是“北方可圖也”,但是它是什么呢?它是明功曹操、暗算劉備,你想想看,如果周瑜的這個計劃實現了,蜀郡拿下了,漢中也拿下了,還聯合了關中的馬超,那么等于說是西部地區歸孫權了,江東的東部地區也歸孫權了,劉備夾在當中真成三明治了。何況我們也不知道這個周瑜去進攻蜀郡的時候,會不會打到一半的時候調轉槍口來對付劉備,因為在江東集團周瑜是堅持要干掉劉備的。


  這個計劃孫權批準了,周瑜就回去收拾行裝,回江陵去收拾行裝。但是他走到巴丘,就是岳陽的時候,一病不起,病故了,享年36歲。周瑜臨終的時候給孫權上了一封表文,兩點,第一,推薦魯肅繼位;第二,再次提醒孫權,我們的主要敵人是曹操和劉備。周瑜的原話是:“曹公在北,疆場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虎。”現在劉備在我們旁邊,我們就像養了只老虎似的,所以周瑜是至死都念念不忘要干掉劉備。我們知道赤壁之戰以后,江東集團內部由于政治路線的不同開始有了分歧,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以周瑜為首,我們稱之為吞劉派,還有一派以魯肅為首,我們稱之為聯劉派。就是周瑜是主張盡快干掉劉備,而魯肅主張還要聯合劉備,周瑜和魯肅是好朋友,但是他們現在政見不同了。然而周瑜臨終的時候依然推薦魯肅繼位,這在周瑜應該說是大公元私,不以私見來影響關系。


魯肅借荊州

  周瑜去世,魯肅接位以后,就向孫權再三地提出來,要把江陵也就是南郡這個地方讓給劉備。最后孫權也接受了魯肅的建議,這就是歷史上大家耳熟能詳的“借荊州”。但是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


       第一,劉備并沒有要整個荊州,他也要不了,因為荊州的北部南陽郡和南郡的襄陽在曹操的手上,怎么能夠借?江夏郡在孫權的手上,也沒有借。所以最多只能說劉備借江陵,或者說劉備借南郡,他要的只是這塊地方。而且江南的其他四郡,長沙郡、桂陽郡、零陵郡、武陵郡是劉備自己打下來的,怎么是借的呢?他實際上就借了南郡的江陵,所以最多只能叫借南郡或者借江陵,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就算是南郡和江陵也不能說是借,這個問題早就有人指出來,清人趙翼就指出這個問題來,他說什么叫借?就是這個東西是別人的,我拿來用,經別人同意我拿來用,這叫做借。那么你說劉備借荊州,這荊州是孫權的嗎?不是啊,荊州是誰的?是劉表的,那么劉表死了以后該是誰的?劉琦的。所以這個劉備打下江南四郡以后,他沒有自己去當荊州牧啊,他上表朝廷是推薦劉琦做荊州刺史,是后來劉琦也死了那么劉備才接過來當荊州牧,那么依這個繼承關系來說荊州是誰的?是劉備的啊,這個東西本來是我的我怎么還找人家借呢?這個講不過去。何況劉備也沒有跟孫權說我要借荊州,或者借江陵,或者借南郡,他也沒說這個字,因為本來就是他的嘛,要說他應該說是討荊州。


  但是這個時候我講過它是個不講道理的時代,不是講什么我們還有繼承法啊,找個律師來打官司那個都不頂用的,那個時候是一個靠拳頭說話的時代,哪個地方誰用武力打下來的就是誰的,你要討回來可以,你再用武力啊。而這個時候劉備沒有這個能力發兵去從周瑜手上把江陵郡打下來;而江陵是周瑜花了一年功夫打下來的,當然也不可能拱手相讓。所以這個時候劉備只能忍氣吞聲地去找孫權說什么呢?說“求都督荊州”,這是比較準確的說法,而且《資治通鑒》采用的就是這個說法。什么叫“都督荊州”呢?因為劉備這個時候不是已經自己任命自己為荊州牧了嗎?他任命為荊州牧以后孫權不是也同意了嗎?那么荊州牧就應該在荊州的治所,就是他的首府上任,首府在哪兒呢?在襄陽,襄陽在誰手上?曹操手上,他去不了。所以劉備只能退而求其次,說我不可能在襄陽就任,我哪怕在南郡就任也行,因為襄陽是南郡的,南郡的治所又在哪里呢?在江陵。所以劉備的說法是“求都督荊州”,實際上的意思是要南郡、要江陵。


  但是東吳方面他不這樣理解,他的邏輯是這地方誰打下來的就是誰的,江陵是我們周瑜打下來的,那就是我們的,給你用可以,借。所以我看一開始兩家就沒有對這個借的問題講清楚,東吳方面認為是借,荊州方面認為是拿。何況就算是借吧,那也是老虎借豬,劉備就沒想還過。所以就是這一個“借”字留下了或者說埋下了孫劉兩家聯盟破裂的伏筆。那么接下來我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一個問題,既然如此,孫權為什么肯“借”?打引號,“借”字打個引號,他怎么肯“借”呢?答案是四個字:“公拒曹公”,就是為了共同地對付曹操。因此據《三國志·魯肅傳》說,當魯肅說服孫權把江陵“借”給了劉備的時候,曹操得到消息正在寫字,聽到消息后“啪”,嚇得筆落到地上去了。這個事情雖然見于正史,司馬光認為不可能,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考異里面說曹操不至于此,曹操不可能嚇成這個樣子,所以《資治通鑒》不采用這個說法,這個給大家也交待一下。

  是劉備得的便宜最大,他得到了一塊戰略要地,那么孫權有沒有好處?孫權也有好處,沒有好處他不干,他的好處是什么呢?他解除了后顧之憂。因為曹操如果再次南下的話,他還是要從江陵這邊打過來,那么有劉備在那擋著,孫權就可以暫時喘一口氣,他解決一些內部問題。因為他的南方也不太平,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他騰出手來了。也就是說孫權打的主意,和我們上一集講劉璋打的主意一樣,是讓劉備替他看家護院。可惜的是算盤人人會打,打發各有不同,劉璋有劉璋的算盤,孫權有孫權的算盤,劉備還有劉備的算盤呢。一通算盤打下來了,是劉璋賠得最慘,破產了,孫權也虧了,對不對,眼睜睜地看著劉備牧兼二州,就不但是荊州牧,同時還是益州牧,大大地壯大起來了。


