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觀點
在所有后宮女人都不敢生兒子的情況下,她以極大的勇氣,準備挑戰(zhàn)自己的命運。
1
鷸蚌相爭的時候,是漁翁最容易得利的時機。
高后與于氏爭奪白熱化的階段,宮中有一位姓胡的尼姑看到了機會。
胡尼姑經常給皇帝后妃們講經說法,在宮里很吃得開。
她目睹高、于二后的爭奪,覺得有機可乘,于是她也把侄女胡氏推薦到宮中,做了“承華世婦”。
胡氏是胡夏國降臣之后,胡國珍之女。
地位自然不能和于家和高家相比。
但胡氏很有心機,進宮以后,看到了宮中最核心的問題,所有后宮女人,都不敢生兒子。
這時她以極大的勇氣和決心,決定挑戰(zhàn)自己的命運。
(在李世民病榻前,武則天也挑戰(zhàn)了自己的命運)
椒掖之中,以國舊制,相與祈祝,皆愿生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唯后(胡氏)每謂夫人等言:“天子豈可獨無兒子,何緣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乎?”及肅宗在孕,同列猶以故事相恐,勸為諸計。后固意確然,幽夜獨誓云:“但使所懷是男,次第當長子,子生身死,所不辭也。”既誕肅宗,進為充華嬪。
——《魏書皇后傳》
正是這種勇氣和決心,使胡氏生下了宣武帝唯一一個能養(yǎng)大的兒子,未來的孝明帝元詡。
宣武帝生下元詡時,已經二十八歲了,這在早婚早育的北魏皇室,實為“春秋長矣”。
所以宣武帝把元詡養(yǎng)于別宮,選派乳母保母悉心照料,把高皇后、胡充華都隔絕于外,不能相見。
宣武帝深知,這兩個女人,一個因妒,一個因懼,都可能要害朕唯一的兒子。
經過數(shù)次喪子之痛,宣武帝也最終下決心,徹底廢除了“子貴母死”陋制,沒有處死胡氏。
但這也為將來留下隱患。
2
正當高皇后、胡充華的爭奪趨于白熱化之際,宣武帝元恪突然駕崩了,年僅三十三歲。
宣武帝駕崩,胡氏的兒子孝明帝元詡繼位。
被高氏打壓已久的于忠,聯(lián)合宗室元雍,合力出手,對高氏外戚痛下殺招。
在此之前一年,高氏掌門人高肇率大軍出征,此時尚未返回京城。
這客觀上也給了于忠和元雍可乘之機。
于是于忠和元雍鏟除了朝中高氏黨羽。
接著派人嚴加守衛(wèi)新皇帝之母胡氏,防止高太后的加害。
高太后確實想先下手為強,除掉胡氏,但于忠等迅速出手,沒有得逞。
接著以孝明帝名義發(fā)詔書,招高肇罷兵回京。
高肇馬不停蹄,徒手回京。
于忠和元雍等待已久,直接撲殺了高肇。
高肇已除,宮中的高太后自然不保。
一個月以后,高太后被迫出家為尼,法號“慈義”,退出了政治舞臺。
但胡太后掌權以后,仍沒有放過慈義尼。
三年以后,發(fā)生月食的天象,胡太后以此作為借口,秘密殺害了慈義尼。
直到北魏分裂之后,西魏孝武帝才恢復了高氏的太后身份。
孝文帝煞費苦心,痛下殺手,就是擔心女主亂政之事繼續(xù)上演。
結果事與愿違,宣武帝朝展開“三后爭鋒”戲碼,看點十足。
而且三后之爭不光在內宮掀起血雨腥風,外朝宗室、外戚也是打得烏煙瘴氣。
最后,還是“舍得一身剮”的胡太后笑到最后。
不但除掉了所有政敵,還讓自己成為北魏最后一個掌權的太后。
3
鏟除了政敵高氏,胡氏晉封皇太后。
孝明帝元詡年幼,胡太后臨朝聽政。
女主臨朝也是見怪不怪了,前朝皇帝無論想出什么招數(shù),都無法擋住一個又一個女主把持朝政。
說明北魏雖然完成漢化,但其基因中的母系氏族觀念遺存,還是根深蒂固。
北魏已進入生命周期的末年,胡太后秉政,也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直接銜接上導致亡國的六鎮(zhèn)之亂、河陰之變。
因此,稱胡太后為亡國之女主,實至名歸。
從北魏興衰,又一次印證了我們之前說過的規(guī)律,王朝前期,生命力旺盛。
雖然爭奪皇位一般打得頭破血流,但皇族繁育能力極強,對王朝影響力有限。
到王朝后期,皇室的繁殖能力每況愈下,多出幼主,或旁支繼統(tǒng),權力則被女主、近幸、外戚所把持,直至亡國。
孝文帝之前,王朝上升期,每個皇帝都很能生。
宣武帝有一些子嗣,但只有一個能養(yǎng)大。
孝明帝則直接絕后了,只生了一個女兒。
孝明帝之后,則都是一些傀儡皇帝而已。
女主已然是罪,亡國女主更是罪上加罪,所以胡太后死后謚號為“靈”。
典型的惡謚,如同西漢亡國之君,靈帝劉宏。
謚號反映當時上層人士的主流態(tài)度,所謂蓋棺定論。
細看之下,胡太后個人的惡行,主要是三個方面。
第一是摧殘政敵,比如之前說過的高太后。
第二是淫亂無行,各路男寵層出不窮。
第三是把持權力,甚至最后因為權力爭奪,殺了自己的兒子。
其他朝野之中的亂局,比如朝堂的貪腐之風,民間反叛不斷,后來的六鎮(zhèn)之亂。
這些倒是與王朝末年的氣運相關,不能全怪胡太后一人。
就上述三條個人惡行來看,之前的文明太后,也都占滿了,一條不落。
但文明太后卻因政績掩蓋了這些個人道德缺陷,歷史評價很高。
但反過來說,如果胡太后不摧殘政敵,北魏就能不亡國嗎?
我們無意翻案,胡太后確實在政治上沒有什么建樹,眼光也很短淺,貪圖享樂,任用私人,乏善可陳。
但歷史大勢不能簡單歸咎于一人之道德。
強盛的北魏帝國,終究也將雨打風吹去。
- end -
最好的支持是在看和轉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