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春,人民廣場是一個地標性的建筑。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這里曾經是長春市的刑場。那么,長春市為啥會將這里當做刑場呢?
刑場
古代刑場,大多在人員密集的地帶。之所以這么選擇,主要是想起到警示作用。比如,明朝和清朝的時候,就將殺人的刑場設定在菜市口。根據資料記載,死囚在天亮前被推入囚車,經宣武門,走宣外大街到菜市口,囚犯由東往西排好,劊子手手執鬼頭刀也依次排列,頭被砍下來后,掛在或插在街中木樁子上示眾。
長春也是一樣,有專門的刑場,地點就在人民廣場。因為長春的歷史比較短,1800年剛剛建置。建置初期,城市的核心地帶在寬城一代,人民廣場處于城外,不過過往人員也不少。
1825年,清政府將人民廣場定為刑場。之所以將這里定為刑場,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這里距離城市中心不遠,老城的西北門(現民康路與平治街交匯處)旁,而長春府的城內監獄也在西北門內,就位于現平治街二院對門大門洞內一帶,便于押送囚犯。第二個原因就是這里處于城鄉結合部,人員挺多,處決囚犯后,能夠更好地起到警示作用。
人民廣場作為刑場的時間跨度長達100多年,直至1933年,這里發生了變化!
人民廣場規劃圖
1932年,在日本的支持下,偽滿洲國建立。
因為日本島經常發生地震,所以日本人一直想遷都長春。所以,偽滿洲國建立后,就將長春更名為新京,很多優秀的日本建筑師來到長春,進行城市規劃。不久,《新京都市建設計劃》出臺。這個規劃中的城市中心點,就是今天的人民廣場。
根據規劃,日本人將滿鐵附屬地內正對新京驛(長春火車站)的中央通(今人民大街北段)向南延伸,形成大同大街,作為全市的南北中軸線,在其中心部位,與興安大路(今西安大路)、長春大街交匯處,設置了全市最大的大同廣場,外徑達300米,作為長春市的交通中心。
規劃定下來后,1933年,偽滿洲國政府開始修建大同廣場。
人民廣場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蘇聯紅軍進駐長春,將其更名為斯大林廣場,在廣場中心修建了高達34米的蘇聯紅軍烈士紀念塔,塔頂為一架戰斗機模型。同年,國民政府接管長春,將斯大林廣場改名為中正廣場。1948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長春,將中正廣場更名為人民廣場。此后,一直使用人民廣場這個名字。人民大街則一直叫做斯大林大街,1997年才改稱人民大街。
在2000年前,人們廣場曾經對外開放,附近的人們都來這里走路遛彎,彈琴說戲。后來,人民廣場封閉了,進入廣場內的人就少了,不過很少人知道人民廣場,曾經是長春市最大的刑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