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0年,幾艘葡萄牙遠航船繞過馬六甲海峽,突然看到一個郁郁峰峰、草木豐盛的島嶼,景色之美令葡萄牙人直呼“福爾摩沙”,意為“美麗島”。這個美麗島就是今天的中國臺灣。
1.對日軍的正面對抗
1895年3月,當清日在日本馬關談判時,日本蓄謀占領臺灣的消息就已經傳到了臺灣。談判期間,臺北百姓們通過罷市、罷學、罷工表達不愿離開大清管轄的民意,人們涌入臺灣巡撫衙門,請求清廷設法保住臺灣,紛紛表示臺灣是大清的領土。但在清朝各方努力交涉無果后,4月《馬關條約》正式簽署,臺灣割讓給了日本。
消息傳來,臺灣人民悲憤之余奔走相告,民眾走上街頭聚集表達政治呼聲。臺灣巡撫唐景崧代表全體臺灣人民向外界發布:臺灣永遠屬于大清,全體臺灣人絕不向日本屈服,日本若強攻,臺灣人將同倭賊血戰到底。同時號召在外地的臺灣人返臺,為保衛臺灣而戰斗。
5月15日,在臺灣各地士紳的推舉下,巡撫唐景崧宣布成立“臺灣民主國”,聯合臺灣客家人和原住民組成了抗日聯軍。唐景崧任大總統,鎮守臺北,前清總兵劉永福任軍務總統,鎮守臺南。同時唐景崧改年號為“永清”,啟用藍地黃虎旗,虎頭朝向內陸,表達抗日順清的政治意圖。
臺灣人民的反抗情緒讓日本意識到接管臺灣必將不會一帆風順。此時日本所有的兵力都在中國的東北和山東,已經無兵可派。為了順利占領臺灣,日本睦仁天皇決定派遣自己的7000近衛軍赴臺威懾反抗勢力,并任命其弟弟、皇室貴族、王爺北白川宮能久為近衛軍師團師團長。
1895年5月27日,載有日方前來接受臺灣官員的軍艦“西京丸”,被臺灣抗日拒殖活動逼得無法進入淡水港停泊,只得在淡水外海拋錨暫停。31日,日本近衛軍在今天臺灣的新北貢察區境內登陸,為交接儀式做準備。6月2日,李鴻章之子李經方代表大清到日本軍艦“西京丸”上,履行臺灣的交接儀式。
儀式一結束,北白川宮能久就率領軍隊向臺北進攻。第二天,基隆被攻占。不到一周的時間,臺北就被日軍攻占了。上任不久的臺灣民主國大總統倉皇出逃,乘船逃回了福州。臺北落入到了日本手里。
正當這位皇室成員認為統治臺灣輕而易舉時,臺南軍務總統劉永福的黑旗軍和臺灣原住民組成的義軍給侵略者上了一堂生死大課。
7月29日,整頓結束的日本近衛軍從臺北南下進攻臺中,遭到了原住民軍隊的阻擊。苗栗人吳湯興夫婦率領著原住民義軍同日軍周旋。
當北白川宮能久看到這些只配備了鳥銃、戰刀、弓箭,身上插著羽毛且光著腳的土著民軍隊后,更是揚言即將完成對臺灣的征服。
8月3日,近衛軍擊退吳湯興夫婦占領新竹,義軍退守新竹南部。8日,日軍緊追不舍,義軍退守苗栗。13日日軍占領嘉義縣大林,義軍進入云林地區,依托山林地形對日軍進行阻擊。
從7月末至9月初,吳湯興夫婦不停地對日軍進行游擊戰,當日軍進入城內,義軍就襲擾,當日軍出城迎擊,義軍就遁入山林。吳湯興夫婦以尖筆山、枕頭山、雞卵面等險峻地段為據點,大面積設置陷阱,利用最原始、最有效的獵殺方式,節節擊殺日軍有生力量。
到了9月2日,近衛軍師團損失慘重,從最初登陸時的7000人銳減至3000多人。躲在新竹城內的北白川宮能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和壓力。為了整頓軍心,他下令火燒新竹,將據點夷為平地,企圖逃回臺北修整待援。
9月7日,就在日本近衛軍團退至牛輔山時,吳湯興夫婦率軍奇襲日軍,利用陷阱和弓箭射殺了這位位高權重的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成為了自日軍甲午戰爭以來,陣亡的最高級別軍事指揮官。
遠在日本的睦仁天皇得到皇室成員被殺的消息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他立刻下令封鎖其陣亡的消息,對外界宣稱北白川宮能久感染瘴氣不治身亡。同時,下令駐扎清朝東北的所有軍隊和日本本土服役的全部士兵奔赴臺灣作戰,日本國內不留一兵一卒。日本以一國之力對抗一島!
