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黎兜兜
你有過被父母發(fā)現(xiàn)“有性生活”的經(jīng)歷嗎?
最近朋友和我吐槽了這個尷尬瞬間:
“我老是經(jīng)期不調(diào),前兩天去了趟醫(yī)院。醫(yī)生安排做Y道B超檢查之前,照例詢問我“有沒有男朋友”。
那時我腦子里只想著看病就老(說)實(漏)交(了)代(嘴)了,都沒反應過來我媽就在旁邊!只感覺后背刺來一道灼熱的目光......”
對于她的窘迫,我頗有一些感同身受。
雖然這個社會對“性”的態(tài)度已經(jīng)慢慢開放,但為了避免尷尬,大部分年輕人還是不會主動和父母聊起自己的性觀念、性生活。
可是年輕人啊,哪怕隱瞞得再用力,難免也會因為“不小心”而被父母發(fā)現(xiàn)。比如這幾位網(wǎng)友的“大型翻車現(xiàn)場”——
我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小是和爸爸一起生活。
我爸是屬于那種“大直男”的類型,思想比較傳統(tǒng),對我的約束也比較嚴格。比如不準晚于8點回家、不準染發(fā)燙發(fā)等。
可能是因為叛逆期到了,高中之后我開始有些抗拒這些條條框框。
雖然表面上還是一副乖乖女模樣,心里其實很想做一些他“不允許的事”。
比如,談戀愛。
高三畢業(yè)那年暑假,我和一個男生戀愛了,還偷偷把他帶回家。
當時我爸因為調(diào)崗老是出差,我以為家里沒人,還和男朋友弄出了不小的動靜。事后開門洗澡才發(fā)現(xiàn),我爸就坐在門外的客廳沙發(fā)上……
我當時嚇得腦子嗡嗡的。
也不記得男朋友是怎么被我推走的,就低著頭站在那“等待發(fā)落”,緊張到手腳發(fā)顫,根本不敢開口。
我閉著眼等待暴風雨到來,卻只聽到他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后,輕聲地問道:
“多久了?”
停頓了一會,又問:
“這個男孩.....真的值得嗎?”
聲音有點顫抖。能聽得出來,他在極力克制著情緒。
沒有躲過一劫的竊喜,這樣的平靜反而讓我更不知所措。
爸爸語氣里明顯的失望,重重地壓著我。愧疚感突然翻江倒海地襲來,就像要淹沒我的心臟。
關于值不值得,其實我自己心里知道答案——
我確實很喜歡那個男孩,但難以否認,其中確實也摻雜了沖動,和一點“反抗”。
跟那個男孩分手后,我單身了很長時間。
直到今年夏天,我才談了一段戀愛。
我準備在這個秋天,帶他見我爸爸。
男生好像從小就不喜歡和父母聊自己的感情問題?
