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二日游(2)采石磯與李太白
我們在鎮江用完中餐,下午2:00已經到達安徽馬鞍山的采石磯公園。公園的專職導游上車來迎接我們,并讓大巴直接開進公園里的停車場,一點不用抬腳。多多因事先做過功課,對采石磯略知一二。
安徽馬鞍山采石風景名勝區,又名采石磯,是國家AAAA級景區,門票80元。她是我國著名的“長江三磯”之首。另有江蘇南京的燕子磯、湖南岳陽的城陵磯。采石磯絕壁臨江,水湍石奇,被譽為“天下第一磯”。他扼守長江天險,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歷代發生在這里的著名戰爭就有二十余次。采石磯還是我國早期的佛教勝地之一,始建于東漢的廣濟寺,為江南名剎,有“小九華山”之稱。采石磯還擁有全國最大的李白紀念館,有馳譽江南的三元洞,氣勢雄偉的三臺閣,引人入勝的萬竹塢,有“當代草圣”林散之藝術館等等。說是采石磯集游覽、觀光、休憩的絕佳場所,是否如此,請朋友們隨多多一路去看看。
導游先帶我們去太白樓,大詩人李白的紀念館?!〈颂讟窃爸喯蓸恰?,始建于唐元和年間,宋元時期多有修葺,明正統五年,工部右侍郎周忱巡視江南時重建。清順治十四年,知府胡季瀛重建,改名為太白樓,又稱“唐李公青蓮祠”。后又毀于兵燹。清光緒三年(1877年),兵部尚書彭玉麟捐資重建至今。
1、一下車,三位博友言言、水仙花、珍珍先行亮相。
2、導游口若懸河,觀眾津津有味。
3、大詩人李白的真跡,據說還是毛主席捐贈出來的。
4、傳此真跡有16位皇上的手諭,幾經戰亂,流失海外,輾轉回國,實屬不易。
5、千古奇人李白祠,酒中仙子太白堂。
6、著名畫家范曾獻畫一幅,生動描繪采石磯的壯觀與秀麗。
7、太白賦詩羞匈奴,昂首青云采石磯。
8、粉墻黛瓦掩映中,多少墨客慕名來!
9、文人騷客,一代風流,要學太白,先做神仙!
10、這里名人薈萃,佳作連篇。多多摘錄一首,以伺讀者。傲骨同青山未朽 看塵世權貴終為塵土
詩魂系采石不散 教人間赤子皆成人才
11、李太白與采石磯,馬鞍山人的驕傲。
12、詩仙已經飄然去,唯有樓前雄獅在。
13、一群申城客,驚擾太白夢。
14、李白祠里青瓷瓶,謫仙院中紅花映。
15、眾星捧月,太白金星。中國詩壇,無人可及。
16、“謫仙樓”前飄紅葉,采石磯中盡采石。
17、自公一去無狂客,此地千秋有盛名。
18、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19、與太白交朋友,言言出口成章。
20、熟悉的墻飾,經典的故事。
21、李公青蓮祠,永久的紀念。
22、江南已是雨紛紛,此地卻是艷陽照。
欲看采石磯,還是長江邊。請朋友們隨多多繼續。以下簡介,下集再見:
李白是我國唐代的一位偉大詩人,他的一生充滿著神奇的坎坷……。開元十二年,血氣方剛的李白,懷著“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沿長江東下,李白第一次登上采石磯,舉目眺望:長江如練,天門洞開;青山滴翠,飛舟擊浪。詩人即興寫道:“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對采石磯的山水風物,李白贊嘆不已,留連忘返。隨后拜謁當涂青山謝公祠,懷著崇敬的心情憑吊和緬懷南齊詩人謝眺,謝眺筆下那些清新秀麗的詩句令李白擊節嘆賞,甚至“一生低首謝宣城”。
開元十八年,李白懷著“濟蒼生,安社稷”的志向,第一次西行進長安,因朝遷腐敗,宦官、權貴專橫,李白無功而返。離開長安,一路南下,又一次來到采石磯。李白夜晚游江賞月,觸景生情,寫道:“牛渚西江月,青天無片云。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崩畎捉钖|晉時期鎮守牛渚的謝尚將軍識薦袁宏的故事,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心情,感嘆自己生不逢時,沒有遇上象謝尚那樣唯才是舉的伯樂。安史之亂暴發前夕,李白再次駐足采石,面對唐王朝的腐敗,安祿山等人蠢蠢欲動,企圖謀反,李白遠離京都憂心忡忡,提筆賦詩《橫江詞六首》:“橫江西望阻西秦,漢水東連揚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風愁殺峭帆人。”一個落泊他鄉的游子,此時寄情于山水,關心著人民的疾苦,國家的安危。
安史之亂暴發后,李白始終關注著時局的變化,上元二年,李光弼率軍計伐安朝義,李白不顧六十一歲高齡,為平叛逆賊,報效國家而從軍,但抱病半道而返,遂投靠族叔當涂縣令李陽冰。寶應二年,李白病逝于當涂,最終長眠于他仰之愛之的青山。李陽冰受李白之托,為其整理、編輯保存下來的九百余首詩稿,并親自為其作《草堂集序》。序中概括了李白的一生,對李白一生的藝術成就和不凡的人格魅力作出了高度評價。
五代人王定保在《唐摭言》中對李白的死有著這樣一段描述:李白晚年駐足采石,常獨自登磯飲酒賞月,一次因酒醉,看到江水中漂浮不定,若隱若現的月影,誤為月落,便跳江捉之,然后騎鯨上天。這就是千百年來民間留下的“李白采石磯跳江捉月,騎鯨升天“的充滿神奇和浪漫的故事,既體現了李白的個性,也反映了人們對詩仙李白的緬懷和崇敬。
太白樓位于翠螺山南麓,依山而臨江。樓高18米,三層兩進,前樓后閣,左右回廊;歇山屋頂,筒瓦滴水,鱉魚走獸,飛檐翹角,蔚為壯觀。尤其是祠堂正廳供奉的一尊楠木雕李白站像,背負雙手,昂首挺胸,神態瀟灑飄逸,十分傳神地再現了詩仙風韻。游人士子,登樓遠眺,長江如練,綠洲溢翠,百舸爭流,鷗鳥翱翔,素有“風月江天貯一樓”的美譽,它與湖南岳陽樓、湖北黃鶴樓、江西滕王閣并稱為長江著名的“三樓一閣”。
為紀念偉大詩人李白,弘揚李白詩歌文化,1986年開始,省政府在太白樓東側,將一組清代建筑改建并與太白樓合璧,由此構成了全國建樓最早、歷史最久、規模最大、文物藏品最多的李白紀念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