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清晨六點,“張玉新導師工作室”3-5期學員在吉林省教育學院集合,驅車趕赴吉林和永吉,參加工作室常規活動。微云陪伴,清爽的晨風吹拂;不想中途暴雨驟降,水汽氤氳,能見度極低,不由得為我們的行程蒙上了一層陰影。到達吉林,暴雨停歇,出現一個艷陽天。
吉林毓文中學題正啟副校長以及永吉實驗高中張禹副校長全程參加了在吉林市的活動。
上午,吉林毓文中學楊虹老師執教《歸去來兮辭》,此課系參加第十一屆“語文報杯”全國中青年語文教師課堂教學大賽的試講。課后,工作室成員與吉林毓文中學語文組老師座談,對這節課進行了深入的研討。
曾獲第九屆“語文報杯”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的吉林省實驗中學李金紅老師就賽前準備為楊虹老師提出建議,備課要非常充分,南方、北方學生有差異,預設的難點極有可能是當地學生常識性的問題;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實驗校的趙博老師認為,本節課從序和辭的內容上的差異進入文本內容,切入點選擇恰切,打破了以往教學的常規,給人眼前一亮之感;長春市二實驗中學的周瑜老師在教學目標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強調學情與教學目標必須要緊密聯系;吉林市第一中學的黃河老師建議“悲樂情感的對應關系應早點引入”;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實驗校的孫沫老師和吉林大學附屬中學的崔巍老師都在“韻部轉換方面”提出個人看法。
下午,張禹副校長導引我們一行來到永吉實驗高中,聽蘇鵬老師執教的鑒賞課《生命的純色中庸的達者——感知蘇東坡的人格溫度》。蘇老師 “以字品情”,感受并解讀蘇東坡的人格魅力。課后,吉林省實驗中學紀少坤老師率先發言,認為本課最大的亮點就是“教學設計主線清晰,課堂始于以線解文,終于以線解人”;長春市十一高中劉曉華老師認為本課是“一場文化盛宴”,如果能夠“跳出時間線索”,將幾首詩“多元自由組合”會更好。
工作室導師張玉新對本節課作了總結性評價,認為本課“群閱讀”體現出一種課程意識,與即將實施的新課程改革合拍,為即將到來的專題教學做了準備。同時對工作室學員以及語文教師提出希望,要求語文教師要有厚實的書底,要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積極關注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真正做到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張老師強調,語文教師若沒有這種課程意識,將很難使課程改革走向深入。
熱烈的討論意猶未盡,陣雨再一次光顧,返程中越下越大,急促地敲打著車窗,仿佛讓我們加深回味未盡的意味。
“授課以相觀摩”是“張玉新導師工作室”一項重要的互動形式,旨在以課堂教學為切入點診斷課堂教學,以期通過因材施教為學員指點專業發展的方向、打造教學風格。工作室學員每人都要上匯報課,學員間共同品評,共同成長,優秀學員也將獲得參加全國大賽的機會。目前,本工作室十多位學員在全國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撰稿:張玉新導師工作室第五期學員、長春市十一高中石柳
審編:黨委宣傳統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