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人物志(一):伴君如伴虎。
在歷史上,南京城的帝王之氣盛極于朱明一朝。洪武皇帝朱重八是出身于貧苦人家的放牛娃,在不惑之年成就大明王朝的皇圖霸業,龍蟠盤虎踞的石頭城成為明朝定都的首選之地。當年朱元璋率部圍攻集慶,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市江寧區轄境,鏖戰四個月方才攻克,改為應天府,打通了東南門戶中樞,并且以此為大本營,在與陳友諒逐鹿天下的定鼎之戰中大獲全勝,接著掃清了長江中下游的元末割據勢力,其后揮師北上,摧枯拉朽般攻下元大都,在考慮定都的問題時,朱元璋當仁不讓地下詔:“其以金陵為南京,大梁為北京。”當然。南京城得以媳婦熬成婆成為明朝的正式都城,又眼巴巴地翹首以盼十年之久。
其后,朱元璋懂得創業容易守業難的道理,開始處心積慮地為后代鋪路架橋,先是將京師重地南京城修筑的如鐵桶一般,內城綿延六十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磚城墻。安全感比較差的朱老爺子一天帶著年僅十五歲的朱棣登上紫金山,指著山麓下的皇宮說:“城垣雖好,如果山上架炮,炮炮可中宮殿。”隨即下令再建造一座外城,依山為郭,推土筑垣,險要處砌以磚石,一個長度超過一百里的外城巍然矗立。但是這樣一座固若金湯的都城并沒有讓朱元璋安全感爆棚,老爺子反而越發坐立不安,因為一群功高震主的老伙計們成了最大的危機制造者,一場針對這些王公侯爵的絞殺開始風雨欲來。
但是隨著曾經為朱明王朝南征北戰的大將徐達、兢兢業業地出謀劃策的謀士李善長,甚至是自己的親侄子朱文正等人,依然被朱元璋羅織罪名,最終死于非命,南京城內的滿朝朱紫貴胄一時間風聲鶴唳。這些當年與朱元璋同甘共苦的袍澤或幕僚,都顫顫兢兢地活在恐懼之中,南京城內流傳著“今日脫了鞋和襪,明日不知穿不穿”的民諺。群臣在入宮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依依惜別,因為不知道能否活著回家。大明立國七年之際,就像熬過了七年之癢一般,朱元璋終于收手不再折騰。
最終,此時的廟堂上下舉目“才能之士,數年來幸存者百無一二”,生性善良的皇太子朱標不惜觸碰朱元璋的逆鱗,直言進諫:“陛下屠戮過濫,恐傷和氣。”朱元璋望著婦人之仁的兒子,一時語塞,他默不作聲地離開。次日,一根棘杖放在地上,他讓朱標前去取來,看見太子面露難色,便道出了自己的苦衷:“你怕有刺不敢拿,我把刺都去掉,再交由你,豈不更好。”語氣無奈,其中夾雜著莫名的哀傷,不想朱標懟了一句:“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恨鐵不成鋼的朱元璋勃然大怒,拿起旁側椅子就要砸向太子,嚇得朱標連忙逃走,雖說自古伴君如伴虎,但是朱元璋何嘗不存在苦衷,自古尾大不掉的權臣禍亂朝綱比比皆是,君臣之間的相恨相殺,絕非婦人之仁可以生存下去,舐犢情深的朱元璋,只是想將一個更加安穩的江山交到后代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