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柳成蔭
字數丨5483
閱讀時長丨約14分鐘
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23年在巴比倫去世,死后留下寡母和遺腹子,以及東西從亞得里亞海利比亞到帕提亞和印度河,南北從黑海到波斯灣和埃及的廣大帝國。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去世,繼業者瓜分帝國開始。
公元前276年,安提柯二世稱王馬其頓,瓜分了帝國最后一塊領地。
希臘化世界
1.「希臘化世界」:沃爾班克;
2.「世界地圖」:「中亞地形圖」;
3.「亞歷山大帝國」:夏遇南;
4.「百度百科」:羅克珊娜,奧林匹亞斯,緋力,波利比孔,佩狄卡斯,緋力三世,巴比倫分封協議,拉美亞戰爭,繼業者戰爭,亞歷山大四世,攸美尼斯,卡珊德,呂西馬庫斯,安提柯一世,伊普蘇斯戰役,托勒密一世,塞琉古一世,培松,德米特里一世,呂西馬庫斯一世。
巴比倫分封協議
第一次繼業者戰爭
第二次繼業者戰爭
第三次繼業者戰爭
第四次繼業者戰爭
高盧人入侵和馬其頓歸屬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在巴比倫突然去世后,沒有指定繼承人,在選定新的繼承人的時候,步兵和騎兵發生了爭執,差點兵戎相見,步兵擁立亞歷山大的弱智哥哥,騎兵指揮官佩狄卡斯擁立亞歷山大的妻子巴克特里亞貴族之女羅克珊娜的遺腹子。
最終在亞歷山大秘書攸美尼斯的努力下,雙方取了折中方案,避免了一場內戰,亞歷山大哥哥當國王,是為緋力三世,如果羅克珊娜遺腹子為男孩就立為國王,后來遺腹子真的是男孩,是為亞歷山大四世,緋力三世和亞歷山大四世共同執政,佩狄卡斯攝政,步兵指揮官為佩狄卡斯的副手。
佩狄卡斯在掌握政權后,就殺死了很多反對他的步兵將領,包括副手,奪取了全部大權,分封了很多騎兵將領。
其中,安提帕特繼續攝政馬其頓,呂西馬庫斯擔任色雷斯總督,安提柯負責小亞細亞西部,攸美尼斯負責小亞細亞東部,托勒密擔任埃及總督,培松擔任米底總督等等。
這是第一次對帝國的勢力劃分,是為巴比倫分封協議。
巴比倫分封協議后,公元前322年,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佩狄卡斯娶了亞歷山大的妹妹克里奧帕特拉為妻,毀約了和馬其頓攝政王安提帕特女兒的定親,和安提帕特鬧掰了。
安提帕特屬于亞歷山大帝國資格最老的幾個大將,在亞歷山大東征時期,留守馬其頓,并且打敗沒有被亞歷山大降服的斯巴達,解除了亞歷山大東征的后顧之憂。
亞歷山大去世后,引起了以雅典為首的希臘城邦的暴亂,希臘聯盟將安提帕特圍困在拉美亞。
在此之前,亞歷山大派遣大將克拉特魯斯和波利比孔帶領亞歷山大東征的老兵回師馬其頓,還沒有到馬其頓,亞歷山大就去世了,又碰到希臘暴亂,公元前322年,克拉特魯斯打敗了雅典的海軍,協助安提帕特鎮壓了希臘的起義,希臘聯盟因此失去了自治。
此后,安提帕特和克拉特魯斯和波利比孔結盟,并且克拉特魯斯還娶了安提帕特女兒,準備一起進攻佩狄卡斯。
與此同時,佩狄卡斯四面為敵。
巴比倫分封協議中,攸美尼斯被等到小亞細亞東部的一些省份,安提柯被分封到西部,因為攸美尼斯是擁護亞歷山大后代的,所以和佩狄卡斯結盟,攸美尼斯的領地當時還屬于未被平定之地,于是讓安提柯協助征服,但是安提柯拒絕了,跑到了馬其頓,加入了安提帕特的反佩狄卡斯同盟。