  所以這個時候孫權就不干了,在建安二十年派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去向劉備討還荊州,劉備的回答是這樣的:哎呀,現在我正在打涼州的主意,等我把涼州打下來了我就把荊州還給你。孫權說這是什么話?這明明是賴皮嘛,涼州,天知道你涼州什么時候打下來!孫權說那不管,這個荊州是我的,下一道命令,往這個長沙、桂陽、零陵三郡派太守,派官員。這些官員拿著孫權的任命書就去上任了。

       這個時候荊州誰在管著呢?關羽,你想關羽是什么人,關羽聽你的?關羽吃你這一套?關羽下道命令,把孫權派的這些官員都給我轟出去,又把他轟回去了。孫權勃然大怒,下令呂蒙率軍兩萬進軍長沙、桂陽、零陵三郡,魯肅率兵一萬進駐巴丘,和關羽擺開陣勢,文的不來武的來。劉備這個時候在哪兒?在益州,劉備聽到這個消息也知道這個事情不好,于是親率精兵五萬從益州回到公安,公安就是現在湖北的公安;然后命令關羽率軍三萬進軍益陽,雙方拉開架式,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單刀赴會

  戰爭之前,魯肅和關羽有一次會面,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單刀赴會”。但是要講清楚,單刀赴會的是所有人,就是當時約定所有來參加談判的人都只能帶一把刀,魯肅也是單刀。見面以后魯肅就討還荊州了,魯肅就跟關羽說:你們劉豫州這樣做不好吧,當年你們打敗了仗,沒有地方落腳謀生,是我們主公出于一番好意把荊州借給你們,現在你們有地方了,你們不是有益州了嗎?那你就該把荊州還給我啊,現在我又沒有讓你把所有的荊州都還給我,我只要長沙、桂陽、零陵三郡你們都不肯給,像話嗎?關羽怎么說,關羽說:魯將軍這是什么話?這地方是怎么來的?當時曹操那么多軍隊殺過來,是我們左將軍,就是劉備嘛,身先士卒,親臨前線,冒著槍林彈雨才拿下來的,怎么就是你的呢?怎么你說拿就拿去?沒道理嘛。那么這一番談判不歡而散,沒有任何結論,實際上也不可能有結論,因為雙方的老大都沒有出場嘛,也就是談談而已,然后各自回營準備廝殺。


  這件事情對于魯肅來說是很痛苦的,因為魯肅是極力主張維護孫劉聯盟的,而且魯肅在前線和關羽兩軍相對的時候,做了很多的工作,不希望兩家翻臉。同時遠在成都的諸葛亮,也是不會贊成,因為諸葛亮也是主張維護孫劉聯盟的。所以孫劉兩個集團當中,諸葛亮和魯肅的關系是最好的,魯肅后來去世的時候諸葛亮是吊唁的。但是他們沒有辦法,事情已經鬧到這個地步了,除了打一仗以外不可能有別的解決辦法。


  哎,非常巧的是,曹操出來幫忙了。

  消息傳來,劉備知道這下糟糕,腹背受敵了,因為曹操拿下漢中以后就掌握了益州的門戶,南下打蜀郡是勢如破竹啊。想想這個時候還是不能跟孫權翻臉,于是馬上發出求和的信號;孫權也不想這個時候跟劉備翻臉,于是馬上又派諸葛謹去跟劉備談判。一談下來,好了,湘水為界,瓜分荊州。什么意思呢?就是以湘水為界限,湘水東面的長沙郡、江夏郡、桂陽郡歸孫權,湘水西邊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歸劉備。也就是說劉備從江南四郡當中拿出了長沙和桂陽兩郡給孫權,換得了他在江陵比較長期駐扎下去的這樣一個結果,也換得了兩家的和平,這叫做以土地換和平。

  這一場斗爭的結果,是孫權最終沒能收回荊州,只接回了妹妹。孫權是不會死心的,孫權也是不會甘心的,而且在孫權集團內部有很多人是主張一定要收回荊州的。當然再說一下,解釋說明一下,收回荊州這個說法是站在東吳集團的立場上說的,他們認為是收回,那劉備看來就是奪取。而且后來,極力主張聯合劉備的聯劉派的領袖魯肅也去世了,接替魯肅的,是新一代的吞劉派的領袖呂蒙。這個事情它非常好玩兒,就這個前線總指揮,第一任是主張吞劉的周瑜,接班的是主張聯劉的魯肅,魯肅去世以后接任的又是主張吞劉的呂蒙。那么呂蒙一上任以后,就向孫權提出了奪回荊州的這個戰略方案,而且進行了實施。那么呂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為什么極力主張吞劉自大,奪回荊州?


士別三日

  說起來呂蒙和魯肅也是朋友,正如魯肅和周瑜是朋友,我覺得江東集團這點很好,雖然政見不同,但是不妨礙他們私下里是朋友。那么呂蒙和魯肅的結識也還很有戲劇性。建安十五年周瑜病故,魯肅接班,到陸口去上任,路過呂蒙的防地。當時魯肅身邊就有人對他說,說將軍現在路過了呂將軍的防地,應該去看一看他,因為呂將軍現在非比從前了。


