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字的繼續給明朝最聰明的皇帝——嘉靖歌功頌德。
說到嘉靖朝,在民間的傳說中有兩個人非常受歡迎,一個是明朝執政時間最久的奸相,一個是明朝的第一清官。
在民間傳說中清官剛正不阿與奸相斗智斗勇最終扳倒了奸相,這很符合廣大人民的最淳樸的愿望。
但是顯然這是不符合史實的,歷史上同時期的海瑞連嚴嵩的眼都入不了,根本就沒資格去與嚴嵩斗智斗勇。
這個故事真正的主角是徐階,他不但斗倒了嚴嵩也救了被打入昭獄的海瑞的性命。
但是徐階斗倒嚴嵩在后世的史料中并不是什么忠臣斗倒奸臣那么簡單的二元化的一件事情,后世史學家認為徐階和嚴嵩的斗爭是明末黨爭的開端。
雖然關于明朝滅亡后世有各種說法:明亡于萬歷,明亡于天啟,明亡于崇禎。
但是嘉靖朝確確實實把明朝末年崇禎朝的毛病:流寇、兵變、北患、黨爭等等都集齊了。
嘉靖朝活脫脫的一個崇禎朝的預演。
可為啥偏偏在嘉靖朝黨爭會興起呢?徐階斗倒嚴嵩僅僅是因為權力斗爭嗎?
顯然史料中并不認為徐階斗嚴嵩僅僅是為了權力,線索都指向了一個名字——夏言。
夏言——夏桂洲
徐階是夏言的學生,他斗嚴嵩明顯帶有為老師復仇的動機。
夏言這人對嘉靖朝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剛直不阿很強勢的首輔,但作為大權在握者按史料的說法他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心太軟。
后來合謀算計夏言的嚴嵩、陸炳,之前都是有把柄落在他的手上的,可是他都因為嚴嵩、陸炳的苦苦哀求就輕輕放過了他們。
最終‘婦人之仁’的夏言死在了嚴嵩、陸炳的合謀之下,可是他留下了一個種子——徐階,最終徐階成長起來讓殺害夏言的人都付出了代價。
對史書中夏言放過嚴嵩、陸炳的這段記載碼字的有些懷疑,夏言是個很強勢的人,怎么會這么心慈手軟?嚴嵩也就罷了,陸炳這人風評并不是那么差,夏言明明放過了他那他干嘛還那么恨夏言?
唯一合理的解釋——嘉靖表明了態度。
既然皇帝已經明確了態度,那么夏言手上的把柄就不再是把柄了,自然也就沒可能用這把柄去對付嚴嵩和陸炳了。
既然如此那為什么嚴嵩、陸炳還要去苦苦哀求夏言呢?
這很可能是嘉靖對夏言授意的,給嚴嵩和陸炳一個教訓讓他們收斂點。
嘉靖這人真的很陰,很會御下。
《明史》宣稱陸炳對放過他的夏言心存怨恨那這怨恨哪來的呢?
不出意外是嘉靖挑出來的,嘉靖只跟陸炳說他當年不準備追究他的過錯,卻只字不提他讓夏言敲打陸炳的授意。
《明史》對陸炳是背鍋俠心知肚明
不過提不提的也不重要了,后來夏言、曾銑案負責審訊曾銑把夏言牽進去的正是陸炳,這是誰的授意還用說嗎?誰要夏言死還不清楚嗎?
所以《明史》在寫陸炳傳時精神分裂了一把,傳記中記錄陸炳參與構陷了包括夏言在內的很多人,后邊卻評價陸炳禮賢下士不曾陷害一人。
這說明《明史》的編纂者們是清醒的,他們很清楚夏言之死是誰構陷的,有沒有嚴嵩、陸炳都一樣,曾銑進昭獄那一刻起夏言就死定了。夏言、曾銑案中最冤的是曾銑,他就是一把被強行拿來殺夏言的刀。
那么嘉靖為什么一定要夏言死呢?
回首前塵,我們發現夏言是嘉靖早年重要的政治盟友,“大禮議”事件中他堅定地站在了勢孤的嘉靖一邊給了嘉靖極大的支持。
嚴嵩上臺前,掌控嘉靖朝內閣的都是“大禮議”中站在嘉靖一邊的正德朝舊臣們。
這是理所當然的,“大禮議”事件(楊廷和等要求嘉靖改易父為明孝宗的事件)從來就不是時年十五歲的嘉靖換不換個爹那么簡單的一件事情。
“大禮議”中楊廷和沒團結好官僚集團,最終失敗了。
這是以楊廷和為首的官僚集團試圖限制初登大寶的嘉靖權力的一次嘗試,是明朝被廢除的相權對皇權的一次反攻倒算。
這聽起來似乎碼字的是在支持坊間流傳的文官陰謀論,并不是哦,碼字的支持楊廷和等人的行為。
明武宗的肆意妄為向世人充分展示了皇權不能得到約束的嚴重后果,楊廷和等人試圖趁著嘉靖剛剛登基根基未固時加強對皇權的限制是符合明朝國家利益的。
但是嘉靖的態度令人大跌眼鏡,他不但拒絕認明孝宗當爹還要把他爹給請入太廟!
年僅15歲的嘉靖態度何以如此堅決?難道就是因為他孝順?
