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
上回我們說到,這魯智深是個多厲害的人物啊,他為什么還要借“鎮關西”的名頭,來妝點自己的門面呢?
我們覺得,魯智深之所以要這樣做,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這個道理概括起來說,主要有這樣兩條:
其一,魯智深這時還遠沒有達到后來經歷了風風雨雨之后,所達到的那種大徹大悟的境界。此時的魯智深,他還是有點虛榮心,還是很好面子的。
小說中所寫的這樣一個細節,就很能說明問題。
當初,史進在渭州城初見魯智深的時候,那個茶坊里的茶博士是這樣向史進介紹魯智深的:“客官要尋王教頭,只問這個提轄,便都認得。”
一個“只問”,一個“便都”,一下子就把魯智深在渭州城里的地位,高高地捧了出來。
那么,魯智深聽了茶博士這句滿是恭維意味的話語之后,又是什么態度呢?
小說寫道,“那人見史進長大魁偉,像條好漢,便來與他施禮。”
各位看官請看,這魯智深不但很享受茶博士的恭維,而且馬上對茶博士的恭維作出了響應,見史進長得像條好漢,于是就過來與史進施禮了。
所以,從小說的這個細節中,我們就不難發現隱藏在魯智深內心深處的那份無人知曉的虛榮。
史進
其二,江湖上所謂的名聲,有很多其實都是刻意經營出來的。
如果我們隨便打開一本歷史書籍,或者是翻翻當天的報紙,或者是瀏覽瀏覽網上的新聞,那么就會發現,古往今來這樣的事例可以說是多得如汗牛充棟,不勝枚舉。而這個此時還沒參透人生真諦的魯智深,顯然也是深得其中三昧的。
所以,魯智深就會同當下社會上的許多大師一樣,要抬出“鎮關西”這個聽上去頗有點高大上的名號,來妝點妝點自己的門面。
如果魯智深跟別人說,自己三拳打死的只不過是個賣肉的屠夫,那么,別說是三拳,哪怕只是一拳,那在江湖上說起來也是很掉身份,很沒面子的。
小說編寫者專門寫了這樣一個細節,來善意地諷刺了一下魯智深的虛榮心。
小說寫道,當魯智深在桃花莊上向劉太公和李忠吹噓自己三拳打死鎮關西的光榮業績的時候,那個賣狗皮膏藥出身的打虎將李忠,竟然一點也不解風情,隨口一句話,就戳破了魯智深刻意經營的那個“鎮關西”的光輝形象。
只聽李忠說道:“次日聽得說哥哥打死了鄭屠。”
李忠的這句話,就把魯智深說得是一愣一愣的了。
綜上所述,魯智深對鄭屠稱呼的這一變化,實際上正體現了魯智深不俗的吹牛實力。
因為,在人前一說起“鎮關西”這三個字,總會給人一種很了不得的感覺,以為這個“鎮關西”應該是個非常厲害的角色。
于是,連帶著也會對這個三拳就打死了那個“鎮關西”的魯智深,更加的肅然起敬,更加的要高看N眼了。
李忠
魯智深吹牛的第二種方法,是自改履歷。
魯智深的第一次出場,是在小說第三回。
那時,魯智深在渭州城里的小種經略府里當提轄,名字叫做魯達。這“智深”的稱謂,是魯達后來到了五臺山文殊院出家時,他的師父智真長老給他取的法名。
而且,魯智深起初也不是渭州小種經略府里的提轄,而是小種經略相公的父親,也就是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那里的軍官。因為小種經略相公這里缺少人手,所以,才把魯智深從延安府提拔到了渭州城,做了個提轄官。
小種經略相公曾對渭州府尹說過這樣一句話:“魯達這人,原是我父親老經略處軍官,為因俺這里無人幫護,撥他來做個提轄。”
可是,魯智深在打死鄭屠,逃離了渭州城之后,他的從軍履歷,卻在轉眼之間就漂亮了許多。
這主要表現在,魯智深把自己的工作單位給換了。
自從離開渭州城之后,在魯智深的口中,他便不再是小種經略府里的提轄,而成了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那里的提轄了。
那么,魯智深為什么要更改自己的工作單位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老種經略相公在江湖上的名聲,要遠比兒子小種經略相公來得響亮,來得光彩。
所以,魯智深把自己的工作單位這樣一更改,在江湖上如果一報出自己的名號,那么,他的臉上無疑也就會更加的光彩,說話的底氣無疑也就會更加的充足了。
因此,在桃花莊上,魯智深無論是向劉太公,還是向桃花山的強人亮明自己身份的時候,說的都是那一句響亮的話語:“灑家不是別人,俺是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帳前提轄官。”
再后來,魯智深無論是在東京大相國寺的菜園子里,向張三、李四這幫潑皮們述說自己的光榮歷史,還是在二龍山碰到了楊志,在十字坡遇見了張青,魯智深都還是那句話:“灑家是關西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帳前提轄官。”
我們從魯智深的這些言語里不難想見,這魯智深在向他人提及自己是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帳前提轄官的冒牌經歷時,他的語氣應該是多么的自豪,多么的驕傲。
盡管我們翻一翻魯智深的履歷,就會發現當初在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帳前從軍時,這魯智深并不是什么提轄,而只不過是個普通的軍官而已。
那么,魯智深吹牛的第三種方法又是怎樣的呢?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