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登基之后的情況比他爸爸那會兒好多了:西北方面,李繼遷在真宗登基之后不久就開始求和,然后戰略重心西移,開始和吐蕃人互毆;而以王繼恩為首的一小撮反動分子被處理掉之后,國內政局也穩得不行。現在宋朝的主要問題,只剩下了遼國。
自雍熙北伐失利之后,遼國就完全掌握了對北宋的戰略主動權。期間兩國大大小小數十仗,宋軍敗多勝少,十分被動。于是在這種氛圍下,景德元年,蕭太后帶領二十萬大軍南下,準備干一票大的。
宋真宗十分開心,表示要御駕親征,和契丹人決一死戰。
這倒不是真宗瘋了,而是咸平二年的時候,遼國也有一次大規模南侵。那次真宗熱血上頭御駕親征過一次——大勝而歸!
可問題在于那次真宗決定親征之后在道上磨蹭了幾個月,抵達河北以后遼軍早就搶得盤滿缽滿決定撤軍了——所謂的大勝完全是吹出來的。可真宗自己卻不這么想,他覺得上次我行,這次我肯定還行嘛!男人么,怎么能說自己不行!
皇上既然有了想法,大家自然就要執行。不過沒人敢讓皇上真的御駕親征,大家想的是跟上次一樣,在路上拖延時間,等遼軍過過癮走了再拍皇上馬屁。然而有一個人表達了不同意見。
這個人就是寇準。
直到景德元年,才在邊患的巨大壓力下被任命為宰相的寇準表示皇上您這么牛,咋不早點去鼓舞士氣呢?
真宗謙虛的表示雖然我很牛,不過既然大家都說想讓我準備準備再出發,我也只好從善如流嘛。結果這邊還在準備,那邊遼軍在河北路攻城久攻不下,竟然開了竅:攻不下城,我可以不攻啊!反正我都是野戰部隊機動性好,直接去偷家不就得了!
于是在這種思路的引導下,遼軍很快就調整了戰略方向,繞過大名府等河北重鎮,直插開封。
消息傳到開封城里,大家都崩潰了:你這不按套路出牌啊!
于是真宗皇帝馬上就不提親征這事了,轉而開始討論逃跑的問題。可麻煩的地方在于,雖然大多數領導班子成員都贊同跑路,然而他們在往哪跑的問題上并沒達成一致:時任副總理的江南人王欽若認為陛下現在應該果斷前往南京繼續指揮戰斗;而國防部長、四川人陳堯叟則認為四川易守難攻,才是退守大后方的第一選擇。宋真宗沒了主意,只好去問寇準你說我是去金陵好還是去四川好,寇準呵呵一笑:皇上,您把給您出這主意的人都砍了祭旗吧。
寇準指出,以斗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大宋疆域雖廣,然后背后就是開封城,皇上您現在手下大軍云集,契丹人孤軍深入,你要是都不敢御駕親征,那你跑了以后還有人給你賣命沒?
真宗表示你說得好有道理,然而契丹人實在是太可怕了,要不容朕再想想?
好啊!那你想吧。于是寇準把邊關急報全都扣了下來,等攢夠一沓一起交給真宗——皇上,眼瞅著咱們大宋要完了,您想好了沒有?
真宗看著那一沓告急文書都快暈了:哎呀愛卿,那你說可咋辦?
咋辦?親征啊!
