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載求學路,一路風雨泥濘,許多不容易?!?/strong>
這兩天,一篇博士論文的致謝部分,感動了億萬網友,許多人讀過后淚流滿面。
這篇看似普通卻沉重無比的文字,背后是一個充滿苦難與挫折,也帶給人希望和溫暖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黃國平,中科院博士,騰訊人工實驗室高級研究員。
這是他在2017年參加博士論文答辯時,寫在最后的一段感悟。
從窮苦的山村少年,到如今的中科院博士,這一路,黃國平走得無比艱辛。只要讀過他的故事,都會為他捏一把汗。
難以想象命運對一個人能有多么的殘酷。
黃國平出生在四川省一個偏遠的小山村。
12歲那年,母親丟下他離家出走;17歲那年,父親因為車禍去世;同年,相依為命的奶奶病故;就連身邊唯一的羈絆,一只老狗,也不知所蹤。
十七歲,多么美好的年紀。別人的17歲,還沉浸在父母的疼愛與呵護之下,而17歲的黃國平,卻是孑然一身,孤苦無依。
所有的至親都離開,一座搖搖欲墜的破屋子里,只有一個倔強而孤單的少年。沒有人關心粥可溫,衣可暖?沒有人關心他還能不能撐到明天。沒有任何人能依靠,黃國平只有他自己。
也難以想象一個人的內心能有多么強大,意志有多么堅韌,才能撐下這一切。
“人情冷暖,生離死別,固然讓人痛苦與無奈,而貧窮則可能讓人失去希望?!?/strong>
但黃國平從來沒有喪失過希望。
家徒四壁,讀書是他最開心的事,哪怕只能在昏暗的煤油燈下,哪怕破舊的房頂還在滴答漏雨。
為了湊齊學費,漆黑的夜里,弱小的孩子被狗追,被蛇攆;為了生存,他要釣魚、摸黃鱔,放學回家還要喂豬、養牛,而這些苦難,對黃國平來說,竟然還不是最苦的。
“人后的苦尚且能克服,人前的尊嚴卻無比脆弱?!?/strong>
赤腳的尷尬,屁股上帶泥的窘迫,還有因為欠學費被老師約談的絕望……
命運的捶打,一下又一下淬煉著這個17歲的少年。
“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生”,這個強大信念,是無數個絕望的暗夜里,支撐黃國平活下來的勇氣。


黃國平的老家,在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一個叫永光鎮(原炬光鄉)的炬光農村社區。
這里氣候溫和,冬暖夏長,但是經常會有暴雨、大風、雷暴和冰雹。
黃國平的“家”,是一個兩層磚瓦結構的老房子。這里甚至都不能稱為一個“家”,因為真的只是一個未完工的毛坯房。紅磚裸露,連窗戶都沒有。
每逢下雨,小小的黃國平,都要去找竹筍殼塞在瓦縫里,只為了不讓屋里漏雨。
“夏天光著腳走在滾燙的路上。冬天穿著破舊衣服打著寒顫穿過那條長長的過道領作業本。”

所有這些艱難,都差點成為壓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而點燃少年心中微弱希望的,就是知識改變命運。
為了湊學費,他不得不在夜里抓黃鱔、周末釣魚、養小豬崽、出租水牛。少年抓回來的黃鱔,有時甚至會被父親偷賣了換酒和肉。
無法想象,少年看到被黃鱔換回的酒和肉,內心是怎樣的天崩地裂。那是他的學費,也是他的尊嚴。
少年黃國平,就這樣一直與命運頑抗。就像那個“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在給定的劇本里,也一定要活出不一樣的精彩。
直到他進入高中,學校免除了全部學雜費,又有好心人資助了生活費,少年才得以安心學業。

多年的艱難生活,讓他患上了胃潰瘍和胃出血。多少個日夜里,他強忍疾痛,用加倍努力的學習來轉移對疼痛的恐懼。親人的離世,讓他學會了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分鐘。
如果命運不公,那就用加倍的努力,去討要一個公平!
二十二載求學路,黃國平終于一步步邁向了自己的夢想。
進入西南大學,不僅讓他心滿意足地學習了計算機專業,還治愈了胃潰瘍和胃出血。
本科畢業,黃國平又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中科院自動化所,后來被調劑到模式識別實驗室,開啟了科學研究的新大門。這一切,都成為他“這一生值得回味的美好瞬間之一”。

從四川儀隴老家,到北京中科院,倒車轉車需要兩天。而黃國平,用了二十二年。
還好他沒放棄,還好身邊總有暖意,還好命運留有一絲憐惜,黃國平沒有被厄運狠狠踩進泥里。
他靠著一腔孤勇,單槍匹馬從山村一路跋山涉水,從小鎮做題家成為中科院博士,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大牛。
黃國平的故事,讓所有人熱淚盈眶。而讓我們掉下眼淚的不只是他遭受的苦難,更是感動于苦難之后,他與命運徒手相搏的不屈與堅持。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這個世界艱難而殘酷,被命運裹挾下的每一個人,是否都能如黃國平一般,面對世事刁難,坦然的說出那句“只愿年過半百,歸來仍是少年,不辜負這一生吃過的苦”。

