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闊臺很憤怒。
赤老溫戰敗了,史天澤戰敗了,現在速不臺也戰敗了!
全都敗在陳和尚的忠孝軍手下。
激怒之余,窩闊臺打算將速不臺撤職處分。幸虧有拖雷上前求情,才答應讓速不臺戴罪立功。
畢竟,對于已經占了優勢的蒙古來說,倒回谷之敗和衛州之敗一樣,不足以傷筋動骨。數千人的損失,完全可以承受。
但是,接下來該怎么辦呢?
老鐵的四杰四勇,已經死了六個,活著的兩個都一敗涂地。窩闊臺突然感到人才的稀缺。不過,他掃過眼前眾人后,將目光落在了拖雷身上。
窩闊臺拍拍拖雷的肩頭:“兄弟,哥就全指望你了!”
拖雷淡淡地一笑,此刻的他,成竹在胸。
歷史的舞臺上,再次出現拖雷的身影,他將在這場滅國之戰中,充當至關重要的角色。
其實作為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一直跟在父親身邊,沒有太多機會展示軍事才能,在花剌子模時候屠過幾次城,打過幾次仗,但畢竟那時候花剌子模已經被成吉思汗打殘了,所以那些戰績也不值得大書特書。
現在,終于輪到拖雷大顯身手了。
拖雷來到地圖前,指向了鳳翔府:拿下鳳翔府的事,就交給我吧。
鳳翔府位于今天的陜西寶雞,是秦隴防線上關鍵的一環,如果失守則陜西不保。于是拖雷將蒙古軍的主力分布在鳳翔四周。
這是相當高明的部署。倘若金軍來救援,那拖雷就可以進行圍點打援,消滅援軍,再打鳳翔。如果金軍不來救援,那就直接打下鳳翔。
拖雷將蒙古軍的主力分布在鳳翔四周,準備圍點打援。蒙古人的這一招很奏效,金軍集結在潼關的援軍因懼怕遭遇伏擊而逡巡不前,雖然在金哀宗嚴令下一度出關西進,只到華陰縣,和蒙古軍略一交手,便縮回去了。他們只想憑著天險,確保汴京的安全。
1231年2月,失去外援的鳳翔府終于被拖雷大軍攻陷,金軍害怕至極,只能放棄了將京兆(今西安)居民撤于河南的計劃。而鳳翔主將李昌國的被俘投降,也成了蒙軍在幾年對金作戰中取得的最大戰果。
李昌國投降蒙古后急于表功,馬上對故主落井下石,獻出了金軍防線的致命弱點:金主遷汴,所恃者黃河,潼關之險耳。若出寶雞,入漢中,不一月可達唐、鄧。
您一定還記得,成吉思汗的的三條遺囑,其中就有向南宋借道滅金的內容:“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
這條計謀確實很好,但為什么窩闊臺一直不用,非要鉚足勁去進攻“關河防線”呢?原因就是,他做不到。
“假道于宋”,說起來容易,實際是一個無成功把握的冒險方案。
南宋的皇帝和官員不是傻子,這些年蒙古人征戰四方,他們看得很清楚,研究得也很深入。所有人都明白,當蒙古人滅金之后,肯定會揮師南下,進攻南宋。“假道滅金”這件事,在南宋眼中,就是“假道伐虢”的翻版,“唇亡齒寒”的道理,這些飽讀詩書的大老爺們怎么會不知道?
所以,這個時候南宋政府雖然和蒙古人來往頻繁,但南宋的方針不是助蒙滅金,而是要以蒙制金,從而減輕金國對南宋的壓力。
順便說一下,蒙古人在消滅西夏的過程中,曾經遣兵洗劫關外五州,制造了震驚南宋朝野的“丁亥之變”,宋蒙關系嚴重惡化。
窩闊臺不是沒有嘗試過和南宋進行合作,但是遭到了南宋的嚴正拒絕。
窩闊臺很惱火,但還不是和南宋開戰的時候。他還要再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