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腦中風(腦卒中) 最重要的危險因素。由于高血壓可引起腦部血管某些薄弱部位形成微動脈瘤破裂出血,所以通常高血壓也是腦出血的主要原因。那么,高血壓患者應如何預防腦卒中呢? 近日,記者采訪了北京中醫醫院心腦血管病專家張曉霞主任,請她來講講這個問題。
高血壓患者該怎樣預防腦卒中呢?
張主任回答,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穩定血壓。 血壓過高、過低,都可導致腦中風,有高血壓的病人,一定要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降壓藥。應當避免在短時間內使用大劑量降壓藥物大幅度降壓,一般應在2~3個月內,逐步使血壓降到理想水平。
2.降血脂。 高血壓合并血脂增高,更易發生腦中風,在降壓的同時,應該同時選用降血脂藥物。
3.防止血凝。 血小板凝集是發生腦中風的病理因素,高血壓患者要用抗凝藥物,防止血栓形成。常用的藥物有小劑量阿司匹林等。
4.生活規律。 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情,避免過度緊張、疲勞、情緒激動;合理安排作息,保證充分的艇眠時間;注意經常鍛煉身體,每目運動30~45分鐘,應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可打太極拳、散步及做保健操。
5.積極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因代謝紊亂而容易發生高血壓,其血管也特別容易遭受損害,而引起中風。積極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是預防腦中風的重要環節。
6.講求心理衛生。 要心胸開朗,處事豁達,若有煩愁要學會自我排解,學會超脫。琴棋書畫、唱歌、跳舞,皆有益于健康。
7.多飲水、暢大便。 平時要養成多飲水的習慣,特別是睡前和晨起時,飲1~2杯溫開水有益健康。要保持大便通暢,大便秘結會使腹壓和血壓升高,且用力排便易誘發腦中風。
8.重視發病先兆。 約有70% 的腦中風病人發病前有先兆癥狀,主要有:突然劇烈頭痛、天旋地轉;突然手腳無力、四肢麻木、說話不清;突然神志不清,暈厥;情緒突變,或暴躁,或淡漠;常打呵欠、嗜睡;頻頻嘔吐或呃逆等。有上述癥狀者,應及早就醫。
在飲食上須采取哪些預防措施呢?
張主任介紹說,主要措施有:
1.攝入高鉀食物。 美國科研人員研究發現,每天進食較多新鮮蔬菜、水果的人,發生中風的危險性要低,表明富含鉀的蔬菜水果,具有防中風的作用。因為高鉀食物能調整細胞內鈉和鉀的比例,減少體內水鈉潴留,降低血容量,降低血壓,從而防止出血性中風的發生。
2.攝入富含類黃酮與番茄紅素食物。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引起動脈粥樣硬化,主要是壞膽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 造成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及抑制其氧化,對防止動脈粥樣硬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類黃酮與番茄紅素能捕捉氧自由基,阻遏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對防止血管狹窄和血凝塊堵塞腦血管有積極作用。日常飲食中,應多攝入富含類黃酮與番茄紅素的食物,如胡蘿卜、南瓜、洋蔥、蘋果、紅葡萄、香菜、草莓、番茄、西瓜、柿子、甜杏、辣椒等。
3.多食優質蛋白食物。 研究顯示,多吃富含硫氨酸、賴氨酸、葡氨酸、牛磺酸的食物(如魚類和雞鴨肉、兔肉、鴿肉等),不僅對維持正常的血管彈性及改善腦血循環有益,還能促進鈉鹽的排泄,有利于防止中風的發生。流行病學調查資料也顯示,蛋白質食物攝入量不足或質量欠佳,會使血管脆性增加,易引起顱內微動脈瘤破裂出血。
4.宜多樣攝取營養。 只有均衡攝取五谷、根莖類、肉魚蛋類、奶類及其制品、蔬菜豆類、水果類及油脂類等幾大類食物,才能充分獲得各種營養素。
5.增加纖維素。 纖維素是血管及腸道的清道夫,應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如各種蔬菜、水果、糙米、全谷類及豆類,可
幫助排便、預防便秘、穩定血糖及降低血膽固醇。
6.體重不宜過重。 中風患者常因行動不便,以致活動量降低,每天消耗的熱量減少,因此,應限制熱量的攝取,維持正常體重,避免肥胖。
7.飲食不宜過甜。 甜食含糖量高,可在體內轉化成脂肪,容易促進動脈硬化,因此應禁食精制糖、甜食、含糖飲料及純糖制品。
8.不可食用太成或調味過重的食物。 應忌食腌漬食品、臘味食品、蜜餞及調味濃重的罐頭食品;各種調味料要減少用量,因為太咸或調味過重的食物含鈉量過高,對腦中風患者健康不利。
9.不宜大量攝入興奮神經系統的食物。 少吃肉湯和雞瀝,這對于保護心腦血管系統及神經系統有益。咖啡屬于含咖啡因的飲料,也是興奮劑,因此宜適可而止,且避免添加奶精及少用糖來調味。此外,濃茶及刺激性強的調味品均應忌食。
10.不可吸煙和大量飲酒。 適量飲酒(每周1~2 次) 雖然可幫助血液循環.但酗酒會造成熱量攝取過多,影響正常飲食,導致營養不均衡。香煙中所含的尼古丁等成分,會導致微血管收縮、阻礙血液循環.因而提高了再度中風的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