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爸爸媽媽們對著自家的熊孩子大吼大叫,推推搡搡。隨著孩子漸漸長大,自我意識的逐步形成,肯定會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惹人生氣。而作為父母的有時真的會被氣的七竅生煙,控制不住的就會發脾氣。但是總是生氣上火,對著孩子吼叫一是對孩子不好,容易讓孩子養成不自信、懦弱、膽小怕事的性格。或者變成你愛說不說,我依然我行我素,被吼疲了不怕了。二是對自己的身體也不好,氣大傷肝。
1. 先讓自己冷靜三分鐘。
我們對孩子發脾氣多半是恨鐵不成鋼或者想要孩子更優秀,并不是為了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而無故對孩子發脾氣。所以,先給自己幾分鐘的冷靜時間,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2. 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很多時候,當我們發完脾氣才知道錯怪了孩子,或者孩子也有自己的苦衷。所以,孩子的行為也許會讓你很生氣。但是先別急著生氣發脾氣,要先和跟孩子交流,了解事情的經過,如果孩子真的做錯了,再批評也不遲。不要上來就一頓雷煙火炮的職責批評孩子。這種情況一般在學校請家長時常常發生。
3. 試著讓孩子和您一起學會換位思考。
讓孩子扮演一回父母,自己扮演犯錯的孩子,看孩子怎么想怎么做。這樣,他也能體會到做父母的心情,同時您也達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雖然有時即使換位思考也不能使孩子完全認識他的錯誤,但是這是一種很好的交流方式,起碼比吼叫批評要好。
4. 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
我們一直被灌輸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錯誤思想,孩子一做的不如我們預期,我們就會對孩子多加的苛責。甚至忘記了當初孩子出生時我們對他們的最低要求,只要健康快樂就好。所以,勿忘初衷,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吧。這樣做,你會發現,你對孩子會少發好多的脾氣。
5. 脾氣準備爆發的時候,讓另一半先行處理。
教育孩子不只是媽媽一個人的責任,有時候孩子更愿意跟不常教育他的人交流。這也就是為什么在家里,父母二人一個要扮紅臉一個要扮黑臉的原因了。
6. 要時刻提醒自己生氣發脾氣傷害最大的是自己。
我們都知道生氣傷身,頻繁的生氣就是在慢性自殺啊。況且生氣發脾氣又不能解決問題,所以,還是努力控制自己少發脾氣吧。
總之要對孩子多點耐心,想想我們小時候過的多快樂,那時的社會壓力要小很多。現在的社會我們每個人壓力都很大,孩子更是如此,為了將來能適應社會能在社會生存他們已經更累的了。從上小學開始就沒有休息日,每天從早7點到晚上12點天天在學習,要學12年。所以做父母的多給孩子一點成長的空間,放慢腳步,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