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我對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戰略能力進行了說明,認為諸葛亮是一個完美的戰略規劃家,而司馬懿更是一個戰略實踐家。
在這一篇中,我要對兩人的用兵能力進行一個分析對比。
諸葛亮
空城計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可以說有著數不清的錦囊妙計,出山就是兩場大火燒的曹軍傷亡慘重,而后又有草船借箭、借東風、八卦陣這種半人半仙的故事,更以空城計智退司馬懿十五萬大軍。遺憾的是,這些純屬虛構或者張冠李戴。但是陳壽對于諸葛亮的評價是不擅長臨機應變。
不過事實也的確如此。根據記載,在劉備時代,諸葛亮并無前線統兵的輝煌戰績,更多的是作為一個后勤主管。直至劉備去世,諸葛亮才真正成為蜀軍主帥。
蜀漢建興三年春,諸葛亮率軍南征,深入不毛之地,討伐雍闿、孟獲,秋季就平定。但是此次征戰的對抗強度不高,難以衡量用兵能力。只有接下去的北伐,才充分考驗諸葛亮的軍事才能。
五次北伐的路線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由斜谷道出兵,命令趙云、鄧芝作為疑軍,占據箕谷,魏國大將軍曹真率領大軍阻擋。開始是順風順水的,得到南安、天水、永安三郡的相應。但是在張郃的到來后,局勢就急轉直下。
因為馬謖在街亭被張郃所破,導致北伐功敗垂成,只得退回漢中。
第二次北伐,出散關,攻陳倉,但是無法攻破,最后糧盡而還。之后又三次北伐,皆有小勝,斬殺過魏軍大將王雙和張郃,但是土地方面毫無寸進。
司馬懿
最能體現司馬懿用兵水平的就是他征討遼東了。魏景初二年,公孫淵依靠遼水圍塹二十余里阻擊魏軍,司馬懿佯攻南線,暗中卻以主力度過遼水,逼近敵方襄平大營,繼而三戰連捷,乘勝合圍。
而當時漢水因為連降大雨暴漲,魏將紛紛打算遷營,司馬懿使用霹靂手段,阻止將領遷營。公孫淵打算速戰速決,司馬懿制止手下出戰。最終遼東被破,公孫家族就此消亡。
此外,司馬懿在東線還先后擊退過諸葛瑾、朱然、諸葛恪等吳將。戰績可謂斐然。
諸葛亮與司馬懿曾有過三次交鋒。
諸葛亮與司馬懿
第一次是蜀漢建興八年,曹魏兵分三路攻蜀,其中司馬懿由西城出發,諸葛亮于城固駐軍。由于連續降雨三十余日,司馬懿隨后班師。
第二次是蜀漢建興九年,諸葛亮再出祁山,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拒敵。此次交鋒結果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版本。
《漢晉春秋》: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文章是說司馬懿一直尾隨蜀軍,卻又不跟與其交戰,后來在諸將的請戰下,派張郃攻擊祁山之南的蜀軍,自己繼續與諸葛亮對峙。結果諸葛亮派魏延等人迎敵,最后大勝而歸。
《晉書·宣帝紀》:亮屯鹵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帝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
在《晉書》的記載中,此戰是司馬懿大獲全勝。因此兩人的交鋒結果到底如何,真假難辨。但是唯一確定的一點就是蜀軍最后退兵是因為糧盡。
第五次北伐
第三次是在蜀漢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由斜谷進軍,占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懿對壘。前者一再下戰書,還送巾幗婦人的服裝來激怒司馬懿,但是司馬懿就是隱忍不出。如此相持百余日,早已積勞成疾的諸葛亮就病故于軍中。
其實兩人還有一次間接的交鋒,發生在孟達叛魏投蜀之時。當時,諸葛亮擔心孟達反復無常,便有意透露信息,促使他叛魏。司馬懿得知這個消息,一邊寫信麻痹孟達,一邊日夜兼程行軍。孟達估計司馬懿到來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但是未曾想到司馬懿來個先斬后奏,僅八日就兵臨城下。孟達倉促應戰最后被殺。盡管諸葛亮曾寫信告誡過孟達,但是孟達沒有好的應對。這里就是因為豬隊友孟達,讓諸葛亮輸了司馬懿一招。
綜合兩人的交鋒史,總體上是打了個平手。
諸葛亮用兵偏于穩健。第一次北伐之時,魏延曾主動請纓,希望帶兵走子午道,最后直抵長安。但是諸葛亮認為此計太過冒險,便沒有采納。
子午谷路線
因為諸葛亮最后的北伐一直未有寸進,因此我們這些后人時常在想如果當時采納“子午谷之計”會不會奪取雍涼。
都說風險與收益往往相對稱。三國史上就有不少戰例都是因為適當冒險而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譬如曹操遠征烏桓、鄧艾偷渡陰平。
其實這個缺點諸葛亮也可以說是自知的,他曾經說在運籌帷幄方面,劉巴遠勝于他。
明代王志堅在《讀史商語》中說到:
夫兵,詭道也、險途也。自古出兵, 未有不出奇冒險而能有功者,諸葛孔明用兵,病在不能出奇。
司馬懿也說過,如果諸葛亮是個勇者,就應該從武功依山東進;如果西上五丈原,我們根本就沒有憂慮。可見司馬懿對于諸葛亮的作戰風格是不予認同的。
誠然,步步為營沒有錯。但是假使蜀魏國力顛倒,那么這種中規中矩、步步為營也許是上策。可惜蜀漢本就弱勢,不出奇怎么可以致勝。
司馬懿的作戰風格多樣,可以穩如泰山,也可以動若脫兔。我們可以稱之為善于機變。孫權也評價過司馬懿:“司馬公善用兵,變化若神,所向無敵。”
當然不是說司馬懿就不忌憚諸葛亮,我們從“死諸葛嚇走生仲達”這個典故中可見一斑。在排兵布陣方面,諸葛亮可謂是做到了極致。司馬懿看過諸葛亮留下的蜀營,深深贊嘆“天下奇才也”。這是司馬懿給予對手最高的評價。也從側面印證了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這一特點。
諸葛亮作為一名軍事統帥,缺少能夠進入教科書的經典戰例,卻有著街亭之敗,還有數萬人攻打陳倉不下之恥。用兵太過小心,太過萬全,以至于用兵走向平庸。
司馬懿對于兵法做到了活學活用,隨機應變。
因此在用兵上,諸葛亮是不如司馬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