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開國皇后就是一位賢妻良母,為整個朝代的后宮樹立了好榜樣。在整個明朝二百多年間,后宮很少直接干預政務,特別值得稱贊的皇后有好幾位。壞得透頂的妃嬪大有人在,但皇后中頂多出了個別小肚雞腸的人,沒有造成太監弄權這么嚴重的危害。
1.明太祖朱元璋之皇后:馬氏。馬皇后是明朝開國皇后,朱元璋的結發元配、患難之交,是以殘暴著稱的朱元璋唯一敬重的人。馬氏是紅巾軍元帥郭子興的養女,她的下嫁讓朱元璋有了更好的平臺,在戰爭歲月中,幫朱元璋收養了幾個侄兒外甥,還有二十幾個養子。有一次朱元璋被關禁閉,馬氏擔心朱元璋挨餓,把剛出爐的炊餅藏在懷里送給朱元璋,并極力幫朱元璋擺脫困境。馬氏貴為皇后期間,主動扮演和事佬角色,把后宮打理得井然有序,并架成織布機織布制衣,實乃皇朝以來第一勤儉皇后。關于馬皇后愛民如子、保護忠臣的故事就更多了,總之,比才干她未必超越李世民的長孫皇后,但賢德兩字,古今中外無人能匹及。
2.明惠宗朱允炆之皇后:馬恩慧。馬皇后是光祿少卿馬全的女兒,朱元璋在世時,就被封為皇太孫妃,屬正統的接班皇后。朱元璋死后,四子朱棣以清君側名義發動兵變,在靖難之役結束時,朱允炆失蹤,馬皇后則自焚而死。
3.明成祖朱棣之皇后:徐氏。徐皇后是開國大將徐達的長女,在朱棣受封燕王時就出嫁,成為燕王妃,朱棣登基后冊立徐氏為皇后。徐皇后的賢德之名,雖然沒有開國皇后馬氏那么著稱,但朱棣對她同樣言聽計從,非常尊重。
4.明昭帝朱高熾之皇后:張氏。張氏是彭城侯張麒的女兒,朱高熾的元配,也是明朝第一位皇太后、太皇太后,明英宗繼位初期,由張氏攝政。按理說朱高熾身體殘疾又肥又胖,不太適合當皇帝,正是張氏生了個皇子朱瞻基,讓朱棣很喜歡,這才接班當了第四任皇帝。張氏唯一的遺憾就是心太軟,在世期間沒能幫孫子朱祁鎮殺掉太監王振,結果為土木堡之變留下隱患,使明朝江山出現第一次震蕩。
5.明章帝朱瞻基之皇后:胡善祥,孫氏。朱瞻基算得上大明朝比較有作為,也比較善良的一個皇帝,他人生最大的污點,就是以“無子”為由把首任皇后胡善祥廢黜,讓她去當了道姑。事實上,朱瞻基廢后的真正原因是想把孫氏立為皇后。朱瞻基死后,孫氏當了皇太后,在“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中,扮演了兩面派,先是采納于謙建議擁立朱祁鈺為帝,后又擁護朱祁鎮復辟除去于謙,是非功過不太好說清楚,但政治手腕確實高明。
6.明英宗朱祁鎮之皇后:錢氏。明英宗在世唯一的皇后,是都指揮僉事錢貴的女兒,在朱祁鎮被瓦剌俘虜期間,她變賣家產托人到瓦剌打點,整天嗚呼哀哉求天禱告,導致一條腿和一只眼睛傷殘。在朱祁鎮被瓦剌放回京城后,還是錢皇后與“太上皇”朱祁鎮相依為命,并拖著殘疾之身,做些手工活換取食物。這份恩情,朱祁鎮鎮沒齒難忘,復辟后堅決不肯讓太子朱見深的生母周貴妃篡取皇后之位,臨死前還特意留有遺囑,讓兒子朱見深尊重錢氏,并明詔錢氏百年之后,是唯一與他同葬的女人。只可惜,朱見深沒有聽父親的話,對錢太后越來越差,而對生母周太后睜一眼閉一眼,致使錢氏終究沒能與朱祁鎮“生同衾死同穴”。
7.明代宗朱祁鈺之皇后:汪氏,杭氏。汪氏家族世代都是明朝的金吾左衛指揮使,而汪皇后卻是明朝第二個被廢的皇后,原因是反對朱祁鈺廢掉朱祁鎮所立太子朱見深,由此也因禍得福,在被自己丈夫廢為庶人后,又被明英宗封為朱祁鈺的王妃,活到80歲才去世。與汪皇后的命運正好相反,繼任的杭氏當上皇后沒幾年就去世,而英宗復辟后,又被削去皇后名號,就連陵墓也被毀壞,可謂結局悲慘。
8.明憲宗朱見深之皇后:吳氏,王氏。朱見深在世冊封兩個皇后,第一個吳氏是明朝在位時間最短就被廢黜的皇后(一個月),原因是朱見深貪戀比他大17歲的宮女萬氏。那時,錢太后和周太后還健在,本該堅決制止,然而,周太后為了跟錢太后唱反調,搞“敵人反對我就支持”,使得吳氏上崗一個月就下崗,被打入冷宮,在那里,吳氏做了一件對大明江山積功德的事,偷偷撫養了唯一逃脫萬貴妃毒手的朱佑樘,使得朱見深不至于絕后。周太后搗亂歸搗亂,但她同意廢掉吳氏,不可能同意迎立萬阿姨當國母,因此,吳氏被廢后,王氏撿漏當上皇后,她吸取了吳氏的教訓,處處小心謹慎與人為善,終于媳婦熬成婆,后來當了皇太后、太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