  這話什么意思呢?是說呂蒙這個人原來出身是比較貧賤的,出身貧賤,靠著自己勇敢作戰,一步一步地提升起來。但是他文化程度低,也不愛讀書,甚至要給孫權寫一封信、打一個報告都要別人捉刀代筆,自己來口述,別人記錄再交上去。這樣,當呂蒙做到一定的地位的時候,孫權就把呂蒙,還有另外一個人叫蔣欽的,叫過來,說你們現在都是做長官的人了,帶著很多的人馬,要負擔很重要的責任,再向以前那樣不讀書不識字恐怕不行,你們應該讀點書。呂蒙說,哎呀,這個行軍打仗事兒挺多的,哪有時間讀書啊?孫權說:孤要你們讀書,難道是讓你們做學問,當博士嗎?不過是讓你們知道一些歷史罷了嘛!你們的事情多,難道還有孤的事情多嗎?還有光武帝,還有曹孟德的事情多嗎?想當年光武帝南征北戰,手不釋卷;看現在曹孟德轉戰南北,他也是手不釋卷,你們怎么就做不到呢?呂蒙聽了孫權的教導以后,就回來開始讀書。這個人天分極好。其實讀書這個事啊,并不完全在于你讀了多少、下了多少苦功夫,很重要的是天分好不好,悟性高不高。天分不好、悟性不高的人死讀書,讀書死,一點用都沒有。呂蒙剛好是個天分好、悟性高的,讀了以后或然開朗。


  已經是今非昔比,但是魯肅并不知道。魯肅心里面還是不大看得起呂蒙的,只是想到呂蒙現在官職很大,又路過他的防地,不好意思不去看一下,就去看了一下。那么看了一下,呂蒙當時盛情款待了,酒過三巡以后呂蒙就舉起酒杯來問:將軍接替周帥,與關羽相鄰,怎樣對付關羽,將軍有想法沒有?魯肅因為不是不大看得起呂蒙嗎,也懶得跟他啰嗦,說:唉,隨機應變吧,到時候看情況吧。呂蒙說:恐怕不行吧,我們和劉備表面上是一家子,實際上關羽是熊虎,這不是個好對付的人,怎么能夠不未雨未綢繆呢?現在呂蒙愿意向將軍獻計,一二三四。說了些什么,不知道,史書上沒有記載。但是我們知道魯肅聽了以后大為驚詫,沒想到呂蒙會說出這么多的想法和道理來,聽著聽著這個身子就移過去了。古人我們知道他是席地而坐,聽著聽著挪過去,挪過去以后摸著呂蒙的背說:子明啊子明啊,真沒想到你現在這么有學問。呂蒙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何況請大哥想想關羽是什么人,關羽也是行軍打仗手不釋卷的啊,他也是當今的一個大英雄,他怎么肯寄人籬下呢?他怎么會不打我們的主意呢?最后的結果是升堂拜母,也就是魯肅進入呂蒙家的內室見了呂蒙的母親,意思就是成了兄弟了。


呂蒙獻計

  但是這兩個人朋友歸朋友,兄弟歸兄弟,他們的政見是不同的。呂蒙雖然提出了很多怎樣對付關羽的主張,魯肅是默記在心,爛在肚子里,既沒有說出來,也沒有使用,因為魯肅是主張維護這個孫劉聯盟的,他當然不會實施呂蒙的那一套計策。但是到了建安二十二年魯肅去世了,呂蒙接任了,情況就不一樣了。于是呂蒙就向孫權密呈計策,那么呂蒙向孫權說了什么呢?說了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對抗曹操是不是一定要依靠關羽?因為這就是魯肅的主張嘛,說曹操是更兇惡的敵人,為了對付這個更兇惡的敵人,我們對關羽得好一點,得靠著他。呂蒙說,未必,呂蒙說只要主公派某某到什么地方,派某某到什么地方,派某某帶著一支部隊在江上走來走去,我呂蒙自己到某某地方,足以對抗曹操,不一定要依靠關羽。這是第一點。第二個問題:關羽是否可靠?呂蒙說靠不住。呂蒙說,關羽君臣,實際上就是指劉備、關羽,劉備關羽這一伙人巧取豪奪,反復無常,根本就靠不住,他絕對不是我們的依靠對象,所以關羽是靠不住的。孫權認為很對,但是孫權還有一個問題,于是孫權就和呂蒙說:你看,我們是先打徐州呢,還是先打荊州?呂蒙說,徐州好打,拿下徐州并不成問題,但是守不住。因為徐州這個地方一馬平川,是北方的騎兵縱橫馳騁的戰場,我們拿下了徐州,今天拿下,明天曹操就派人來奪,我們沒有個七八萬人你別想守住。不如去打荊州,荊州既能夠拿下,我們也守得住。孫權說,好。于是定下了這樣一個戰略目標——拿下荊州。


  那么你要拿下荊州,就要干掉關羽。但是關羽畢竟是三國時代的熊虎之將,英雄豪杰,關羽也不是說拿掉就能拿掉,說干掉就干掉的,這得要有機會。那么這個機會呢,也是說來就來。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建安二十四年發生了什么事呢?建安二十四年的正月,劉備的軍隊到了漢中。看過前面的節目我們知道,劉備這個時候已經有了蜀地,蜀這塊地方,又有了漢中,整個益州就全是劉備的了。那么七月份,劉備就在漢中稱王,自稱“漢中王”。稱了漢中王以后,同一個月關羽發兵攻打襄陽和樊城,這就是著名的“襄樊戰役”。關羽的這個行動現在看起來是配合了劉備在漢中的勝利,因為七月份劉備在漢中稱王,同一個月關羽就攻打襄樊。



水淹七軍

  關羽攻打襄樊開始的時候非常順利。八月份,襄樊地區天降大雨,山洪爆發,洪水把樊城圍起來了。這個洪水淹沒了曹操派來救援襄樊的于禁的七軍,這就是所謂“水淹七軍”。那么關羽趁著洪水,自己駕著船和于禁作戰,俘虜了于禁,殺了另一位很勇敢的將軍龐德,叫做“降于禁,斬龐德”,初戰告捷。這個時候守樊城的是曹仁,曹仁的決策是死守,同時曹操也派了徐晃帶兵來救。那么這樣,襄樊戰爭在八月份以后,也就是關羽初戰告捷以后,就處于相持階段。一方面是曹仁的守軍、徐晃的援軍,另一方面是關羽的部隊,相持不下。那么這樣的一個情況下,關羽就是進也不得,退也不得。因為現在關羽要拿下襄陽、樊城,僅有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從后面派兵增援;一旦增援,那他的后方,也就是南郡這個地方就會空虛。關羽這個時候是猶豫的,不知道該怎么辦。呂蒙馬上上書孫權說:機會來了。


