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皇統在一群不孝子的手上被狗賊王莽奪去,關鍵時刻天降劉秀,奪回正統。
身世:劉邦的九世孫,因為漢武帝的推恩令,到了他老爸這一代,只能做縣令小官了,所以劉秀雖是皇家戶口,但是活得還不如普通的富庶家庭,需要經常出去放牛。
史書記載劉秀窮但是帥,演員選得對
昆陽之戰:劉秀崛起之戰,以兩萬起義軍打敗王莽四十余萬軍隊,從此劉秀聲勢大振。這場大戰也加速了王莽政權瓦解,四個月后,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兵敗身亡,天下進入群雄混戰時期。
做官當做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這是劉秀年輕時兩大志愿,成家立業。執金吾是指京城守衛官,帶領禁軍四處巡弋,很是風光,放牛娃劉秀正好在長安求學,看到了羨慕不已。
陰家是管仲后裔,陰麗華又以美貌和才華著稱,自然成為了窮小子劉秀的夢中女神,最后陰麗華也是成了劉秀的皇后。
云臺二十八將:輔佐劉秀奪取天下的牛人們,但是和麒麟閣、凌煙閣等功臣相比,知名度太低,不是他們不彪悍,主要原因還是劉秀太低調。
取得天下后,劉秀深得漢宣帝真傳,不折騰,與民休息,所以他的團隊顯得那么默默無聞。
所有開國皇帝中,唯一一個沒有濫殺功臣的就是劉秀,云臺二十八將全部善終。
個個都是比肩漢初三杰的存在
對外戚嚴防死守:王莽的教訓太深刻了,所以漢明帝期間,不允許外戚做大官,但是防不住自己子孫不爭氣啊,最后東漢就亡在外戚手中。
重開西域:西漢宣帝時期對西域行使主權,但因為西漢末年天下大亂,西域便被匈奴征服了。漢明帝時期,派遣竇固等人趕走匈奴,重開西域都護府,西域又回到了祖國懷抱。
佛教傳入:漢明帝做夢夢見空中有一個金人,大臣解夢說是西域的佛陀,于是漢明帝派使者去天竺,帶回了佛教,在洛陽建立白馬寺,中國第一座佛寺。(東漢建都洛陽,西漢都城長安被綠林軍、赤眉軍多次蹂躪后死氣沉沉)。
中國第一座佛寺——洛陽白馬寺
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出身史官世家,老爹班彪寫《史記后傳》,哥哥班固、妹妹班昭寫《漢書》,而自己投筆從戎,投身轟轟烈烈的西部大開發中。班超在西域三十年,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神,帶領三十六個人讓西域五十余國臣服于大漢帝國。
東漢杰出外交家——班超
放縱外戚:漢章帝期間,兩大外戚,分別是馬太后的馬家(馬太后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女兒)和竇皇后的竇家,光武帝、明帝都極力限制外戚做官,而漢章帝卻大封外戚,從此外戚這股腐朽勢力登上了東漢政治舞臺,一直到東漢末年的何進。
更致命的是漢章帝三十一歲早逝,漢和帝十歲繼位,竇太后掌權,竇家勢力更加猖狂。從漢章帝開始,大多數皇帝要不早逝要不無后,大漢江山要亡!
