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習的地方就有學霸,而有學習的地方也就有一堆學渣。或許有學渣說:“我才不想稱為學霸呢!這么累!”?;蛟S你仔細想想,沒感到一股酸意撲鼻而來嗎?
其實學霸也不是天生的學霸,他們只是學習方式和心態(tài)不一樣才成為了學霸。那么學霸和學渣之間的區(qū)別是什么呢?作為一名圍繞著學霸的資深學渣,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學霸和學渣之間的區(qū)別到底是什么?
一、拖拉的學渣,痛苦的學渣
談到拖拉,往往從做作業(yè)的效率就能直觀的看出。
學霸是什么狀態(tài)呢?每天回到家后,就要把上課已經(jīng)聽懂的作業(yè)快速做完,方便留出時間預習、復習,甚至留出做“奧賽題”的時間。然后預習后,第二天的課上又會更輕松,復習后考前復習更輕松。如此循環(huán)其實也沒那么累。而學渣呢?想到學習,痛苦之感便不斷涌出。回到家在做作業(yè)前總要找點事情做,比如看一下新聞?玩一會兒游戲?累了這么一天不休息一會兒做作業(yè)實在是對不起自己。然后寫了半小時寫完一科的作業(yè),再獎勵自己休息一會兒。休息著發(fā)現(xiàn)很晚了,然后再努努力做完吧。做完后覺得很有成就,今天竟然把寫的作業(yè)做完了,老師讓背的作業(yè)別再背了吧。
寫作業(yè)的問題到了假期會更加明顯。不到假期結束堅決不寫完。總結就是拖延癥晚期,玩的太多,學的太少。
二、借口借口,都是借口!
學霸為什么學習好?你只要問下孩子,他會說他比較聰明!他人生沒樂趣!老師偏向他!其實要找這種借口,我一整片寫這些都寫不完。所謂借口,就是留給憤世嫉俗的學渣的。因為只有借口才能讓無處遁形的自己找到一個洞,為自己的不努力找一個理由。
其實還有一種學生,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夠努力,也知道自己和學霸之間的差距是什么,可就是自制力不足做不到。這種孩子我們稱為“偽學霸”,就是有一顆學霸的心卻無學霸的力。這種孩子要比學渣好很多,只要有人配合監(jiān)督養(yǎng)成習慣還是能有所成。
那么,怎么讓學渣變成學霸呢?首先要放棄一切借口,認識自己。
三、為啥要學習?我沒想過!
首先要放棄一切借口?認識自己?為啥要認識自己?也許有部分“學霸”確實只是聽話所以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但我認識的大部分的學霸往往是有自己明確的目標和思考的!而大部分學渣是沒有這種想法的。先說為何寒門能出貴子?因為想要改變生活啊。大部分學渣小孩一般家境一般,既不能有有錢人眼中的廣度,也沒有貧困家庭孩子眼中的高度。糊糊弄弄地學習,再差就在自己家附近上個大專找份工作,或者上個普通本科考個公務員?考個老師?
那為啥要學習呢?想做學霸就要看清自己的未來,“學習”是真正的求知欲還是只是一紙文憑?
四、不會就找答案,太難就放棄!
主動思考的世界也不盡然是快樂的,但被動思考一定是痛苦的。很多學生一旦遇到難題就想著找答案,一遇到難題就去問老師。你會發(fā)現(xiàn)老師問的問題學霸很快答了出來。是因為他聰明嗎?是因為昨晚,在你玩手機的時候,學霸絞盡腦汁自己搞定了這道題,每一步都是自己算出來的。而當老師講的時候學霸可能只是學到了另一種方法或者溫習了一遍,而學渣只聽到了片面。
主動學習的能力會貫穿人的整個一生,不只是對于學生生涯,對于進入社會后也是如此。學霸不一定就是書呆子,學渣也很難掙大錢,因為改革開放初期已經(jīng)過去了,請自己體會。
五、神吶,怎么才能讓我熱愛學習
說實話,也不是所有學霸都十分熱愛學習。但是,我卻有被學霸朋友邀請去他們學校旁聽的經(jīng)歷。雖然不是所有學習的過程都讓學霸感到快樂。但是學習有趣有用的知識始終應該是快樂的。而我的學霸朋友就把這種價值觀加給了我。
那么怎么才能讓學渣愛上學習呢?
我覺得無非幾點,成就感、快樂感和習慣。這三點在前期都是極難培養(yǎng)的。首先第一步是成就感,比如說第一次進步?第一次進前十名?第一次不在倒數(shù)十名?
在黑暗中伸出雙手拉一把,而不是踹幾腳(你怎么這么笨??!你再怎么學也沒用吧!),如果真想自己孩子好好學習的話,家長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去鼓勵和扶持孩子。而不是花錢隨便送一個補習班。心里想,反正錢花了,你學好學不好就和我無關了。
當成就感有了之后,就要培養(yǎng)快樂感。什么是快樂感?就是入門之后再難都能找到方法解決,解決難題之后的第二次成就感。
什么是習慣就不用說了,就是上道了。恭喜你,新晉學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