當然不是,肯定是有人向嘉靖說明了楊廷和等人的目的,因此嘉靖才那么堅決地跟楊廷和為首的官僚勢力對著干。
這些人里面,我們知道有張璁、霍韜、桂萼、夏言......但是這些都是小人物,給嘉靖吃了定心丸讓他能全力與楊廷和爭權的那個真正的大佬是——楊一清。
正德一朝權臣中明確站在嘉靖這邊的就是楊一清,也只有他才能鼓動張璁等人堅定地站在嘉靖皇帝的一邊與當時權勢熏天的楊廷和對著干。
后來的事實也證明楊一清確實眼光獨到,他清醒地認識到了朱元璋一手締造的制度中皇權獨大不可動搖,就算是楊廷和也不能挑戰。
楊廷和的完敗無疑楊一清是一個重要因素。
《明史》為啥不點明這件事呢,就像上篇碼字的說的那樣屁股決定腦袋,當然不能說明了。
碼字的說了嘉靖那么多壞話,那么嘉靖朝有沒有值得稱道之處呢?
當然有。
其中有一件政績十分值得稱道,那就是大量裁撤中官(派駐地方掌管貢物驗收和稅收的太監),但是大量裁撤太監也使得嘉靖感到自己勢單力孤了。
怎么辦呢?
大禮議中文官集團中以楊廷和和楊一清為首的分裂,讓敏銳的嘉靖意識到了有機可趁。
楊廷和的強勢帶給嘉靖的心理陰影面積無疑是巨大的,而幫助他掌握大權的楊一清,嘉靖很清楚是比楊廷和更厲害的存在,真正的大明第一人。
好在楊一清已經幫他找好了現成的人選,于是嘉靖示意張璁等人彈劾楊一清。
當楊一清被張璁等人攻訐時,以他的聰明才智焉能不明這是嘉靖要卸磨殺驢了,所以他才會那么地悲憤交加,一代名臣就這么被嘉靖活活氣死了!
子為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啊。
所以后來我們看到嘉靖朝文官集團內部斗爭激烈程度遠非明朝的前朝可比啊。
楊一清、張璁等聯手擊敗了楊廷和;張璁擊敗了楊一清;夏言擊敗了張璁;嚴嵩擊敗了夏言;徐階擊敗了嚴嵩。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一樁樁一件件真是熱鬧非凡啊。
誰說嘉靖一心煉丹求道的?這一幕幕朝堂大戲的背后提著線的不都是他嘉靖嗎?
影視劇中于大紅扮演的嚴嵩
為啥嘉靖一朝掌握內閣最久的是嚴嵩,不就是因為這老兄他只撈錢不擅權嘛,對嘉靖沒威脅啊。
說到嚴嵩這里碼字的想為他抱個屈,他老人家并不是一無是處只會撈錢的,不然的話張居正當年會把他當成偶像?
后來因為庚戌之變才使得張居正改投徐階門下,那時的張居正太年輕他還不能看懂嚴嵩的聰明之處。
為什么嚴嵩被抄家時家產并不多?
有的說嚴世蕃花了,有的說嚴嵩收集古玩字畫用了,碼字的好奇就沒人想過他拿去孝敬嘉靖了嗎?
每年嘉靖求神問道花費比全國稅收高出一大截,不靠嚴大首輔能填得了那窟窿?
嚴嵩賣官鬻爵那都是為了為國分憂,只不過他和他兒子順便也給自己撈了點好處。
說到嚴嵩的兒子嚴世蕃,《明朝那些事》對嚴世蕃大加贊賞說他是天下第一聰明人,別逗了好吧。
嚴嵩之所以倒臺都是因為嚴世蕃這個蠢蛋的鍋。
嚴嵩尸位素餐只想著撈錢對嘉靖又盡孝,嘉靖當然也就由著他了,可是他那寶貝兒子嚴世蕃不同啊。這位被《明朝那些事》吹上天的嚴公子他可不像他老子那樣眼里只有錢,他還想要權,這不是坑爹是啥啊?
徐階為啥后來給嚴世蕃安一個通倭寇的罪名,不就是在提醒嘉靖,這嚴家小子想要奪您權啊!
嘉靖一看徐階給嚴世蕃安的罪名馬上就明白了,于是占著茅坑不拉屎的嚴嵩徹底完了。
嚴世蕃聰明個屁啊,他連‘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杠’的道理都沒有整明白。
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一輩子打鷹的嘉靖皇帝最終在晚年被徐階這只鷹啄了眼,看來老老實實嚴嵩第二的徐階不但阻止了嘉靖殺海瑞還阻止了嘉靖禁絕《西游記》。
徐階保住《西游記》這件小事其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因為《西游記》解禁比保住海瑞性命對嘉靖的權威打擊要大得多。
各位,這猴頭真是在罵如來嗎?
嘿嘿,《西游記》中這一段如來大罵大唐的話才是全篇的精華,堪稱古今第一罵。海瑞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啰里八嗦廢話太多,哪有這幾句來得耿直明了。
嘉靖最早因為與權勢熏天的楊廷和的斗爭而被載入了史冊,可他最后卻被記錄輸給了看似老實的徐階。
徐階贏了,贏得很徹底,他的前輩楊廷和沒能辦到的事情他辦到了。
從朱元璋到嘉靖兜兜轉轉一圈,最終皇權還是被相權制衡住了,明朝的皇權這頭大老虎暫時被趕進了籠子里。
明朝最后輝煌的時代——名相時代就要到來了。
哦,碼字的還沒說嘉靖為何要殺夏言,還用說嗎?
夏言雖然是徐階的恩師,但隱忍的學生徐階顯然比強勢的老師夏言聰明,當然這也得益于嘉靖皇帝后來分心做道君皇帝。
有興趣了解更多的您可以在頭條中搜索碼字的文章,《明亡帝責——庸君嘉靖起狂瀾:爆發》或點擊文末的傳送門了解更多。
都到這了,給個贊給個關注鼓勵下碼字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