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發軟
在日常門診經常遇到一些患者因“打軟腿”來就診,正常行走或在上下樓梯時,感覺膝關節突然吃不住勁兒,腿發軟,有時會產生劇烈疼痛而摔倒,而這種打軟腿往往被忽視或者被人們武斷地認為是關節炎等病癥。其實,導致膝關節打軟腿的原因有很多。關節運動損傷
半月板損傷是其中最常見一種損傷,在下肢負重,足部固定,膝關節微屈時,如果突然過度內旋伸膝或外旋伸膝(例如排球運動中,隊員在防守時突然轉身魚躍救球的動作),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損傷會有明顯的行走打軟,有時還有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并且在關節活動時有彈響。
其次是膝關節韌帶損傷,膝關節微屈時的穩定性相對較差,如果此時突然受到外力導致外翻或內翻,則有可能引起內外側副韌帶和交叉韌帶損傷。造成膝關節不穩定,感覺傷腿不如過去那樣敢用力。明顯感覺傷腿沒勁,走路打軟的次數比較多,膝關節有錯動的感覺,而且有些腫。關節慢性疾病
髕下脂肪墊的損傷,髕下脂肪墊充填于膝關節前部的間隙,有加強關節穩定和減少摩擦的作用。脂肪墊勞損的發病原因可能是由于外傷或者是長期摩擦引起脂肪墊充血、肥厚并發生炎癥,與髕韌帶發生粘連,從而使膝關節活動受限。
這種損傷多發生于經常步行、登山或者蹲起運動較頻繁的30歲以上人群。患者會覺得膝關節疼痛,打軟,完全伸直時疼痛加重,但關節活動并不受到限制。勞累后癥狀明顯。
膝關節慢性滑膜炎和滑膜皺襞異常肥大 膝關節滑膜是組成膝關節的主要結構之一。滑膜細胞分泌滑液,可以保持關節軟骨面的滑潤,增加關節活動范圍。
由于外傷或過度勞損等因素損傷滑膜,導致滑膜增生肥厚,最后造成“滑膜嵌頓”,即關節腔關節液內象水草一樣漂浮的滑膜突然被擠夾在關節之間,常見的有髕骨內側和下方滑膜軟組織增生,會產生大量積液,影響正常活動。患者會感覺膝關節打軟,疼痛、腫脹、壓痛,發生滑膜嵌入關節還會出現交鎖癥狀。退行性改變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這種病癥多見于中老年女性,出現骨質增生,即通常所說的“骨刺”,軟骨退變駁脫會產生游離體,當這些炎性因素刺激膝蓋周圍軟組織時,肌肉能會突然發生痙攣,導致膝關節發軟,有時活動關節會有摩擦音。膝部可能出現內翻畸形并伴有內側疼痛。
年輕人發生于髕骨與股骨之間的軟骨病變,最常見的是所謂“髕骨軟化”,髕骨軟骨面變的不平,有時有先天性的髕骨脫位,造成軟骨過早退化,缺損,也會使膝關節出現打軟癥狀,有些人還因此失去了體育運動能力。應對措施
在冬天,低溫和巨大的室內外溫差會導致膝關節周圍肌肉和血管收縮,易于引起關節活動的異常造成打軟腿高發,因此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降低運動量,讓關節得到休息。其次就是盡可能地保暖,可以采用熱敷的辦法;早期僅偶爾發生,經休息、理療,癥狀可以減輕或消失。
如果以后膝蓋打軟腿經常發作,次數增多,一個月數次,甚至一天數次,且膝關節疼痛明顯,致使活動受限。那么就要去醫院就診,體檢,拍片,甚至做核磁共振檢查明確病因。
膝蓋打軟現在有了一種可靠的診療技術——關節鏡技術,關節鏡的鏡頭非常小巧,連著光導纖維。在麻醉狀態下,做一個極小的切口,插入關節腔進行觀察,利用光學鏡頭觀察關節內部結構,發現病變,對因磨損而出現的破裂、剝脫、缺損及骨的外露和增生等進行切除和修復。關節鏡的應用,大大提高了關節內傷病的準確率,達到98%以上。
關節鏡醫生通過在關節鏡直視下的手術操作,手術切除增生的滑膜軟組織和骨刺、損傷的半月板是立竿見影的治療方法。手術效果極好,并發癥和后遺癥也比較少。病人在手術后當天即能下地行走。一般手術后2至5天出院。傷口在手術后5至7天自行愈合。
目前,美國每年有200萬至300萬病人接受關節鏡手術,成功率高達95%以上,并發癥極少。克林頓總統就曾在關節鏡下進行了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關節鏡下微創手術已經當今關節疾病診治的首選方法。
實踐證明,這種關節鏡手術創傷小,患者恢復迅速。因此如果打軟腿,您要盡早到醫院骨科進行膝關節檢查,早對膝蓋病變進行治療。文章來源:上海第十人民醫院骨科程飚 主任醫師 教授程飚出診信息介紹
出診時間:周一、周二上午;周四下午
醫院地址:上海市閘北區延長中路301號(近共和新路)擅長1.疑難關節疾病運動創傷的診治(難治性髕骨脫位,肩關節脫位術后復發,巨大肩袖撕裂,全肩置換);
2.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后關節鏡下微創修復,半月板移植術;
3.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后關節鏡下微創修復;
4.肩關節疾病關節鏡下診斷及治療;
5.微創膝關節置換、關節置換手術失敗后翻修,單髁置換 6.臀肌攣縮的關節鏡微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