  呂蒙說,根據他的推測,關羽現在是猶豫不決的時候,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去去忽悠關羽,讓他把南郡的部隊抽調到襄樊前線。那么問題是,呂蒙忽悠關羽能忽悠嗎?能。呂蒙做了三件事情,或者說孫權這邊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個叫做“裝友好”,這個工作是呂蒙接替魯肅以后一到任就做的。因為我們前面講過,魯肅和關羽兩軍相鄰的時候,魯肅是不斷做友好工作的,和關羽的部隊關系處得很好。那么呂蒙接替以后,雖然心里面是想干掉關羽的,但是表面上他做得比魯肅還好,叫做“外倍修厚恩,與羽結好。”那么在關羽這邊呢?他想原來是呂蒙延續了魯肅的政策,他覺得沒有什么可懷疑的,這是第一點。

  第二就是“裝生病”。呂蒙寫信給孫權說,說關羽現在之所以猶猶豫豫,沒有抽調南郡的兵力去增援襄樊前線,是害怕我呂蒙在他后面插他一刀子。而總所周之,我呂蒙是一個身體很不好,經常生病的人,請將軍批準我現在宣布生病,回建業養病。孫權說好,發一封公文,不加密封的,召回呂蒙,也就是公開宣布呂蒙病重,回建業休養。這是第二步,叫做裝生病。


  第三呢,叫“裝無能”。那么這個不是呂蒙裝的,誰裝的呢?陸遜裝的。呂蒙從陸口回京口去“養病”的時候,這個“養病”要打個引號,路過了陸遜的防地。這個時候就像當年魯肅路過呂蒙的防地一樣,陸遜對呂蒙也有一番談話,陸遜說:關羽、劉備他們在南郡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威脅,這個時候將軍怎么能夠回京口去養病呢?呂蒙說:哎呀,你說的是對呀,但是呂蒙現在實在病得太重了,沒辦法。陸遜說:好,將軍實在要養病,只能讓將軍去養病,但是希望將軍見到主公的時候能夠跟主公說一下,現在是干掉關羽的最好時間。為什么呢?因為關羽這個人一貫就是自高自大、盛氣凌人,他剛剛降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現在是他尾巴翹得最高的時候,我們應該在這個時候在背后捅他一刀子。呂蒙說:這個恐怕不行吧,你看關羽這個人呢,是很威武,很會打仗的,這個叫做有威風啊;關羽這個人剛剛在襄樊前線取得了重大勝利,這個叫做有威望啊;現在正是他士氣是正旺盛的時候,這個叫做有威力啊,關羽這個人不是那么容易搞掂的啊。但是呂蒙到了京口見了孫權以后,馬上向孫權推薦陸遜接替我的職務。


  為什么要推薦陸遜接替他的職務呢?呂蒙說了三個原因,或者說三個理由。第一,他說陸遜這個人意思深長。什么叫“意思深長”?就是意念和思考又深刻又長遠,他是一個有思想的人。第二點,陸遜這個人才堪重任,就是他的才能是足以擔當這個職務的。第三點,最重要的,是陸遜這個人未有遠名。就是雖然他是一個人才,他非常能干,但是他沒有名氣,大家不大把他放在眼里,關羽就更不會把他放在眼里;而我們現在是要麻痹和忽悠關羽的時候,沒有比陸遜更合適的接替者了。孫權說好,就派陸遜接替你。


白衣渡江

  于是陸遜接替了呂蒙,到了陸口。一到了陸口以后,陸遜馬上給關羽寫信,這封信寫得是非常有文采,非常漂亮,文筆很好。因為陸遜是一個非常有文化的人,而且在關羽這些人眼里陸遜是個書生。他就更加表現自己是個書生,寫了很漂亮的一封信,信里面主要是這四點內容:第一點是吹捧關羽。說將軍這一回在襄樊取得的勝利那是史無前例,他什么韓信啊,什么白起啊這些人根本沒有辦法和你關將軍比,太漂亮了。這是第一個內容。第二個內容呢,貶低自己。說我陸遜這個人是個書呆子,是個書生,不會打仗,也不知道為什么主公把我派到這兒來了。不過也好啦,那不是就獲得了一個向你關將軍學習的機會嗎?請關將軍多多指教。這是第二個內容。第三個內容,表示祝賀。說將軍這一回在襄樊取得的勝利,我們江東這一邊都無不拍手叫好,無不拍手稱快。為什么呢?盟軍的勝利就是我們的勝利嘛,我們的共同敵人是曹操嘛,我們很高興。但是,這個“但是”后面就是他的第四個內容。假裝提醒。陸遜說,但是,曹操這個賊狡猾狡猾的,他是不會因為這樣一次失敗他就放棄的,他一定是會反撲、反攻的,所以呢,陸遜提醒關將軍的還是得提防著曹操,不可掉以輕心。當然了,我這都是書呆子話,請將軍自己考慮。實際上意思就是說,曹操他不會善罷甘休,他會增援的,你這兒也要增援啊!

