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回憶(二)景德鎮生活點滴
磁都印象
從1943年到1947年在景德鎮生活了三年多。景德鎮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當時,天下聞明的磁都的工商業很繁榮。滿街都是琳瑯滿目的瓷器店和彩繪、貼磁畫的商鋪。大宗瓷器都是經水路通過九江銷售出去的。那時景德鎮的瓷器做工精致,彩繪優美。我和大弟弟離開九江時向父親要了好幾彩繪掛碟(鐘馗醉酒、天女散花等)、細薄透亮的飯碗、彩繪的筆筒等瓷器,堪稱精品。可惜的是我的幾個碗和菱形筆筒都被比我更喜愛的同學和同事騙走了,我又不好意思追討,一直讓我心疼不已。幸好家里還有幾個精美的掛碟,可以為景德鎮60年前的工藝水平作證。遺憾的是保管不當,都有破損。
求雨和過年
當地的老百姓信仰佛教的比較多。天旱時就會舉行太平天醮,請出龍王廟里的老龍頭舉行祈雨儀式。在太平天醮的幾天里,沿街舞龍頭,放鞭炮的場面真是熱鬧極了。每年春節和燈節的舞獅子、耍龍燈、鯉魚燈、踩高蹺的精彩表演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那時的磁都生活安定,民風樸實。
學游泳
離我家不遠有一條清澈見底的河,河灘上布滿了燒磁碗的圓磁托片,有好幾尺深。婦女都喜歡到河邊洗衣服。我到景德鎮時九歲、大妹八歲、大弟六歲、二妹四歲、二弟倆歲,以后又有了三弟、四弟。父親在休息的時候常帶我們幾個兄弟姐妹到河里學游泳。父親教我們學游泳基本不用手把手地教,他要求我們不怕喝水,只是不讓我們往遠處游。爸爸把長褲扎緊褲腰和褲腿,吹足了氣,就成為我們的救生圈。父親從小生長在松花江邊,水性很好,80歲回到長春時,還能橫渡南湖。
我的大妹妹和大弟弟都學會了蛙泳和自由泳,而且游得比較遠。可是我因為身體不好,好心跳氣急,劃不遠。最后只學會了狗刨式、潛泳,還學會了不費力氣的仰泳。可惜的是,長大以后,一直因患心臟病而不能享受游泳的樂趣。
開藥店
到景德鎮以后,隨著家庭人口的增加,僅靠父親的工資難以維持家庭生活和我們上學的費用。于是像在贛州那樣,依靠母親懂得醫藥,先在小巷里開了一個小西藥鋪。后來又租了半間后面可以住家的門市房,開了一間小藥房。這個藥房只有一個柜臺和一個藥品架。平常買藥的人不多,來人買藥,只須招呼一聲,媽媽就出來付藥收錢。那時,做這種小生意好像從來沒有遇到像現在的那么多麻煩、刁難和勒索。1945年抗戰勝利之后,父親眼看東北有老家不能回,就申請往九江郵局調動。1947年獲準調動,于是變賣藥品,買了一些瓷器運到九江變賣。從贛州開藥鋪,在景德鎮開藥店對我們全家來說,意義重大,不但解決了當時全家眾多人口的生活和子女教育問題,還為我們搬到九江以后的上學打下了經濟基礎。
老何家的生活和傳統
在景德鎮我們已經有兄妹5人,后來又增加到7人,生活負擔很大。幸虧父親的工薪不少,又有小藥店收入補充,母親勤儉持家和精心照料,我們全家的生活過得不錯,也不曾為孩子上學而擔憂過。
在南方的東北人老何家的生活過得不錯,還有以下一些原因:
父親是有頭腦、有文化、吃苦耐勞的工人;母親是貧農出生的畢業于婦產科的助產士;父親從小就告訴我們,我們是窮人,只有貧困的孩子才會刻苦學習。我們不要嫌貧愛富,要自立自強。由于父母都得到過基督教會的幫助,父母以關心和幫助他人為樂事,也要求我們同情和善待窮人,兄弟姐妹之間也要相互支持。
父親的工作很多,又要策劃家里的大事,負擔很重;媽媽雖然放棄了助產士的工作,作了全職太太,可是在14年里,懷孕并生下7個孩子(最后幾個弟弟都是父親接產的),其艱難困苦是如今的婦女難以想象的。在那時的醫療條件和水平,我們7個子女能夠全部健康地存活下來就是不簡單的事。那時母親還要為我們做衣服做鞋,徹夜縫補衣服和鞋襪。回憶到這里,我懺悔過去對對父母恩情的認識過于淺薄,后悔在父母在世的時候對他們的個關愛和照顧太少。
我們兄弟姐妹盡管年齡不大,我們也會承擔各種家務。大孩子要照顧小弟弟妹妹,包括抱孩子、喂飯、洗尿布。我還要檢查和督促弟妹的功課。我的兩個妹妹都會洗衣做飯。家庭相互支持的這種教育和實際磨練使我們老何家的兄妹都具有老何家的特色。
我們老何家的7個兄妹除了我這個終生病號之外,個個都是家務好手,都會勤儉持家。我們的小弟弟妹妹上大學的時候都得到了大哥哥姐姐的經濟支持;在解放后的三年困難時期,三個小弟弟在暑期推板車拉磚賺錢,遠在東北的大哥一直往家寄錢,開飯的時候媽媽總要省下幾口來照顧三個弟弟,弟弟們也相互謙讓(在解放初和三年困難時期東北的兩個叔叔也給我家不少經濟支援。叔叔們忘不了抗戰初期爸爸給他們經濟支援的事)。大哥后來的幾次心臟手術都得到弟弟妹妹的照顧和金錢支持。三年前,家住大連的老五腎臟癌癥到了晚期,手術沒有醫保,須自費。我們哥幾個得知消息以后,把它接到北京,承擔了全部費用,現在老五的身體康復得很好。這件事令我十分感動。可惜的是,我們老何家的這些優良傳統往往無法傳到下一代。是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