十歲繼位,是個有能耐的皇帝,在竇太后的陰影下度過童年,親政后還能以雷霆手段從竇氏外戚手中奪回政權,正準備大展拳腳時,宕機了,時年二十七歲,剛過百天的兒子繼位。
剛過100天繼位,一歲夭折,期間皇太后鄧綏聽政(云臺二十八將之首鄧禹的孫女),大名鼎鼎的鄧太后。也許是遺傳基因太強大,作為女流,鄧太后的政治智慧和手段非常人能比,牢牢把握朝政16年,幸好這屆鄧氏外戚還算爭氣,讓東漢王朝緩了口氣。
嬰兒皇帝劉隆夭折,鄧太后只能從宗族中挑一個做皇帝,劉祜年紀小,好控制,所以十三歲的劉祜繼位為皇帝。
西域造反:漢章帝期間班超出使西域讓諸國歸心,但是后任西域都護任尚貪得無厭又殘暴,各國紛紛遠走高飛,同時漢明帝期間平定的羌族也起義,平羌戰爭打了十一年,雖然最終勝利了,但是東漢元氣大傷,帝國已到暮年。
宦官當政:早期因為鄧太后的存在,所以外戚和宦官有緩沖,鄧太后死后,宦官開始攻擊鄧氏外戚,正中漢安帝下懷,于是鄧氏被鏟除,宦官這條狼又被放出來了。鄧太后身邊有一個著名的宦官——蔡倫,就是改進造紙術的蔡倫。
東漢杰出發明家——蔡倫
不出意外,這位漢安帝又是英年早逝,時年三十二歲。
漢安帝去世后,閻太后掌權,又一個外戚登場,劉懿生年不詳,因為年幼被立為皇帝,同年就因病去世。宦官集團滅了閻氏外戚,迎立劉保為帝。東漢的政治既復雜又簡單粗暴。
漢安帝的獨子,但不是閻太后所生,怕不好掌握,所以被閻太后廢了改立幼兒劉懿。現在宦官集團把閻太后趕走了,時年十一歲的劉保被擁立為皇帝。
跋扈梁氏:漢順帝是被宦官推上帝位的,倒是懂得感恩,本身能力不行,便把大權交給了宦官,宦官又與梁皇后的外戚梁氏勾結,從此朝政全在梁氏手中,梁氏差點成為另一個王莽。
這個無用的皇帝又是早逝,時年二十九歲!東漢這是被詛咒了嗎?
漢順帝的兒子,一歲繼位,我的天哪!梁太后臨朝聽政,梁太后的哥哥梁冀稱霸朝堂,搞得民不聊生。一年后,兩歲的漢沖帝夭折,瘋了!
梁冀選的皇帝,必須年幼,八歲的劉纘登基,朝臣們看著皇位上的小孩子已經麻木了。小孩子童言無忌,有一次朝會時當著大臣的面稱梁冀為“跋扈將軍”,梁冀心有不爽,毒殺了漢質帝,時年九歲。
跋扈將軍梁冀——東漢王朝的悲哀
毒死漢質帝后,梁冀又挑了一位年幼的皇帝,十四歲的劉志繼位。梁冀沒有想到,自己飛揚跋扈了二十年,會栽在一群宦官手里。漢桓帝在宦官的幫助下誅殺梁冀,然后封有功的宦官為列侯,于是東漢歷史上極其黑暗的宦官當政時代來臨,東漢開始滑向深淵。
漢桓帝極其荒淫,后宮宮女多達五千余人,然并卵,生不出一個兒子,于是十一歲的劉氏宗族劉宏繼位。比起漢桓帝,有過之而無不及。朝堂上十常侍當政(十個宦官),烏煙瘴氣;民間烽煙四起,民不聊生,爆發了黃巾起義,東漢正式進入滅亡倒計時。也難怪后來劉備發出嘆息“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
最終葬送漢王朝的黃巾起義
十三歲繼位,朝政把持在何太后和舅舅大將軍何進手中,東漢政權名存實亡。何進代表的外戚集團和十常侍代表的宦官集團火并,何進被砍了,袁紹等人調董卓進京勤王,董卓不喜歡劉辯,便廢了劉辯,立劉協為帝,不久劉辯被逼自盡,前后在位不到一年。從此進入風云激蕩的三國時期。
八歲繼位,傀儡皇帝,先被董卓控制,后又被曹操把持,最后在曹丕的脅迫下禪讓帝位給曹丕,東漢王朝正式滅亡。
東漢由光武大帝開創,經漢明帝、漢章帝勵精圖治,國力已不遜于西漢,但是自漢章帝后,便陷入了皇帝早逝、幼主上位、外戚掌權、宦官奪權的惡性循環,最終強盛帝國東漢轟然倒塌,各地梟雄奮起,中華大地進入最動蕩的三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