  這個關羽拿來信一看,心里就好笑了,孫權這個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你看看他原來的元帥是什么人——周瑜,那是個人才,可惜是個短命鬼;換一個魯肅,也是個人才,他是個和事佬;然后魯肅死了又換個呂蒙,也是打過仗的,可惜是個病秧子,還沒打呢就病了;這最后換了個陸遜,他是個書呆子。這一代不如一代。放心了,就開始把自己在南郡,準確地說是在江凌和公安的守軍,防備孫權的那個守軍,一撥一撥地一撥一撥地就把它調到襄樊前線去了。

  關羽沒有想到啊,他萬萬都沒有想到,什么病秧子、書呆子,那都是狼羔子,狠著呢。他也沒有想到,過去的盟友這個時候已經和他現在的敵人暗中勾結起來了。劉備拿下益州,又拿下漢中,這樣長江上游地區,加上關羽守在南郡,長江上游地區已在劉備集團的控制之下。這對于處于長江下游的東吳集團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他們沒有想到就是這個形勢的變化,使敵人或者說頭號敵人對于孫權他們來說,已經由曹操變成劉備了。這個時候孫權集團不是吞劉自大的事情,是遏劉自保,這是要保命啦。他既然處于一個要保命的這樣一個地步,他怎么可能還跟你是哥們兒呢?而且關羽他應該知道孫權早就在向曹操暗送秋波了,秋天的菠菜早送過去了,早就私下有來往了。而且他還應該想到一點什么呢,就是這回曹操也有聯合孫權的需要了。因為你的軍隊把樊城那么死死地圍住,給曹操那么大的打擊,曹仁孤軍守在樊城,曹操能不保嗎?所以,曹孫雙方都有互相勾結或者說互相聯盟的愿望。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關羽降于禁、斬龐德以后,《三國志·關羽傳》的說法是“威震華夏”,就是整個中原地區都震動了。曹操召集會議,討論遷都問題,要避開關羽的鋒芒。當然,曹操是不是真有遷都的這個想法,學術界也是有爭議的,雖然它是正史明文這么記載,但是也有歷史學家說曹操還不至于。但是,曹操方面感到震驚這點是肯定的,所以曹操也召開了這個會議來討論這個形勢,這個也是可以肯定的。那么在這個會議上面司馬懿他們就提出來一個建議——聯合孫權。

  司馬懿他們說,劉備取得這樣大的一個成就,絕對不是孫權愿意看到的。孫權的心思其實很清楚,他當年赤壁之戰的時候和劉備聯盟是想讓劉備做他的馬仔,現在看到劉備這么大了,他絕對不愿意。所以司馬懿、蔣濟這些人就建議曹操說,給孫權許個愿,讓他在后面干一下。曹操同意,向孫權發出信號。孫權馬上回應,寫了一封信給曹操,“乞以討羽自效”,說請丞相批準我討伐關羽,報效朝廷;但是有一個請求,請保密。


  曹操把孫權的信拿來交給大家看,你們覺得應不應該答應,應不應該保密呀?大家說那當然要保密了,軍事行動就是要機密嘛,最好是孫權悄悄地開過來,突然出現打關羽一下,不挺好嗎?但是董昭說:不,丞相,我們不但不給孫權保密,我們要泄密。為什么呢?保密,對孫權有利;泄密,對我們有利。請丞相想一想,我們一旦泄密會發生什么事?無非是關羽知道了。關羽知道了,他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他立即調過頭去打孫權,那我們樊城之圍不就立即解除了嗎?還有一種可能呢,是關羽他不立即回去打孫權,因為關羽這個人他太牛了。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必須讓我們樊城的守將知道事情有救了。不管哪種可能,我們都要泄密。曹操點頭,對。下命令,把孫權寫來的信抄上幾份,用箭射出去,有的射到曹仁的樊城,有的射到關羽的軍營。于是曹仁和關羽都知道了,曹仁知道以后馬上宣布,說孫權要從后面來打關羽了,全軍歡呼,士氣倍增,有希望了嘛。

  關羽拿到信以后就猶豫了,關羽果然猶豫了,因為現在關羽確實騎虎難下。這個樊城它被洪水泡著,那個墻都是快被泡塌了的,他覺得這個樊城唾手可得啊,如果現在撤軍,前功盡棄,他不甘心;另外他覺得他的江凌、公安不是孫權一下子可以拿下的,所以他沒有撤軍。關羽沒有撤軍,曹操這邊就動作了,一方面是曹仁的守軍士氣倍增,另外一方面是徐晃的援軍他也士氣倍增,正好曹操又派了十二營人馬來增援徐晃,徐晃下令進攻關羽。


  那么,這一仗打得關羽沒有抵擋得住,只好撤軍。樊城之圍解了。孫權那邊呢?孫權那邊一接到關羽開始調兵前往襄樊前線的消息,呂蒙的病就好了,陸遜也不書生了,兩路出發,去抄關羽的老窩。而且呂蒙采取了一個什么辦法呢?歷史上稱之為“白衣渡江”。就是他讓他的士兵都穿上白衣服,把自己的軍隊裝扮為商隊,把兵船裝扮為貨船,沿著長江向江陵進發。沿途碰見關羽的崗哨,就說我們做生意的啊,聊著聊著天這邊人上去把崗哨干掉了。一路上靜悄悄地就來到了南郡,呂蒙的軍隊一到南郡,守江陵的和守公安的人投降了,這兩個人馬上就投降了。所以,呂蒙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南郡。而陸遜呢?也是一路凱歌,陸遜的軍隊到了哪里?到了夷道,把住了長江的峽口,以防劉備的援軍前來進攻。所以我們看一下這個地圖我們就知道了,這個時候關羽的情況是什么呢?襄樊是曹操的軍隊,夷道是陸遜的軍隊,南郡是呂蒙的軍隊,這么一個大口袋,已經把關羽圍起來了。


襄樊之戰

  我們知道,丟失荊州、關羽陣亡的前因是關羽攻打襄樊。如果關羽不攻打襄樊,那么呂蒙和孫權雖然早就有了奪回荊州、消滅關羽的這個想法,他是沒有機會實施的。因此,我們要檢討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要發動襄樊戰爭?我們先得把這個問題弄清楚。

  而這個問題呢,又牽扯到三個小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誰決定打襄樊?

