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大日本帝國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且于同年9月2日舉行投降儀式并正式簽署降書,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在戰爭最后幾個月負責領導日本政府
1945年7月,大日本帝國海軍實際上已無法繼續執行作戰任務,同時同盟國也不斷實施對日本實施包括東京大轟炸在內的空襲行動、并開始策劃入侵日本本土的沒落行動。
雖然以軍事參議官會議為首的日本政府公開表示仍打算繼續堅持與同盟國作戰,然而日本高層也開始私下拜托保持中立國立場的蘇聯就和平一事進行談判,期望能盡可能爭取日本和平投降后仍處于有利的談判地位。但與此同時蘇聯則依據其在德黑蘭會議和雅爾塔會議中與美國及英國所做的承諾,開始準備計劃攻擊日本于海外布署的部隊。
于關島遭到俘虜的日軍部隊低頭聆聽昭和天皇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
在重慶,每一個中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勝利的喜悅,他們熱烈歡迎8年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
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美軍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另一方面蘇聯則在8月8日傍晚決定單方面廢止《日蘇中立條約》并且根據《雅爾塔協定》的約定準備展開八月風暴行動。
1945年8月9日,午夜過后已經向日本宣戰的蘇聯軍隊迅速入侵日本的殖民地關東州以及掌管滿洲地區的傀儡政權滿洲國等地,這兩項沖擊造成在8月14日時昭和天皇決定要求軍事參議官會議接受美國、英國、中華民國與蘇聯在《波茨坦公告》中所訂下的停戰協定,并且透過駐瑞士大使館和駐瑞典大使館來向盟軍發放消息。
昭和天皇
在經過多次幕后談判以及宮城事件后,昭和天皇在8月15日日本標準時間中午12時向日本全國以錄音電臺廣播的方式發表《終戰詔書》,宣布日本政府決定遵從同盟國集團的無條件投降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