我是理科生,從高中開始身邊就是男生多。在我爸媽眼里,我就是只知道和哥們打游戲擼串,一點戀愛心思都沒有的直男。
背地里,我其實是談過好幾段戀愛的情場高手了。
不告訴爸媽倒也不是怕被罵,只是單純的不想說。
但就因為我常年塑造著單身形象,有一次差點鬧了一個大烏龍。
大學時候,我和同班的女孩談了戀愛,也順其自然的發(fā)生了關系。有時候某寶上Durex打折,還會隨手買一小箱備著。
某天我爸媽去朋友家吃飯,我把女友叫來了家里,倆人在房間里親熱了一下。
結束之后,我還很謹慎的用紙巾把用過的套套包了好幾層才扔進垃圾桶里。
但沒想到,就在我送女友回家的空檔,被突然回家的我媽發(fā)現(xiàn)了垃圾袋里的東西。
更可怕的是,她順帶還找到了我塞柜子里的一整盒套套。
可能是我平時的單身人設實在是太深入人心,他們居然絲毫沒有懷疑我是不是戀愛了。
但這也直接導致了我爸“腦洞大開”,我一進家門就暴跳如雷的質(zhì)問我:“你不會叫了內(nèi)啥…服務上門了吧”
為了不讓事情往更離譜的方向發(fā)展,我只好交待了實情。
結果,聽完之后我爸媽反倒是松了口氣,只是讓我早點正式把女友帶回家認識一下。
我的父母是那種思想比較超前的類型。
大概是小學時期,在同齡人都還懵懵懂懂的時候,我就已經(jīng)知道自己是從“哪兒來”的了。
月經(jīng)初潮的時候,我媽還特意給我準備了一個小蛋糕,一起慶祝我的“成人禮”。
會帶我一起去挑選內(nèi)衣,教我分辨合適的尺碼。
而我爸則是會在我收到同班男孩情書時,調(diào)侃一句:“文筆有待加強。”
但事后還會囑咐我:“你可以禮貌拒絕,但不能隨意踐踏別人的真心。”
在有如此開明的父母的情況下,我的初戀卻來得并不算早。
那是在高考后的假期,我和同班三年的一個男孩終于互通心意,確定了戀愛關系。
這件事我當然也沒瞞著爸媽,他們知道后很為我感到開心。
在即將奔赴大學生活的前一天晚上,我媽神秘兮兮地掏出了一盒安全套塞給我,甚至一邊教我正確用法,一邊囑咐我:
“談性并不可恥。我們只希望,它別給你今后的人生帶來傷害。”
也正是這句話,讓許久之后的我擁有了美妙且難忘的第一次。
我聽過最難聽的話,是我媽對我說的。
那是大三寒假的大年夜晚上。我正準備洗澡,我媽突然沖進浴室把我拖拽出來,把我的包狠狠地甩到我臉上。
我完全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直到看到從包里掉落出來的“毓婷”。
之前并沒有告訴父母我正在談的這段戀情,一時間我頭腦發(fā)懵也不知道如何說起。
結果,我不知所措的模樣讓我媽更加誤會了:
“正經(jīng)女孩的包里怎么會放著避孕藥?”
“你是不是學壞了,在外面亂搞關系!”
這些難聽的字眼也徹底激怒了我。沒想我媽居然這么想我。一氣之下轉頭離開,倔強著就是不解釋。
可畢竟是我媽,看到她難過地哭,我再倔也倔不起來了。
我坦白了自己有男朋友的事情,讓她別亂想。
我媽明顯松了一口氣,但卻沒消氣,要求我趕緊分手:
“讓女朋友吃避孕藥,一看就是沒責任心的男孩!我不同意!”
我苦笑不得地向她解釋了原委:
我和男朋友平時都是戴套避孕的。這次是因為意外發(fā)現(xiàn)套套裂開了,保險起見吃了一次緊急避孕藥。這才洗清了男朋友的“渣男嫌疑”。
那晚我倆坐在一起聊了很多很多,這也是我第一次和父母討論關于“性”的話題。
我才發(fā)現(xiàn),父母好像并沒有我想象的那樣“不開明”。
比起戀愛、有沒有性生活,父母其實更在意的是我有沒有保護好自己,愛護自己的身體。
?最后。?
盡管在如今的文化語境里,性觀念在慢慢開放,不再像以前那樣諱莫如深。
但在父母與孩子這種特殊的關系里,關于性話題的溝通仍然是一道世紀難題。
孩子以為“父母就是這么封建,不會理解自己”,習慣性地將自己放在了父母的對立面,選擇對抗或者逃避;
父母則認為“孩子還小,還不懂”,索性樹立起保守的嚴父嚴母形象,防微杜漸。
可事實上呢?
很多孩子其實沒有父母想的那么沒分寸,很多父母也沒有我們想的那么不開明。
如果雙方試著放下各自的“我以為”,多一分對彼此的信任,
或許,橫亙在中間的結就能慢慢松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