  對于這個問題,史學界也有不同意見。有不少史學家,包括張作耀先生在內,都認為是劉備和諸葛亮決定或者授意的。張先生的說法是,關羽在劉備、諸葛亮的授意下發動了襄樊戰爭,戰爭發動以后,劉備和諸葛亮又既沒有配合行動,又沒有配套措施,也沒有給關羽增援,還沒有給關羽派去強有力的輔佐人物,以至于導致了這一場戰爭的徹底失敗。因此,劉備、諸葛亮難逃其咎,這是一種觀點。第二種觀點呢,以何茲全先生為代表。何先生的說法是,關羽攻打襄樊,似乎事前沒有和劉備、諸葛亮商討,也就是說這是關羽的自作主張。

  我們在《三國志》上查不到劉備或者諸葛亮授意、授權或者命令關羽攻打襄樊的任何記載。這么大一件事情,如果是劉備下的命令,或者說是諸葛亮向劉備的建議,應該是有記載的。所以我傾向于認為,襄樊戰爭的發動是關羽的自作主張。但是,劉備聽之任之,沒有反對。因為劉備如果反對,也應該有記載;或者劉備根本就不同意、強烈反對,關羽就打不了這場戰爭。所以估計劉備的態度是聽任,或者是默許,甚至是贊成,只能這么推測了。因此,劉備對此也應該負責任。


  那么諸葛亮有沒有責任呢?沒有,諸葛亮沒有任何責任。為什么呢?因為這個時候諸葛亮不是劉備集團軍事行動的決策人。雖然諸葛亮現在已經擔任了軍師將軍,但是這個軍師將軍和我們后世理解的那個軍師是不一樣的,或者說是不完全一樣的。我們后世理解的軍師就是搖著鵝毛扇,在旁邊出謀劃策。而諸葛亮的這個軍師將軍是什么時候當的呢?是劉備得到了成都以后,任命他為軍師將軍,實際上是升了一級。因為赤壁之戰以后諸葛亮的職務是軍師中郎將,現在升格為軍師將軍,任務是署左將軍府事。因為劉備這個時候的正式職務是左將軍,左將軍他要開府,他有一個左將軍府,這個府里面的事情由諸葛亮總理。并且在劉備外出的時候“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劉備去打漢中,諸葛亮替劉備看家,守著成都,供應糧草、供應援軍,這是他的工作、他的職務。所以他沒有責任。

  有一些歷史學家提出來說,諸葛亮難逃其咎,為什么呢?因為關羽攻打襄樊是按諸葛亮隆中對策的戰略規劃在行動,所以諸葛亮也有間接的責任。我認為我不同意這個看法,為什么呢?第一,諸葛亮的隆中對策是戰略規劃,不是實施方案,它是一個總體的規劃。懂規劃的人都知道有總規、有詳規,還有實施方案。何況諸葛亮并沒有向關羽直接下達命令要關羽去進攻襄樊,而且諸葛亮也沒有這個權力直接下達命令,他有什么責任呢?這是第一點。第二點,諸葛亮的隆中對策是怎么說的?諸葛亮說:“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眾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這里這個將軍指的是劉備了,這段話說得非常明確。它包括兩個內容:第一是天下有變,那么請問,關羽打襄樊的時候天下有變嗎?沒有。第二,諸葛亮的這個戰略規劃也說得很清楚:“命一上將將荊州之眾以向宛、洛”,這個上將可能心目中指的也就是關羽吧,姑且這么猜測吧;“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是兩路出兵,同時進攻。那么襄樊戰爭的時候,兩路出兵了嗎?也沒有。

  所以不能說關羽的襄樊之戰是實施諸葛亮的戰略規劃;相反,在我看來,關羽的行動破壞了諸葛亮的戰略規劃。關羽沒有很好地領會諸葛亮的戰略思想,匆匆忙忙地就出兵了。結果呢?使諸葛亮這個一旦天下有變就從荊州和益州兩路出兵消滅曹魏的這個設想,永遠沒有辦法實現了。所以不能夠因為諸葛亮有一個“隆中對策”,就把襄樊戰爭失敗的責任加在諸葛亮身上,這對諸葛亮是很不公平的。那么這里頭又有一個問題,既然如此,關羽攻打襄樊的時候,諸葛亮為什么不阻止呢?這個問題我們姑且留一個懸念,以后再講。

  第二個小問題,為什么要打襄樊?

  這個問題史學界也有兩種不同的意見。呂思勉先生的觀點是認為這是配合劉備在漢中的行動。呂先生說:“逐利之兵,亦宜同時并出,首尾相應。故劉備之兵未還,關羽之師已起矣。”因為劉備在打漢中,所以關羽這邊配合行動打襄樊,牽制曹操。劉備在漢中取得了勝利,稱了漢中王,關羽當了前將軍,這時候劉備集團覺得自己很了不得,那么再干一下。那漢中你看也沒怎么打,曹操不也就走了嗎?曹操也沒那么可怕嘛,也沒那么恐懼嘛。所以,關羽的這個得寸進尺,我們從好的方面、從肯定的方面講,叫做乘勝前進、再接再厲;那說得不好聽呢,就叫貪得無厭、自不量力。

  那么究竟是乘勝前進、再接再厲,還是貪得無厭、自不量力呢?我們就要回答下面一個小問題,就是該不該打襄樊?這個問題學術界又有兩種相反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該打,該打也包括兩個內容:第一個內容叫必打,怎么叫必打呢?就是襄樊這個地方劉備集團遲早是要打的,因為襄樊是荊州的治所所在地,只有拿下襄樊才能全部地據有荊州;那么現在荊州幾個重要的地方,江陵這個地方已經是劉備的了,襄樊還是曹操的,那么必須把它拿下,這叫做必打。第二就是能打,為什么能打呢?第一,前一年,南陽地區爆發了反對曹操的起義,說明曹操在荊州北部的統治是不穩定的,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呢,劉備剛剛在漢中取得了重大勝利,士氣正旺,這是第二點;第三點呢,就是孫權這個時候正在東邊攻打合肥,可以和孫權的軍事行動相呼應。這叫做能打。必打加能打等于該打,這是一派意見。

