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的《〈論語〉心得》、南懷瑾的《〈論語〉別裁》激發了人們重讀經典的熱情,《論語》言簡意賅,哲理深蘊,發人深省。這里摘錄51句并加以翻譯,一則為學生高考名句默寫,二則為學生應試作文儲備論點論據,更重要的是為使學生繼承民族優秀文化,提升思想境界。括號內為譯文。
1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font face="楷體_GB2312">見到賢人,就應該向他學習、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自我反?。?font face="楷體_GB2312">自己有沒有與他相類似的錯誤)。)
20、以約失之者鮮矣。?。?font face="楷體_GB2312">用禮來約束自己,再犯錯誤的人就少了。)
21、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font face="楷體_GB2312">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22、德不孤,必有鄰。?。?font face="楷體_GB2312">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
23、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font face="楷體_GB2312">質樸多于文采,就像個鄉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質樸,就流于虛偽、浮夸。只有質樸和文采配合恰當,才是個君子。)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font face="楷體_GB2312">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25、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font face="楷體_GB2312">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26、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font face="楷體_GB2312">君子廣泛地學習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
27、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幫助人家一同站得?。灰胱约哼^得好,也要幫助人家一同過得好。)
28、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font face="楷體_GB2312">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教給他一個方面的東西,他卻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個方面的東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29、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font face="楷體_GB2312">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30、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font face="楷體_GB2312">發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31、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說:“仁難道離我們很遠嗎?只要我想達到仁,仁就來了。)
3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font face="楷體_GB2312">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愁。)
33、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font face="楷體_GB2312">自己有才能卻向沒有才能的人請教,自己知識多卻向知識少的人請教,有學問卻像沒學問一樣;知識很充實卻好像很空虛;被人侵犯卻也不計較。)
3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在河邊說:“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不分晝夜地向前流去?!?/font>)
35、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
37、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font face="楷體_GB2312">到了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謝的。)
38、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