戰爭爆發的導火索是托勒密,托勒密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在佩狄卡斯運送亞歷山大尸體到馬其頓的過程中,劫持了亞歷山大尸體,運回了埃及安葬。
于是公元前321年,佩狄卡斯親征托勒密,并且派遣攸美尼斯負責小亞細亞戰事。
攸美尼斯在小亞細亞戰事較為順利,佩狄卡斯在企圖渡過三角形的尼羅河的時候,多次被托勒密擊敗,公元前320年,托勒密鼓動佩狄卡斯手下大將米底總督培松和還不是總督的塞琉古等人嘩變殺死了佩狄卡斯。
同年,攸美尼斯在小亞細亞打敗安提帕特聯盟,并且殺死了克拉特魯斯,但是于事無補。
托勒密殺死佩狄卡斯后,繼業者們又重新舉行了分封協議,安提帕特被推舉為帝國攝政者,并且帝國首都回歸馬其頓,安提帕特帶走緋力三世和亞歷山大四世,安提柯得到小亞細亞西部更多的省份,并且負責追剿攸美尼斯,塞琉古因為殺死佩狄卡斯被封為巴比倫尼亞總督。
公元前319年,安提帕特當選攝政者不到一年,就去世了,臨終沒有讓自己的兒子卡珊德繼承自己的攝政者,而讓自己的朋友波利比孔當選攝政者。
卡珊德不滿,馬其頓爆發內戰,卡珊德得到安提柯和托勒密支持。波利比孔和支持亞歷山大四世的攸美尼斯結盟,并且以攝政王的身份命令東方各總督援助攸美尼斯。
公元前318年,安提柯摧毀了波利比孔德艦隊。
與此同時,亞歷山大帝國的東方興起另外一場戰爭,東方的米底總督培松為了擴張勢力,東進帕提亞,殺死了帕提亞總督,讓自己的弟弟當了帕提亞總督,引起了東方以波斯總督為核心的聯盟反抗,培松被打敗,逃回米底。
兩場戰爭同時進行。
在西方,公元前317年,波利比孔被卡珊德打敗,不得已,帶著壓力山大四世母子跑到了亞歷山大母親奧林匹亞斯所在的伊庇魯斯(今希臘西北,阿爾巴尼亞下面),同年,奧林匹亞斯說服自己的弟弟,伊庇魯斯國王率領軍隊和波利比孔德軍隊一起重返馬其頓。
卡珊德在打敗波利比孔后,和緋力三世妻子結盟,被授予攝政者,而卡珊德讓緋力三世王后全權負責馬其頓,卡珊德自己率軍進攻希臘半島平定叛亂。
奧林匹亞斯聯軍來到馬其頓后,馬其頓軍隊不愿意進攻亞歷山大四世,不戰而降,奧林匹亞斯俘虜緋力三世夫妻倆后,為了保證孫子的唯一合法性,公元前317年,殺死了緋力三世夫妻倆。
公元前316年,卡珊德緊急從伯羅奔尼撒半島回到馬其頓,圍攻了奧林匹亞斯,波利比孔救援不成,奧林匹亞斯最終投降,卡珊德殺死了奧林匹亞斯,軟禁了亞歷山大四世母子。
波利比孔在希臘半島被安提柯打敗,跑到伯羅奔尼撒半島,允諾給希臘城邦自由,換取希臘城邦的支持和控制伯羅奔尼撒半島。
在東方,而安提柯在打敗波利比孔后,東進進攻攸美尼斯。
而攸美尼斯一路東進,想要和東方總督匯合,經過米底,重創了培松,培松跑到了塞琉古的領地。
培松和塞琉古一起投靠了安提柯,聯合安提柯進攻攸美尼斯。
安提柯一路追蹤,公元前316年在巴比倫和培松塞琉古匯合,聯軍兩次打敗攸美尼斯,公元前315年,亞歷山大的東征老兵銀盾軍嘩變,安提柯俘虜并且殺死了攸美尼斯。
埃及艷后
安提柯在打敗攸美尼斯后,又打敗了波斯聯盟,殺死了波斯總督。
在返城停留在米底的時候,因為害怕培松有擴張的野心,誘騙培松到自己的行宮,殺死了培松,此后又到巴比倫,要求塞琉古繳稅,遭到塞琉古拒絕,塞琉古迫于安提柯壓力,逃出巴比倫,到埃及避難。
就這樣,安提柯控制了整個亞歷山大帝國東部。
塞琉古跑到埃及,向帝國攝政卡珊德和色雷斯總督呂西馬庫斯控訴安提柯的無理要求。
迫于安提柯的強大,塞琉古,卡珊德,托勒密,呂西馬庫斯公元前314年組成第一次反安提柯同盟。
反安提柯同盟要求安提柯歸還塞琉古的領地巴比倫,被安提柯拒絕,雙方爆發戰爭。