  另一派意見仍然以何茲全先生為代表,何先生的說法是,關羽發動的襄樊戰爭是在一個錯誤的時間的一次軍事冒險。為什么這樣講?有以下理由:第一,劉備剛剛取得了漢中,現在要做的事情是穩定局勢、休養生息、鞏固成果,這個時候不宜有任何軍事行動,要把腳跟站穩了再說,這是第一點。第二點,關羽的這個行動不符合諸葛亮隆中對策的戰略規劃和戰略設計,不是天下有變,也不是兩路出兵。第三點呢,就是關羽的力量貌似強大,其實有限,其實沒有人們說得想象得那么強大。水淹七軍之后關羽降于禁、斬龐德,也就如此而已,再無進展。沒有孫權在后面插一刀子的結果,何先生估計的結果是關羽退回江陵,江陵保得住,腦袋也保得住,但是拿不下襄樊。因此,何先生認為這場戰爭是不該打的。

  現在我們可以對第一個大問題得出以下結論:第一,襄樊戰爭是關羽自作主張發動的,劉備沒有授意也沒有授權,但同時也沒有反對。第二,關羽發動襄樊戰爭的原因是勝利沖昏頭腦,錯誤估計形勢。第三點,關羽發動這場戰爭,時機不對,準備不足。歸根結底,是因為他本人,他個人剛愎自用、驕傲自滿、好大喜功。

  當時劉備讓關羽都督荊州,是不是用錯了人?這個問題也是不好回答的,為什么這樣講呢?我們首先講該的一面。劉備當時采納龐統的建議,出兵去奪取益州,要留一個人守荊州,當時留下的人很多,諸葛亮、關羽、張飛、趙云他們都留下來了。后來劉備打益州的時候兵力不夠,把諸葛亮、張飛、趙云都調到前線,最后留下是關羽。那么留的這個人對不對?至少可以肯定地說,當時的情況下是對的。為什么是對的呢?因為關羽這個人,作為留守荊州的人選,他有三個優點:第一是忠誠,這個不要論證了,這個大家都承認的,關羽絕對對劉備是忠誠的;第二是能干,關羽歷來有獨當一面的能力,我們讀《三國志》就可以發現劉備不分兵則已,一旦要分兵就是自己帶一支軍隊,關羽帶一支軍隊,關羽從來就是獨當一面的;第三呢,內行。守荊州,要會帶水軍,劉備集團是北方來的軍事集團,水軍將領的人選一直是很困難的。但是關羽就有這個本事,雖然是北方人,他一到了南方,馬上就能夠訓練和率領水軍,這說明關羽確實是有能力的。當時劉備敗走當陽的時候,就是關羽率水軍來接應嘛,后來赤壁之戰的時候劉備這邊的兵力也是關羽的一萬水軍和劉琦的一萬人馬嘛。這樣一個人選來都督荊州是再合適也沒有了。

  但是,關羽有關羽的問題,問題在哪兒呢?在他的性格,狂妄自大、愛戴高帽子。建安十九年,劉備打成都的時候,馬超來投奔劉備。關羽因為和馬超是不熟的,就寫封信給諸葛亮,說請問軍師這馬超是個什么樣的人啊?諸葛亮一看信就明白了,關羽要跟馬超PK,而且只能贏不能輸。諸葛亮馬上就回一封信說,馬超非常了不起,難得的人才,可以說是一世之杰,這一個時代最杰出的人;但是呢,和美髯公比起來嘛,哪里比得上美髯公的絕倫逸群啊。這關羽看了信以后非常高興,然后就把這個信拿給大家看,你看看,馬超是一世之杰,啊,關某嘛……


  這個事情也有人有看法,說諸葛亮怎么這么滑頭。其實也是冤枉了諸葛亮,這不叫滑頭,這叫丞相之才。諸葛亮現在還不是丞相,但是已經表現出他作為一個丞相的才能。丞相的才能是什么呢?協調陰陽,也就是說要把集團內部或者朝廷內部君臣關系、同僚關系、上下級關系、隔壁左右所有的關系都把他擺好、擺平,大家團結起來做事情,這就是宰相要做的事情、丞相要做的事情。所以宰相肚里能撐船啊,他必須把各個方方面面的人都能夠容得下,把他團結起來,把關系協調好。諸葛亮就是有這個才能,丞相之才。


敗走麥城

  但是同時有個副作用,就是把關羽慣壞了。但這也不是諸葛亮一個人的責任,從劉備到諸葛亮到劉備集團其他人都是讓著關羽、慣著關羽的。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然后封了四大將軍: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后將軍黃忠,沒有趙云。——所以,在正史上從來沒有什么五虎上將,只有四虎上將,趙云一直是雜號將軍。趙云是很委屈的,確實是很委屈的。——這個決定一做出來以后,諸葛亮馬上意識到關羽不干,關羽肯定不干。劉備說這個事我知道,我自有辦法。劉備有什么辦法呢?劉備派了一個叫費詩的人去送委任狀。這個費詩一到,關羽果然跳起來了:什么?我當前將軍,黃忠當后將軍?我大丈夫怎么能跟一個老兵站在一起啊?費詩說是啊是啊,費詩說:費詩的理解是這樣的,王者用人不拘一格,漢王之所以要這樣重賞和提拔黃漢升(黃忠),無非因為黃漢升剛剛立了一個大功啊。在漢王的內心深處,黃漢升怎么能和君侯您相提并論呢?君侯您是什么人?您和漢王,就是劉備了,名義上是兩個人,實際上是一個人啊,漢王的榮辱就是您的榮辱,漢王的成敗就是您的成敗,難道君侯您還想跟漢王講講價錢嗎?反正我費詩呢也就是個當差送信的,我把這封信送到君侯面前,君侯不接受,費詩回去就是了,只希望君侯不要后悔。關羽想,唔,回來回來,我接受,接受。


  那么這個費詩他在劉備集團是個敢說話的人,在劉備集團里面對待關羽算是敢摸老虎屁股了,他敢當面頂回去。但請大家注意,也是順著毛在摸,摸得關羽很舒服。所以關羽這個人在劉備集團,是一個被慣壞了的孩子。慣壞了的孩子有什么特點呢?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叫任性,第二個特點叫天真。由于被慣壞了所以任性,由于是孩子所以天真。由于任性,所以他發動了襄樊戰爭;由于天真,所以他上了孫權、呂蒙、陸遜的當,被他們忽悠了。而又由于他既任性又天真,所以他處理不好很多關系,比方說敵我友的關系,關羽是處理不好的。