時遼師深入,急書一夕五至,寇準不發,飲笑自如。明日,同列入聞,帝大駭,以問準。……帝乃議親征。————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十四
于是寇準連唬帶嚇,終于說動了宋真宗動身前往澶州迎敵。此時遼軍已經在澶州城下耀武揚威了,就等著什么時候破城過河,打到開封去。此時稍有閃失,靖康之恥就要提前一個世紀上演了。
宋真宗戰戰兢兢的離開了開封,一路上磨磨蹭蹭,二百多里的路竟然走了五天才到。半路上不斷有人慫恿真宗向南進行戰略轉移,寇準說現在大家都知道你要御駕親征了,大伙這盼星星盼月亮的結果你半道跑了算咋回事?絕對不能退啊!于是在寇準為首的幾個主戰派的堅持下,真宗皇帝幾乎是被拉著進了澶州城。
真宗進城之后宋軍士氣果然大振,士氣大振的結果就是遼軍主將蕭撻凜竟然在視察地形的時候被宋軍用床子弩一箭射死了!遼軍士氣頓時一落千丈。——然而此時宋軍還不知道這事,真宗皇帝還在澶州城里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此時的宋真宗心里依然忐忑,但是礙于面子又沒法逃跑。于是他琢磨了一下:不是寇準你忽悠我來的么?我派人看看你干嘛呢,你要是也慫了我就趕緊撤吧。
結果回報讓真宗頗為哭笑不得:寇準每天和人大吃大喝,喝高了就玩骰子唱小曲,完全沒有緊張的意思。宋真宗琢磨了一下,寇準這么放松估計這是不能有事,于是也跟著放松了下來。
寇準在澶州,每夕與知制誥楊億痛飲,謳歌諧謔,喧嘩達旦,帝使人覘知之,喜曰:“準如此,吾復何憂!”時人比之謝安。。——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十五
此時的戰場形勢十分有趣,宋真宗與遼軍在澶州城對峙,而遼軍身后還有若干小股宋軍和一支近十萬人的主力部隊在定州,大家是麻桿打狼兩頭怕。遼國發現自己肯定打不到開封了,而當初進軍的時候太過深入,一路上城池還在宋國手里,這要是退兵就是個關門打狗的架勢啊。而宋真宗比遼軍還緊張,因為他發現自己調不動遼軍身后的定州軍了!
定州軍的指揮叫王超,是太宗舊臣,身高兩米多,看著相當有壓迫感,然而此時卻化身忍者神龜,巋然不動。
真宗急了:遼軍入寇你不動,現在關門打狗你也不動,我給你發了這么多道旨意你還不動,你到底要干嘛!?
沒人知道王超想干嘛,他成了場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然而在這位的壓迫下,遼國跟大宋同時都覺得自己要完。
然而對方卻遲遲沒有動手。
既然不動手……那……那談談?
于是和談開始了。
既然是談判,那肯定先要訛詐一下對方。于是遼國上來之后首先表示周朝的時候郭榮北伐,搶走了關南十縣,識相的你們趕緊還回來。
宋朝表示你跟sei倆呢!你咋不把燕云十六州給還回來呢!
經過幾番試探,雙方終于互相摸清楚了對方的訴求:遼國想的是訛點錢對國內有個交代。而真宗表示你能走就行,要多少錢我給——百八十萬不是事啊!
啊呸!寇準私下找到主持談判的曹利:別聽皇上在這胡說啊,我告訴你要是超過三十萬,回開封以后我一定想辦法弄死你。
利用之再使也,面請歲賂金帛之數,帝曰:“必不得已,雖百萬亦可。”寇準召至幄次,語之曰:“雖有旨許百萬,若過三十萬,將斬汝!”利用果以三十萬成約而還。——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十五
于是經過艱苦的談判,曹利將最終的結果帶了回來。他向宋真宗比了一個“三”的手勢
真宗大吃一驚:啥玩意?三百萬!?……唉,三百萬就三百萬吧,能搞定這事反正也值。
呵呵,皇上,是三十萬,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
真宗欣喜若狂——這簡直是雙十一大特價啊!
澶淵之盟最后的合議是這樣的:
一、宋遺遼“歲幣”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在雄州交割;
二、兩國結為兄弟之邦,遼主尊宋帝為兄,宋帝尊遼蕭太后為叔母;
三、兩國以戰前各自占有的疆界為國界,以白溝河為界河;
四、互不容納叛附及互不騷擾農作;
五、互不在沿邊境增筑城寨,開掘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