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號“世宗”的皇帝可以說是繼“太祖太宗”之后的又一個泛濫的廟號,在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的國家,有記錄的“世宗”就有十九位之多。這還是唐朝為了規避李世民的名字沒有“世宗”的前提下。至于為啥宋朝沒有“世宗”這個就比較復雜了,有空咱們再討論這個問題。
“世宗”這個廟號的含義相比很多人知道,在古代的嫡長子繼承帝位是一項傳統,但是皇帝有很多兒子,不缺乏一些比較有能力的皇子,由于嫡長子一脈勢單力孤要是沒有能力登上皇位還是非常困難的,很多太子都沒能登上皇位。
在太子登不上皇位肯定皇位會落入另一個有能力的皇子身上,如果這位非太子登基后的政績突出,治國能力很強使得國家富強,那么他去世后的廟號大多數都會為“世宗”。這樣既表彰了其個人能力也標志著開創了另一個時代。
其實這群“世宗”里邊真正符合有能力的帝王還真的不多,但是在那封建年代歌功頌德是一項傳統,只要不是亡國之君和廢物皇帝,死后的廟號應該都不顧太差。那接下來咱們先看看這群“世宗”的表現吧!
1.商世宗(祖甲)
商世宗.祖甲
祖甲(?- 公元前1152年),亦稱且甲、帝甲,子姓,名載,商王武丁之子,商王祖庚之弟,商朝第二十四任君主,今本《竹書紀年》稱他在位三十三年,曾征伐西戎,他在位早期尚能照顧民眾,商朝中興。祖甲死后由其子廩辛即位。
子祖甲五十四歲即王位,在位執政虛記十七年(《通鑒外記》),卒于祖甲十六年(丙申,前1165),享年七十歲。死后葬在商王祖甲墓(今河南安陽小屯村西北崗),尊號商王祖甲,謚號帝祖甲,廟號世宗。
現在文獻資料中所記載的此人物有待于證實,就不過多地講解了。
2.漢世宗(漢武帝.劉徹)
漢世宗.劉徹
漢武帝是封建制度歷史上第一位廟號“世宗”的帝王,劉徹一生所取得的成績配得上“世宗”的稱號,他是太子繼位也不是非嫡出為啥廟號為“世宗”呢?因為那時對于“世宗”的理解還沒有后來那么復雜,當時的“世宗”只是表明為國家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而歌頌這個帝王。但是后來的帝王都覺得自己和漢武帝一樣,也配得上“世宗”之廟號,從那時起“世宗”就開始泛濫了。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母為王皇后。
劉徹初封膠東王,七歲被立為皇太子,十六歲繼承皇位,在位五十四年,功業甚多:對內,為加強中央集權,頒行推恩令,又制訂左官律和附益法,嚴格禁止諸侯王參與政事;不拘一格錄用人才,提拔有才能的士人為侍從,以備顧問;裁抑丞相職權,依靠親信和近臣參與決策,從而形成內朝(中朝)和外朝的政治體制;設十三州刺史部,加強對郡國的控制;為解決財政困難,改革幣制,禁止郡國鑄錢,又實行鹽鐵官營、均輸平準等制度;頒布算緡、告緡令,向商人征收重稅;建立正規的察舉制度,令郡國舉孝廉及秀才、賢良方正等;實行尊崇儒術的文化政策,設五經博士,在京師長安興建太學,又令郡國皆立學官。對外,派衛青、霍去病多次出擊匈奴,迫其遠徙漠北;命張騫岀使西域,溝通漢族與西域各族聯系;又征服閩越、東甌、南越、衛氏朝鮮,經營西南夷,在其地設置郡縣。
劉徹迷信神仙,熱衷于封禪和郊祀,曾多次巡游各地,揮霍無度。在位晚年,社會矛盾日益尖銳,關東流民達二百萬,農民起義頻繁。宮廷發生“巫蠱之禍”,導致太子劉據自殺。征和四年(前89年)下輪臺詔,拒絕桑弘羊募民屯田輪臺的建議。后元二年(前87年),劉徹駕崩,享年七十歲。臨終前立幼子劉弗陵為太子。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于茂陵。
3.晉世宗(晉景帝.司馬師)
晉世宗.司馬師
司馬師(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的長子,晉文帝司馬昭的同母兄,晉武帝司馬炎的伯父。
司馬師為人沉著堅強,有雄才大略。少留美譽,雅有風采。與父親司馬懿策劃高平陵政變誅殺權臣曹爽。在司馬懿死后接管其軍政勢力,獨攬朝廷大權。內政上,司馬師制定了選拔官吏的法規,命百官推薦賢才,整頓綱紀,使其各有職掌,朝野肅然。軍事上,司馬師也曾用計于新城之戰中擊潰吳國諸葛恪的大軍。
嘉平六年(254年),司馬師廢魏帝曹芳,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次年,親自率兵平定鳩丘儉、文欽之亂。回師途中病死,時年四十八歲,謚號“忠武”。后來被追尊為晉景王。西晉建立后,被追尊為景皇帝,廟號世宗。
4.后趙世宗(石周曷朱 )
石周曷朱是上黨武鄉人,后趙建立者石勒之父。石勒稱帝后追認他為皇帝,謚號元帝,廟號世宗。石周曷朱,本名乞翼加,上黨武鄉人,他是一個羯族部落的首領,但不得人心,后來他讓位給石勒,自己當部落小帥。石勒稱帝后追認他為皇帝,謚號元帝,廟號世宗。此人是被以后當皇帝的兒子追封的,具體為啥追封個“世宗”就不知道了,歷史上對于此人的記載很少,就不做過多的介紹了。
5.前秦世宗(前秦景明帝.符健)
前秦世宗.符健
苻健(317年~355年),初名苻羆,字建業(一作世建),略陽郡臨渭縣(今甘肅省秦安縣)人,氐族。前秦開國皇帝、政治家、軍事家,惠武帝苻洪之子。
苻健樂善好施,勇猛果敢,善于待人,擅長騎射。后趙時期,深受石虎父子的親近,起家翼軍校尉,加號鎮軍將軍。永和六年(350年),統兵進入關中,擊敗杜洪,定都長安。永和七年(351年),自稱天王,建立前秦,設置百官,年號皇始。皇始二年(352年),自稱皇帝。開通關市,勤于政務,減賦緩刑,撫恤孤寡,崇尚節儉,大興儒學,廢除后趙暴政,使關右恢復生機,促進關中地區胡人漢化進程。平定叛亂勢力,打敗前涼軍隊,擊退桓溫、司馬勛北伐。
皇始五年(355年),苻健駕崩,年僅三十九歲,謚號明皇帝,廟號世宗。苻堅即位,改謚景明皇帝,廟號高祖,葬于原陵。
6.前涼世宗(張重華)
前涼世宗.張重華
張重華(327年~353年),字泰臨,一作太林,安定郡烏氏縣(今甘肅省平涼市)人,漢族,乃涼武王張軌曾孫,涼明王張寔之孫,涼文王張駿之子,前涼第五位君主(346年~353年)。
張重華自幼寬善端重,沉毅少言。建興三十四年(346年),張駿去世后,正式繼位,自領太尉、護羌校尉、涼州牧,封西平郡公,假涼王,張重華在位時期,重用賢臣謝艾,抵抗后趙和前秦的進攻。
建興四十一年(353年),張重華薨逝,謚號桓公,葬于顯陵,其兄張祚稱帝后,追謚涼桓王,廟號涼世宗。
以上資料來自于網絡,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如有相同之處請多多指出我會進行修改。整合不易多多關注,您的關注就是我繼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