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口號曾經深入人心。“起跑線”理論的宣傳,不僅得到了家長的普遍認同,也得到了幼兒園、中小學的認同。幼兒園老師給孩子講小學的語文數學和外語知識,家長們對孩子早學到的那點知識異常興奮;小學課堂涉足初中課本知識、初中老師涉及高中課本知識,同樣不乏喝彩的聲音。幼兒園是開發孩子想象力的時期,書本知識的灌輸容易,想象的方法指導大不易。回避難的,爭搶容易的,最終把不少孩子的想象力給扼殺了。呵護孩子的想象力,是讓想象力伴隨一個人終生的重要保障。終于,教育部發話了。
11月15日,教育部網站發布消息: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要求小學一年級堅持“零起點”教學。這個規定得到網友的肯定:“早教會給孩子養成不好的學習習慣,有些東西他提前學了,上課時他就不會認真聽講了,一點一點地就養成了不注意聽講的習慣。”“一切不以游戲智力娛樂、健康幼兒心理教育為主的幼兒園教育都是揠苗助長!”然而,更多的人擔憂:這樣的規定能奏效嗎?有網友指出:“一年級的課程有多難,拼音過關,識字量400多個,幼兒園沒基礎,根本不可能順利學得上去。”“幼兒園不學小學的東西能行嗎?如果什么也不會就到了一年級那恭喜你了——你孩子一年級肯定墊底。”
看來,要讓這個禁令真正得到執行,除了改變家長的“不能輸在起跑線”觀念,更重要的是對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減負。誠如網友所言:“有本事取消小學入學考試!一邊要入學考試,而且還考小學的內容,一邊又禁止幼兒園教,你們是逼著孩子去補課!”如果小學入學沒有面試,初中升學沒有考試,學校的壓力少了,對禁止揠苗助長顯然有促進作用。理想的狀況是:對現行的中小學教育內容實行減負,讓小學生邊玩邊學、中學生多學少玩、大學生玩命苦學作為教學目標,而不是把小學生逼得回家還要晚上挑燈夜戰,把中學生逼成學習的“奴隸”,學習的樂趣才能夠長時間延續下去。到了大學,本該學生發奮讀書的時候,因為過早學習導致的厭學情緒,讓不少大學生應付性學習,以此去彌補他們孩提時代失去的玩樂時間。如此一來,我們的孩子確實沒有輸在教育“起跑線”上,不少卻輸在了“終點線”上。不信,如果每所大學的每門課程都嚴格考核,看看我們的大學一次性畢業率就知道了。
禁止幼兒園教育揠苗助長,需要教育部門出臺強制性的配套措施,而不是看似措辭嚴厲、實則既無實質性舉措更沒配套措施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