  據《三國志·關羽傳》記載,此前孫權曾經向關羽求婚,想讓關羽的女兒嫁給自己的兒子。關羽怎么樣呢?“罵辱其使,不許婚。”《三國志》只有這么簡單的幾個字,說什么我虎女焉嫁犬子那是演義,但是“罵辱”兩個字《三國志》的正文是有的。那么這個做得就不對了,誰都知道這種婚姻是政治婚姻,是出于政治集團的利益的聯姻。孫權可以把妹妹嫁給劉備,你關羽怎么就不能把女兒嫁給孫權的兒子呢?孫權嫁了妹妹以后又把妹妹搶回去了,以后你翻臉了你也可以把女兒搶回來嘛。就算你不同意,你也可以不同意,你可以瞧不起孫權,你也可以痛恨孫權,你也可以不答應這門婚事,你不要罵人,開口就罵。而且對待部下也是這樣的,呂蒙的軍隊一到南郡,守公安、守江凌的兩個人就投降了,為什么投降呢?就是關羽老罵他們嘛。而且關羽去打襄樊的時候,要這兩個人供給糧草,這兩個人可能辦事也不太有力,何況關羽平時一貫瞧不起他們,而且關羽這樣性格的人一旦瞧不起別人,那種蔑視是肯定明擺著寫在臉上的,他不會遮掩的,誰都感覺得到的。結果這兩個人供給不力,關羽就罵人了,說我回來收拾你們,等我拿下襄樊以后看我怎么收拾你們。這兩個人一想,你關羽拿不拿得下襄樊還不一定,拿下了也是收拾我們,那我還不如投降算了。

  所以關羽第一有德,道德高尚;第二有才,也確實是能力非同一般;第三有資歷,從這三點來說他是守荊州的合適人選。但是他有一個問題,沒有政治頭腦,沒有戰略眼光。所以我看法呢,關羽是個大俠,不是大帥。他在江湖上做一個獨行俠是很讓人敬仰的,而且也是非常可愛的。說老實話,作為一個人,我讀《三國志·關羽傳》的時候我看待他蠻喜歡他,包括他把諸葛亮的信到處給人看我覺得非常可愛,回頭你們看了我的節目,喜歡我的節目,給我發一個短信,我也會轉發出去。蠻可愛的,不可學,可愛不可學。

  那么,關羽督荊州是不是劉備用人不當呢?我覺得也不是。為什么?第一,此刻無人可選,你說不留關羽留誰?沒人可留,確實沒人可留。第二個呢,更重要的就是劉備的事業發展太快,組織準備不足,他沒有想到自己那么輕易地就拿下了益州,拿下益州一去打漢中曹操又跑了,這個時候他完全來不及做任何的這種準備。在這個時候你想想看,他就是馬上派人去荊州去把關羽換下來他也是來不及了。何況這個時候,劉備集團上上下下都陶醉在奪取益州的勝利之中,也是想不到關羽這樣一位百戰百勝的將軍怎么會一敗涂地,也是想不到的。所以,一個人也好,一個集團也好,火得太快也不是好事。

  關羽被曹操和孫權包圍起來的時候,劉備為什么不救援?想不到,來不及。呂思勉先生的《秦漢史》里面講到這樣一個觀點,就是這一場戰爭的結果,不但是曹操沒有想到的,也是孫權沒有想到的,至少曹操和孫權都沒有想到戰爭的形勢轉化得那么快。曹操想不到,孫權想不到,劉備就該想到?劉備也想不到。有置疑的人說,這場戰爭打了七個月,完全來得及派援軍去啊。這個時間算錯了,這七個月的前半部分都是關羽在勝利狀態啊,他把樊城團團圍住,眼看就要拿下來了,報回去的都是捷報,前方打勝了仗還有派援軍的道理嗎?一直到曹操把孫權的效忠信射進樊城和關羽的軍營的時候,關羽接了信以后還不覺得自己要失敗,他還不撤軍嘛,他還準備把這個樊城攻下來以后再去對付孫權嘛。而且,劉備和關羽也萬萬沒有想到,孫權,過去的老朋友、好朋友、盟友、一起打曹操的那個人會跟曹操勾結起來嘛,也想不到呂蒙會把軍隊化裝成商人,這樣悄悄地去抄他的后路,都想不到嘛。等到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已經完全來不及了,信說不定都送不出去,就算送出去信又怎么樣呢?劉備總不能派空降兵到麥城吧?這個時候只有直升飛機能救啊。


  這里面有一點,公平地說,有一點是他們應該想到的,就是你一旦拿下了益州,荊州的壓力會變得空前。因為劉備有南郡,或者有江南四郡的時候,他的力量還很弱小,孫權還可以不緊張。你把蜀郡和漢中都拿下,整個長江上游都是你劉備的,孫權肯定緊張。這一點,劉備集團的人應該預料到,但是沒有預料到。等到關羽丟失了自己的生命,也丟失了荊州的時候,劉備就感到緊張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關羽丟荊州,當時蜀漢如果換人接替關羽,會不會有不同結局
三國最大的謎案,劉備與諸葛亮真的非殺關羽不可嗎?
三國死亡事件調查——關羽之死
劉備孔明為何要借刀殺關羽?
關羽必死,他中了“借刀殺人團伙”的招!
關羽失荊州與樊城之役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化县| 黔西| 洞口县| 达州市| 烟台市| 获嘉县| 政和县| 宁南县| 西乌珠穆沁旗| 从江县| 南漳县| 潞西市| 梨树县| 蓝田县| 始兴县| 依兰县| 十堰市| 广平县| 民县| 凭祥市| 黄平县| 盐源县| 中宁县| 海林市| 永州市| 郎溪县| 江源县| 玉山县| 米林县| 揭西县| 榕江县| 潢川县| 广宁县| 炎陵县| 棋牌| 饶平县| 治多县| 龙岩市| 溧水县| 南城县| 措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