2017年畢業后,黃國平就職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并且繼續著博士期間確定的研究課題,繼續向著心中的理想前進。
盡管已經成功逆襲,黃國平卻依然保持著自己低調、謙遜的本色,不斷前進。
致謝信網絡爆紅后,他依舊有條不紊地忙碌于自己的科研工作,婉拒了記者采訪,也表達了自己對網友關注的感謝。
讓人感慨敬佩之余,不由得想起那些和黃國平有著相似經歷的“寒門后浪”。
2019年的雙十一,一條短短的抖音視頻,引來了數百萬網友的點贊。
視頻中是一個臉上帶著很多灰印的小伙子,露著一口大白牙,開心地笑著說:“發工資了,上個月掙了7000塊錢,今天雙十一,買了純牛奶?!?/p>
這個年輕的小伙子,就是90后“網紅”任海龍。
任海龍從小跟著姑姑姑父長大,17歲離開家鄉當兵,22歲才回到老家。
復員后,因為沒有學歷,也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術,他只能一切從頭開始。
他做過汽車廠工人,擺攤賣過臭豆腐,一心一意努力奮斗的時候,卻被賭博的發小忽悠貸款,欠了一屁股債。

在任海龍騎著電車回村收麥子的路上,風呼呼刮過他的耳邊,“還錢”兩個字不斷在他腦海中盤旋,成了支撐他走下去的信念。
2018年,任海龍進了船廠工作,每天吹著冷風工作十幾個小時,一邊拼命工作賺錢還債,一邊默默問自己:我這輩子就這樣了嗎?
焦慮迷茫的日子里,他給自己定下一個初步計劃:學剪輯。
于是,他笨拙地拍下自己的一些日常發到網上。
沒想到,沒有什么套路和劇本的視頻,卻因他真誠、樂觀以及陽光般的笑容,吸引了一大波粉絲。

網友紛紛評論:
“就是那種很有人間煙火氣的踏實的溫暖?!?/p>
“你的眼睛里有光。”
“越努力越幸運,在你身上看到了滿滿的正能量!”
或許,任海龍并不是人們心中的“成功人士”,但是他的視頻中展現出來的踏實、堅韌、百折不撓,已然成為很多人力量的來源。
還記得13年前,那個帶著瘋母上學的劉秀祥嗎?
1988年出生在貴州小山村的劉秀祥,他的人生經歷和黃國平一樣,坎坷曲折。
劉秀祥4歲時,父親因病突然去世,母親因為承受不了生活的打擊,變得間歇性精神失常。
隨后,哥哥和姐姐也因為不堪生活的負擔,相繼離開了家。從此,小小的劉秀祥,就擔負起了養家糊口、照顧瘋母的重任。

當別的同齡人還在父母身邊撒嬌的時候,劉秀祥卻每天都要幫母親洗臉、梳頭、做飯,還要帶著她一邊打零工一邊上學。
第一次高考時,劉秀祥因為身體生病而名落孫山。
那一次,他差點就撐不下去了。
可當他翻開自己的日記,一句話赫然映入眼簾:“當你抱怨沒有鞋穿的時候,回頭一看,發現別人竟然沒有腳?!?/strong>
這句話一下子擊中了他的內心,讓他重新找回了對抗生活的勇氣和力量。
劉秀祥帶著母親租住了一個廢棄的豬圈,一邊照顧母親,一邊刻苦復讀。終于在2008年高考時,成功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
多年后,成為教師的他,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能走出去,大家也一定能走出去,現在條件艱苦一點,不要怕,只要有夢想,有行動,未來一定會更加的美好?!?/strong>

無獨有偶,就在黃國平致謝信曝光的前幾天,還有一個現實版福貴讓人唏噓不已。
這位老大爺先是死了父母,又死了妻子和孩子,唯一的弟弟是個傻子,就是這樣讓人無比同情的人生,可當事人老大爺卻依然可以笑著說一句:向前看。
有句話說,幸福大都是相似的,不幸卻各有各的不幸。
諸如黃國平、任海龍、劉秀祥,還有這位老大爺,他們的人生,都深刻詮釋了人世間各種各樣的苦。
似乎幸福二字和他們相隔甚遠。
但他們卻無一例外,空前一致地展現了不屈、不服、不放棄的人生態度。
我的生活有多苦,我的力量就有多強大。
鞏俐曾說過一句話:你無需活成太多樣子,認真做一件事,會解釋所有的事。
黃國平的這半生,就努力做了一件事:讀書,讀出來。
他成功了,他靠讀書,最終走出了貧苦的鄉村,成了博士,有了一份好工作,昔日受過的苦,終于在自己的努力下,化作甘甜的養料。
任海龍也努力做了一件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于是他沒被外債打垮,他不滿足于船廠的體力活,最終靠著自學在短視頻趟出了一條路。
劉秀祥和黃國平一樣,抱著走出去的信念,付出了同齡人幾十倍的努力,才換來了如今的涅槃。
而這種傻傻的堅持,傻傻的做到極致,就叫做堅韌。
現在這個時代,更新很快,賺錢也很快,多少年輕人詮釋著“喪”,多少人看著賺快錢,讓“讀書無用論”卷土重來。
可黃國平的致謝信,宛如一劑清醒針,讓這個混沌的世界透出一絲光亮:
原來這個時代,還有人這樣不屈不撓的堅持。
我們多希望如他一樣,在每一個加班的深夜,在每一次考試失利,在每一次被上司怒罵,在每一回被生活負擔壓得喘不過氣,告訴自己,堅持下去,明天就會有曙光。
本文作者丨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