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之前,中國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帝國,延續(xù)兩千年的世界霸主,哪怕再混亂,也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但是世界如此之大,在中華帝國之外的歐亞地區(qū),也出現(xiàn)過數(shù)個能與中華帝國相媲美的超級帝國。
TOP、6 奧斯曼帝國(1299年—1922年)
奧斯曼帝國是為突厥人建立的帝國,創(chuàng)立者為奧斯曼一世。奧斯曼人初居中亞,后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干半島、中東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里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也門。
奧斯曼帝國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后,定都于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tǒng)合。奧斯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并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六個世紀之久。
在其存在期間,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與現(xiàn)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奧斯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筑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奧斯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戰(zhàn)崛起的歐洲基督徒國家的伊斯蘭勢力,但奧斯曼帝國終不能抵擋近代化歐洲列強的沖擊,于19世紀初趨于沒落,并最終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里敗于協(xié)約國之手,奧斯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后凱末爾領導起義,擊退歐洲勢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奧斯曼帝國至此滅亡。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大致處于中國元、明、清時期。
TOP、5 蒙古帝國(1259年—1259年)
1206年,孛兒只斤·鐵木真在斡難河上游的大忽里勒臺被推舉為大可汗,標志著大蒙古國的誕生。鐵木真及其子孫在對外征戰(zhàn)中,開拓了東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亞、南至波斯灣的遼闊疆域 ,國土橫跨亞歐大陸,極盛國土面積達三千幾百多萬平方公里,是連續(xù)面積最大的帝國。
蒙古西征后,在被征服地區(qū)建立了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和伊兒汗國。四大汗國的統(tǒng)治者在血統(tǒng)上出自“黃金家族”,同奉大蒙古國為宗主。1259年孛兒只斤·蒙哥去世之后,四大汗國實質(zhì)上都獲得了獨立。
從1235年開始,蒙古帝國就不斷對南宋進攻,但是直到蒙古帝國解體,都沒能完成對南宋的吞并;分裂后的蒙古帝國分裂成四個國家,其中忽必烈所在的蒙古國最終于1279年完成了對南宋的吞并,建立了統(tǒng)一的大元帝國。
TOP、4 阿拉伯帝國(632年—1258年)
最初的四大哈里發(fā)由穆斯林公社以協(xié)商、選舉方式產(chǎn)生,歷史上將這4位領袖統(tǒng)治時期稱之為神權(quán)共和時期,又稱四大哈里發(fā)時期。一般阿拉伯史學家把神權(quán)共和時期的四位哈里發(fā)叫做“拉什頓”。這一時期,帝國版圖迅速擴張,為阿拉伯帝國奠定了基礎。
阿拉伯極盛疆域東起印度河及蔥嶺,西抵大西洋沿岸,北達高加索山脈、里海以及法國南部,南至阿拉伯海與撒哈拉沙漠,國土面積達134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古代歷史上東西方跨度最長的帝國之一,亦是繼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之后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
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占領坦桑尼亞的桑格幾布群島。公元751年,阿拉伯帝國軍隊呼羅珊指揮官阿布.穆斯林與中國唐朝軍隊在中亞內(nèi)陸怛羅斯進行了小規(guī)模交戰(zhàn),阿軍出動了約2萬人,唐軍也出動了2萬唐軍和1萬葛邏祿軍隊,雙方展開激戰(zhàn),最終阿軍取得了勝利。高仙芝率幾百殘兵倉惶逃走。
但由于唐朝安西都護府在西域強大軍事實力,加上阿拉伯內(nèi)部問題和地理因素,阿拉伯人已經(jīng)無力向東進攻。唐朝本來也可以重整旗鼓,再爭奪中亞東部的控制權(quán),可是由于安史之亂的爆發(fā),唐朝國力大減,安西的軍事力量被抽調(diào)會內(nèi)陸平叛,再也無力西征。
公元8世紀中葉到9世紀初,帝國政治較為穩(wěn)定,生產(chǎn)力發(fā)展較快,經(jīng)濟和貿(mào)易繁榮,是帝國的鼎盛時期。此間,帝國的科學文化也獲得許多重要成就,對東西方文化交流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九世紀初阿拉伯極盛人口達四千余萬。
12至13世紀,蒙古帝國開始崛起,1258年蒙古鐵騎摧毀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阿拉伯帝國覆滅。
TOP、3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
羅馬共和國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環(huán)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語言、多文化大國。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
安敦尼王朝皇帝圖拉真在位時,羅馬帝國達到極盛,經(jīng)濟空前繁榮,疆域也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高盧與不列顛,東到幼發(fā)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nèi)海,全盛時期控制了大約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君主制國家之一。
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實行永久分治。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內(nèi)憂外患下滅亡;公元1453年,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攻破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歐洲進入了近一千年的中世紀。
TOP、2 亞歷山大帝國(前336年~前323年)
又稱馬其頓帝國,由著名的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開創(chuàng),其版圖東起蔥嶺與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灣并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臘,北抵黑海及阿姆河,是歷史上繼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后第二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
其統(tǒng)治基本沿襲了波斯帝國的舊規(guī),繼承并改進了波斯的行政區(qū)劃和管理體制,在原有的基礎上并行馬其頓軍事體系,按照馬其頓方式組建陸海軍。
亞歷山大死后,由部將發(fā)起的繼承者戰(zhàn)爭連續(xù)不斷,帝國終于四分五裂并陷入分崩離析中。一個空前強大的帝國終于瓦解。
亞歷山大帝國疆域包括今日的希臘、馬其頓、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塞浦路斯、土耳其、黎巴嫩、敘利亞、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約旦、伊拉克、科威特、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全境或大部,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小部分,以及帕米爾高原西部的部分地區(qū)。
TOP、1 波斯帝國(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4年)
波斯帝國是位于西亞伊朗高原地區(qū)以古波斯人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國,始于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開創(chuàng)阿契美尼德王朝,終于1935年巴列維王朝禮薩·汗改國名為伊朗。
歷史上波斯人曾建立過多個帝國,如阿契美尼德王朝、帕提亞帝國、薩珊王朝、薩曼王朝、薩非王朝等。全盛時期領土東起印度河平原、帕米爾高原,南抵埃及、利比亞,西至小亞細亞、巴爾干半島,北達高加索山脈、咸海。
波斯興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從公元前600年開始,希臘人把這一地區(qū)叫做“波斯”。直到1935年,歐洲人一直使用波斯來稱呼這個地區(qū)和位于這一地區(qū)的古代君主制國家,而波斯人則從依蘭沙赫爾時期起開始稱呼自己的古代君主制國家為埃蘭沙赫爾,意為“中古雅利安人的帝國”。
前337年,阿塔薛西斯三世之子阿勒西斯全家也被謀殺。庸碌無為的亞美尼亞總督被眾人擁立為王。史稱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三世在位期間,各個地方總督擁兵自重,中央與地方的矛盾也深刻的激化。
前334年,馬其頓王國的亞歷山大大帝進攻波斯帝國,在格拉庫尼斯河戰(zhàn)役、伊蘇斯戰(zhàn)役和高加米拉戰(zhàn)役中,波斯軍隊遭到慘敗,大流士三世逃到巴克特里亞時,被當?shù)乜偠剿鶜ⅲㄋ拱⑵趺滥岬峦醭瘻缤觥?/p>
歷史上雖然中華帝國強大無比,但是如上六個超級帝國依舊能與中國分庭抗爭,甚至蒙古帝國分裂后的一支,滅了當時的華夏正統(tǒng)南宋王朝;而阿拉伯帝國也曾打敗大唐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