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地方政策頻頻出臺,低空空域管制放開助推發展。繼2023 年12 月低空經濟被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 年3 月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低空經濟的發展被提上新的高度,多省市政府陸續發布低空經濟產業規劃及相關支持措施,其中珠三角/長三角地區依靠已有的產業基礎,引領行業發展,呈現出較為顯著的先發優勢。與此同時,新空域分類方法對空域進行了更為細致的劃分,且放開了對G/W 空域的管制,為低空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低空發展的重要載體與傳統固定翼/直升機相比,更安全、更高效、更經濟。eVTOL 由于采用電力驅動,不受傳統燃油飛機機械故障的影響,且無需依賴機場跑道實現起降,呈現出了更安全、更高效的特點。與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相比,購買成本及使用成本均更低,經濟性優勢顯著。
從動力生產方式來看,可分為多旋翼、復合翼、傾轉旋翼、傾轉涵道類型。
復合翼、傾轉旋翼、傾轉涵道性能表現更優,但后兩種技術難度更高,目前國內多采用復合翼和傾轉旋翼,而海外多為傾轉旋翼和傾轉涵道機型。
1)多旋翼:垂直起降和巡航階段均依靠旋翼提供升力。自重輕、技術難度小,但航程、速度、有效載荷均受限。
2)復合翼:使用獨立螺旋槳分別實現垂直起降和巡航。巡航效率/航程/速度均有所提升,但垂直升力系統在平飛階段產生額外阻力。
3)傾轉旋翼:通過改變推力方向實現垂直起降和巡航。巡航效率/航程/速度更優,但飛控等技術難度加大。
4)傾轉涵道:通過改變推力方向實現垂直起降和巡航。噪音小,且消除了開放性螺旋槳在安全方面的隱患,但技術難度更高、巡航模式下阻力更大。
國內主機廠進展全球領先,2026 年有望迎百花齊放局面。航空器需通過專門的航空安全機構進行適航認證,如中國的民用航空局(CAAC)、美國的聯邦航空局(FAA)、歐盟的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目前美國和中國均尚未針對eVTOL 推出專用的適航認證評審方法,但國內eVTOL 主機廠取證進展已領先全球,根據民航局規定,主機廠批量生產及銷售需獲得TC/PC/AC 三證。
億航智能EH216-S 成為了全球eVTOL 行業內首個集齊民用航空器三證的企業;上海峰飛V2000CG 是全球首款取得型號合格證的噸級eVTOL。根據國內各公司的申請進度,預計2026 年后多款eVTOL 可獲得TC 證。
低空經濟產業鏈覆蓋環節多、應用前景廣。
1)上游: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如飛行器的動力核心電機、能量來源電池、智能控制中樞飛控系統等。
2)中游:整機制造及配套和基礎設施建設。整機制造涵蓋了eVTOL 主機廠、通航飛機、直升機和無人機等多種機型,為了保障飛行器的安全運行,還需建設包括空管系統、導航系統、通信系統在內的基礎設施,以及提供地面保障服務,如維護檢修、保養和能源補給等。
3)下游:低空經濟與各產業結合后形成的多樣化應用場景。如物流運輸、農林牧漁、應急救援、觀光游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