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區里不少孩子都生病了
癥狀輕的上吐下瀉,嚴重的則高燒不退
孩子和家長都被折騰得叫苦不迭…
注意!
新一輪病毒來了!
而且還不止一種
什么是輪狀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感染是,臨床上引起2歲以內小寶寶胃腸炎的最常見原因之一,該病具有典型的流行季節,常見于每年10月中下旬至次年的2月份。
全球每年約有4億人(1.11~1.35 億兒童)患有輪狀病毒腸炎,其中大約有80萬兒童死亡;我國每年約有1800萬兒童發生輪狀病毒腸炎,其中約有 3~4 萬兒童死于該病。
認識輪狀病毒
1
輪狀病毒分類
輪狀病毒被分為A、B、C、D、E、F、G七個組群。其中A 、B、C組均可感染人類,但A組是嬰幼兒、年幼動物的重要致病原,會引起急性、自限性腹瀉。
在流行季節,A 組輪狀病毒感染率高達90%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們在感染一次輪狀病毒后,依然有多次感染的可能。
2
感染途徑
輪狀病毒主要以糞-口途徑傳播,另外,病毒顆粒在空氣中以氣溶膠形式存在,也可經呼吸道傳播。
3
臨床表現
輪狀病毒腸炎的潛伏期為1-3天,多起病突然,典型的癥狀是嘔吐、發熱及非血性腹瀉。
在病初1-2天,先有嘔吐、發熱,之后會出現腹瀉,大便每日3~10余次,可伴有腹脹和腸鳴等。排便急且量多,糞質多呈淡黃色的稀薄水樣或蛋花湯樣,偶有黏液,肯定無膿血。
輪狀病毒腸炎可表現輕重不一。輕者可無發熱、嘔吐,僅為輕度腹瀉,甚至可能還無明顯癥狀。重者可因發熱、持續嘔吐和水樣便而導致不同程度的脫水和電解質紊亂、代謝性酸中毒,甚至腸套疊等。
輪狀病毒腸炎除了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癥狀外,可能還會有呼吸道癥狀、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心臟受損、肝腎損害等相關表現。
輪狀病毒腸炎自然病程約1周左右,少數可長達2周以上,一般預后良好,但脫水嚴重又未積極治療者亦可引起死亡,免疫缺陷者常因混合感染而轉為慢性腹瀉或嚴重的疾病。
4
治療方法
輪狀病毒感染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無特效藥物和治療辦法,主要是對癥支持,治療的關鍵是是防止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能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嗎?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輪狀病毒疫苗可以與兒童免疫程序中的其他疫苗同時接種。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顯示:輪狀病毒疫苗與百白破疫苗(DTP)、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IPV)、流感嗜血桿菌疫苗(Hib)同時接種是安全,互相無干擾的,并不影響嬰幼兒對各疫苗的抗體應答。
輪狀病毒疫苗接種建議
對于不同的輪狀病毒疫苗其接種計劃是不同的,一種是針對 A 組輪狀病毒的口服輪狀病毒活疫苗,有效保護率在70%以上,需每年口服 1 劑(3 mL),一般在服用疫苗后2周產生抗體,4周時抗體濃度達到最高峰,接種成功后,保護期一般為1年,所以建議三周歲以內的寶寶,最好是在每年的 8~10 月接種一次輪狀病毒疫苗。
還有一種是進口的五價輪狀病毒疫苗,該疫苗為口服,首次接種時間6到12周,第二次接種距上次接種間隔4到10周,第三次接種間隔4到10周,嬰幼兒接種最晚完成不低于32周(即8個月前),保護期長達7年。
出現這些情況,請及時就診
有反復發熱癥狀,體溫超過38.5C或服用退燒藥后體溫控制不佳。寶寶有頻繁嘔吐,無法進食和進行口服補液的。大便為粘液樣便或者有膿液及血,氣味較臭。腹痛癥狀較明顯,休息后無法緩解,無法進食。寶寶精神較差,昏昏欲睡,口唇、皮膚干燥,煩躁口渴,眼窩或囟門凹陷,尿量明顯減少,提示有脫水癥狀。
除了輪狀病毒,諾如病毒也是引起秋季腹瀉的常見病原體,下面帶大家區分一下這2種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