10月初,日軍傾盡全國之力,共計8萬陸軍登島,日朝聯合艦隊配合陸軍作戰。日軍兵分兩路,一路從臺南高雄登陸攻打劉永福,一路從臺北向南進攻臺中。
在日軍全副近代化武裝軍隊的夾擊下,劉永福和吳湯興開展艱苦卓絕的游擊戰,讓日軍傷亡慘重。
為了快速清理抗日聯軍,日軍采取了“三光政策”,每到一個有反抗力量的村寨,就把村子里的人不分老幼全部殺光,房屋全部燒光,能用的物資全部搶光。抗日聯軍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
在臺中,吳湯興夫婦的部隊只能靠著野菜度日,戰斗力迅速下降。3個月后,日軍占領臺中,并在彰化保衛了吳湯興部,在炮火的猛烈轟炸下,吳湯興陣亡,其妻子跳崖自盡。
吳湯興夫婦的戰死,令臺南的劉永福陷入了兩面夾擊的被動局面。在沒錢沒糧的困境下,退無可退的劉永福率黑旗軍誓死抗爭,在臺南攻防戰中一舉擊殺了日本第二旅團旅團長根信成。
看到劉永福的英勇,日軍企圖通過招降來減少戰爭的傷亡,但全體將士均拒絕投降并回復日軍:“誓與臺灣共存亡”!
10月10日,4萬日軍集結于臺南城外的曾文溪,他們通過陸軍和軍艦的大炮,對陣劉永福和原住民軍隊殘部的步槍和鳥銃。在缺兵少糧的絕境中,抗日聯軍硬是堅守了8日。日軍一步步縮小包圍圈,企圖活捉劉永福。
19日,在眾將士的哀求下,這位曾經在中法戰爭中戰勝法國人的黑水軍首領劉永福,帶領少量隨從乘船逃走,前往了內陸。剩余的戰士繼續拼命抵抗,終于不敵日軍。10月23日,臺南陷落。
之后黑旗軍和原住民義軍殘部向南進入山林,靠著野草充饑同日軍打游擊,又堅持了一個月。最終在大海邊上,已經餓成了皮包骨頭的抗日聯軍拒絕投降,全部跳海而亡!
從打響武裝反抗日軍的第一槍算起,到抗日聯軍正面對抗結束,臺灣抗日聯軍先后進行了上百次戰斗,以遠比清朝少得多的軍隊和落后的武器,抵抗了日本全國軍隊整整5個多月。時間同清日甲午戰爭的時間相近。
直接讓日軍付出了4800多人的陣亡,間接死于傷病的日軍更是高達3.2萬人。接近了日軍投入戰場兵力總數的一半,是清朝甲午戰爭中日軍傷亡人數的2倍。并成功擊殺了2名軍隊最高指揮官。就連日本的史書中都不得不承認在這段歷史中,“只有臺灣,才是真正打下來的?!?/p>
2.對日統治的八年抗戰
就在日本以為終于可以松口氣的時候,1895年12月至1903年11月,臺灣全島再次爆發了轟轟烈烈的“驅逐倭奴,恢復中華”的反抗。
1895年12月,臺北宜蘭林大北、林孝成率領原居住民圍攻今天的臺北縣,收復了頂雙溪、瑞芳、坪林、三叉地等據點,讓日軍再次陷入了苦戰。
1896年1月1日,臺北的陳秋菊,新竹的胡阿錦再次聯合襲擊了臺北,一下子燃起了今天板橋、松山、金山等北部一系列的武裝斗爭。
日軍此時還沒有從之前的傷亡中緩過勁兒來,面對波濤洶涌的義軍,日本不得不提前把第二師團的補充兵和混成第七旅派往臺灣支援。3個月后,武裝反抗被鎮壓。
與臺北同一時間,臺中也爆發了起義。北斗的簡義和黃衛率領土著軍隊同日軍展開游擊戰。1896年2月28日,簡義率軍攻打林圯埔,30日又攻打斗六,逼迫日軍連連敗退。
到了10月29日,抗日戰斗持續蔓延,集集街的義軍也參加了戰斗。日本守備被迫退守南投。11月2日,義軍再下南投。僅僅用了3天,日軍就退至了彰化。臺中自彰化至嘉義大林全部被義軍占領。
但11月7日,騰出手來的日軍開始反撲,武器上的差距讓義軍迅速潰敗。11月18日,義軍就被打散了。
除此之外,臺東1896年9月,前清守將劉德拘起義,11月臺南的鄭吉開始組成抗日聯軍起義,讓反抗此起彼伏。之后剛剛平定的臺北、臺中又接連爆發抗日戰斗。
從1895年12月至1903年11月14日詹阿瑞在苗栗被捕,臺灣各地人民為了尋求維護自身的文化和傳統,不愿做異國奴隸,形成了不撓的反抗精神。
八年的反抗中,曾經的“美麗島”上的原住民們利用長矛、大刀和弓箭,甚至是木棍,讓日本人如坐針氈。為此日軍不得不采取了空前嚴酷的措施,臺灣平均160人配備一個警察,并設立保甲制度,規定凡獵取一個原住民義軍的首級,給予1500元獎勵。
即便如此,臺灣抗日運動因應外界無情打壓卻依然存續。以致于被稱為“狂人”的日本臺灣總督乃木希典,一再提出要將臺灣以幾千萬英鎊的價格賣給英國了事。
回望過去,再看今朝。“美麗島”,這個美麗的名字曾因擁有著一群英勇的人而更加美麗!我們都應該銘記他們,銘記他們作為中華民族一份子的驕傲,銘記他們為了自己信仰和自由而反抗的光輝歷程。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變成被豢養的野獸,才能成為真正驕傲的中華兒女!
好了,本周的分享就到這里,希望對您有所啟發。這是與您分享的第582篇文章,下周我們再次回看歷史,聊聊戊戌變法。