在此之前,托勒密曾在322年,乘著敘利亞的昔蘭尼雇傭軍叛亂,受到難民邀請占領了昔蘭尼,此后不斷擴張,公元前321年,占領了敘利亞。
公元前314年,安提柯父子首先進攻托勒密的敘利亞,攻占了敘利亞,但是在進攻黎巴嫩的推羅的時候,耗時一年多才攻下,與此同時,托勒密進攻塞浦路斯,占領了塞浦路斯。
安提柯留下兒子德米特里守衛敘利亞,抵抗老練的托勒密,公元前312年托勒密聯合塞琉古在加沙戰役中打敗德米特里,隨后德米特里守住了敘利亞。
加沙戰役后,塞琉古借助托勒密的兵力,公元前311年,打敗了安提柯的巴比倫總督,重新奪回了巴比倫。
同年,介于加沙戰役的失敗和塞琉古的崛起,安提柯和托勒密,卡珊德,呂西馬庫斯簽訂了和平條約,暫時休戰。
塞琉古奪回巴比倫后,安提柯對塞琉古進行了三次進攻,但是三次圍剿都失敗了,安提柯正式丟失東方的領地,造就了塞琉古帝國的崛起。
第一次是安提柯東方大總督米底總督進攻巴比倫被打敗,塞琉古打敗米底總督的聯合軍后開始了東征,在東征的途中,公元前310年,德米特里對巴比倫進行了第二次進攻,開始很順利,但是中途返回了小亞細亞導致半途而潰,公元前309年,安提柯親自率軍第三次進攻巴比倫,被塞琉古打敗,不得已返回小亞細亞,塞琉古完成了亞歷山大帝國東方的統治,包括帕提亞到印度河流域的廣大領地。
同年,卡珊德秘密處死了亞歷山大四世母子,因為在公元前311年,在安提柯,卡珊德,托勒密,呂西馬庫斯簽訂的和平協議中,亞歷山大四世是唯一合法的君主,根據協議卡珊德要在亞歷山大四世成年后還政,但是部分亞歷山大四世支持者要求立即還政,卡珊德為了政權不受威脅,公元前309年,秘密處決了亞歷山大四世。
在第三次繼業者戰爭中,塞琉古完成了東方領地的統治和鞏固,托勒密的勢力也擴張到愛琴海和塞浦路斯,安提柯占領小亞細亞和地中海東岸。
安提柯企圖完成帝國的統一,再次掀起了戰爭。
公元前307年,德米特里打著解放希臘城邦的名義,進攻希臘半島,在希臘城邦的配合下,打敗卡珊德在希臘的守軍,控制了包括雅典在內的部分希臘城邦。
公元前306年,德米特里從希臘率軍進攻托勒密控制下的塞浦路斯,一舉攻下塞浦路斯島。
這一戰之后,介于這一年卡珊德殺死亞歷山大四世的消息泄露,安提柯和德米特里父子倆就公開稱王了,此后,卡珊德,呂西馬庫斯,托勒密,塞琉古等都相繼稱王。
公元前305年,德米特里進攻羅德島,使用了很多新式攻城武器,雖然羅德島在托勒密的支援下沒有攻下來,但是也被迫和安提柯父子結盟,并且承諾在不進攻托勒密的情況下可以一起進攻任何敵人,德米特里也因此被稱為城市征服者。
公元前302年,德米特里經營希臘,企圖在科林斯成立反對卡珊德的希臘聯盟。介于安提柯父子的壯大,同年,托勒密,塞琉古,卡珊德,呂西馬庫斯第二次結盟。
呂西馬庫斯在得到卡珊德兵力支援的情況下,直接通過土耳其海峽,進入小亞細亞進攻安提柯父子大本營,公元前302年呂西馬庫斯被安提柯圍困在伊普蘇斯,形式對安提柯父子利好。
在此之前,公元前305年,塞琉古在攻下巴克特里亞后,南下進攻印度的孔雀王朝的開國君主月護王德時候,多次進攻失利,公元前303年,和孔雀王簽訂同盟條約,用阿富汗南部到印度河廣大的未征服土地換取月護王德五百頭大象與和平。
也就在呂西馬庫斯被安提柯圍困的時候,公元前301年,塞琉古突然介入,借助500頭大象的威力,打敗并且殺死了安提柯。
德米特里跑回希臘半島,除了塞浦路斯和為數幾個城邦還愿意支持他,其他希臘城邦,包括雅典都拒絕收留他。
而塞琉古和呂西馬庫斯在打敗安提柯父子后,瓜分了小亞細亞,呂西馬庫斯獲得小亞細亞西部的大片土地,塞琉古獲得小亞細亞東部的部分地區,小亞細亞還有幾個城邦在德米特里的守軍控制下。
塞琉古帝國
呂西馬庫斯和塞琉古著急瓜分小亞細亞,托勒密乘機攻占了敘利亞,塞浦路斯和德米特里靠近敘利亞的小亞細亞飛地,卡珊德在公元前298年水腫去世了,兩個兒子爭權無暇他顧,不過正因為各大勢力都在瓜分安提柯父子的亞洲領地,德米特里得以有時間恢復勢力在歐洲的勢力,公元前295年,攻下雅典,控制了很多希臘城邦。
公元前294年,卡珊德小兒子引狼入室,邀請德米特里的協助對付哥哥,德米特里乘機起兵進攻馬其頓,殺死了兩兄弟,奪得馬其頓的控制權,還和伊庇魯斯的國王皮洛斯結盟。
在奪取馬其頓和恢復了在希臘半島的控制權后,德米特里積極擴軍,引起了呂西馬庫斯,托勒密,塞琉古的戒備,公元前288年,呂西馬庫斯策反了和德米特里結盟的皮洛斯,一起進攻馬其頓,打跑了德米特里。
皮洛斯和呂西馬庫斯瓜分了馬其頓,皮洛斯在呂西馬庫斯的同意下擔任馬其頓國王,但是幾年后的公元前283年被呂西馬庫斯推翻了,呂西馬庫斯占據了整個馬其頓王國。
而在德米特里被打跑后,公元前287年,留下兒子安提柯二世守衛希臘半島,自己帶著一支軍隊東征小亞細亞。
一路勢如破竹,多次打敗呂西馬庫斯小亞細亞守軍,但是在呂西馬庫斯大兒子截斷德米特里的補給線后,德米特里開始陷入困境,逃兵很多,請求進入塞琉古領地被拒絕后,塞琉古又圍堵德米特里,德米特里彈盡糧絕后公元前285年投降,被囚禁了兩年后,公元前283年去世。
德米特里去世后,一年后托勒密也老死,小兒子即位是為托勒密二世,塞琉古和呂西馬庫斯成為亞歷山大帝國碩果僅存的兩個繼業者。
托勒密曾經和呂西馬庫斯聯姻,將女兒嫁給呂西馬庫斯前妻德長子,兩家家庭都不和睦。
托勒密喜歡小兒子,長子跑到姐夫呂西馬庫斯長子那里,而呂西馬庫斯長子也不討呂西馬庫斯喜歡,現妻企圖讓自己的兒子當上國王,誣陷長子私通塞琉古,公元前284年,長子被呂西馬庫斯殺死了。
長子的遺孀托勒密的女兒和不受待見的長子跑到塞琉古那里避難,塞琉古一直想染指馬其頓,剛好有借口。
于是亞歷山大去世后,最后的兩個繼業者,塞琉古和呂西馬庫斯公元前281年,在小亞細亞的庫魯佩迪安決戰,呂西馬庫斯兵敗被殺,塞琉古在還沒有鞏固在小亞細亞的統治就急忙渡過土耳其海峽進攻馬其頓,但是剛渡過海峽不久,塞琉古就被托勒密長子殺死。
托勒密長子乘機成為馬其頓國王。
就這樣,壓力山大去世后的所有繼業者都去世了。
繼業者戰爭落幕。
但是馬其頓的歸屬還沒有最終定型,不久后的公元前279年,位于高盧的凱爾特人越過多瑙河進攻馬其頓,殺死了托勒密長子,一路肆虐,穿過希臘和小亞細亞。
希臘中部成立以救亡希臘為口號,以埃托利亞城邦為核心的埃托利亞聯盟,多次打敗高盧人。
公元前277年,安提柯二世利用埃托利亞人的勝利,在土耳其海峽西側給于高盧人最后一擊,將高盧人趕出希臘半島,而亞洲的高盧人在塞琉古兒子安條克一世的打擊下,一部分逃走,一部分定居下來,高盧人的入侵平息下來。
安提柯二世也因為平息高盧人入侵贏得了很大的政治資本,公元前276年在馬其頓稱王,馬其頓迎來了長久的統治者,直到公元前168年,羅馬共和國滅亡馬其頓為止,馬其頓都為安提柯家族統治。
到此為止,經過了從公元前323年到公元前276年的五十多年的繼業者戰爭,亞歷山大帝國終于大體瓜分完畢,安提柯家族控制馬其頓和希臘半島,塞琉古家族控制亞歷山大帝國亞洲部分,托勒密家族控制埃及和地中海東岸。
亞歷山大帝國進入持續三百年的希臘語為通用語的希臘人為統治階級的希臘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